铁证说话——转基因食品是天使还是魔鬼?如何辨别?

铁证说话——转基因食品究竟是天使还是魔鬼?!如何辨别?

关键提示:目前,美国市面的转基因作物一共有8种:黄豆、玉米、棉籽、油菜籽、夏威夷木瓜、西葫芦、黄弯颈南瓜、苜蓿;并且包装上不会注明是“转基因”。然而,我们真的能安全食用吗?

转基因食品的健康评估研究结果到底如何?

正、反面研究结果背后的可靠性是否被我们大多数人所忽略?

美国对转基因作物出口大开绿灯的背后,是否存在政经博弈?

如何简单地鉴别转基因食品?

全文将分以下七个部分阐述:

一.转基因作物之分类和原理

二.道一尺魔一丈:短暂的胜利换来更大的危机

三.转基因作物对人体的潜在危机

四.转基因为何既毒虫,也毒人?

五.各国对转基因作物的态度转变

六.转基因作物在美国畅通无阻的吊诡之处

七.如何鉴别转基因食品

 一.转基因作物之分类和原理

转基因作物主要是抗虫转基因和抗除草剂转基因这两大类。

抗虫转基因:Bt就是抗虫基因,它取自能分泌毒蛋白的苏云金芽胞杆菌,这种毒蛋白能杀死昆虫。作物被转入Bt后,生长时就能产生这种毒蛋白,昆虫吃了这种转基因作物就会被毒死,从而无需喷洒农药。

抗除草剂转基因:现在,市场上的除草剂几乎被美国孟山都公司的“农达”( Roundup)草甘膦垄断。草甘膦是一种非选择性除草剂,将它喷洒到农田后,会把草和作物一起杀死。为了推广草甘膦的使用,孟山都便研究出抗草甘膦转基因作物,作物转入抗草甘膦基因后,农民就可以放心在农田喷洒草甘膦除草,而不会伤及作物。

那么,转基因作物是否真的达到了孟山都所宣称的效果呢? 

二.道一尺魔一丈:短暂的胜利换来更大的危机

抗虫转基因:Bt转基因作物上市之初抗虫效果不错,但不要忘了生物进化规律,虫子为了生存,会逐步产生对这种毒蛋白的抗体,从而使抗虫转基因作物的抗虫效果逐步下降。

美国《自然》杂志2014年3月发文称:“西部玉米根虫”对Bt转基因玉米产生了抗药性,种植转基因玉米平均3.6年后,害虫就表现出了明显的抗药性。

《生物技术国际期刊》2008年刊文称,1999年以来,中国转基因棉花产区的棉籽对螟蛉虫有效,但对第二代虫害还必须用杀虫剂,并必须逐年增多。转基因作物带来的经济利益从第二代开始就已经被虫害给吃掉了,目前还没有找到理想的替代方案。为此,该文呼吁中国甚至世界范围停止转基因棉花种植。

2010年,《中国新闻周刊》记者采访种植转基因水稻的农民告诉记者,现在的虫子怎么比以前厉害那么多。“以前虫子比较容易死,原来早稻不需要打药,晚稻打一两次就可以了,现在早稻打两次,晚稻打五次,都很难把虫杀死。”

不仅如此,很多转基因作物只抗一种主要害虫,这些转基因作物的另一意想不到的后果是,一些次要害虫大幅增加,变成了主要害虫。例如2009年,江苏“棉花之乡”盐城大丰市在种植转基因抗棉铃虫棉8年之后,原本危害次于棉铃虫的“盲蝽蟓、烟粉虱、红蜘蛛、蚜虫”等刺吸式小害虫却集中大爆发,用药量不减反增。

印度《班加罗尔镜报》2014年3月22日刊文称,Bt转基因棉花最终毫无价值,印度卡纳塔克邦农民因种植Bt转基因棉花已遭受23亿卢比损失,为此,邦政府将对一家与孟山都合作的种子公司提起诉讼,并将无限期禁止该公司在本邦农贸市场上供应Bt转基因种子。

英国科学与社会研究所(ISIS)2010年1月18日的报告称,美国转基因作物种植,使美国农业农药施用量从1996年到2008年增加了3.83亿磅。2006年以来,已商业化的三大主要转基因作物玉米、大豆和棉花的农药需用量都持续上升,且已大大超过天然作物的农药需用量

抗除草剂转基因:转基因有一个致命的缺陷,就是通过基因”漂移”让附近的其他生物也感染上转基因。抗除草剂作物会把抗除草剂的基因感染给杂草,从而也让杂草产生了除草剂抗性,这就逼迫农民不断加大除草剂的使用量。

2010年,美国环保局联合几个大学发布的一个研究报告显示,83%的野生油菜被检出了除草剂抗性基因,这使目前的除草剂对一些杂草无效或者效果减弱,农民要投入更多的劳动力来清除杂草,增加农业生产成本。

2014年2月20日,美国农业部发布的一个研究报告也支持了上述结论,转基因玉米田的草甘膦除草剂用量在2001年是每亩113.4克,到2010年增加到每亩149.7克,在这10年里草甘膦的用量每亩增加了32%。

随着转基因作物出口至各洲大陆,多年来各国环境灾害逐渐显现。包括联合国粮农组织官员等在内的国内外专家从不同角度均确认转基因既不高产,也不环保,更不安全。

来自印度的科学家和社会活动家范达瓦·席瓦证实,印度棉花种子被孟山都控制后,种子价格上涨了80倍,而转基因玉米还给印度农民造成400亿卢比的经济损失。

不仅如此,各国环境专家都对于“农达”农药的大幅增加深表担忧。至少十数个研究已经显示,“农达”系列除草剂改变和破坏了土壤的养分、有益微生物,和作物赖以生长的其它精微成分,打乱植物和土壤的微生物平衡,刺激有害菌的生长并摧毁有益菌。并且,“农达”还污染地下水源,并威胁青蛙、鱼和鸟类的生存。

“农达”还导致了抗草甘膦的超级野草疯长。例如美国22个州7010万公顷转基因农田中,就发现被不下130多种抗“农达”草甘膦的“超级杂草”肆虐。

这些超级杂草生长迅速,有些最高可长到2米多,把作物全部盖在底下,不见阳光;而且非常粗壮,收割机经常被它们打坏。农民一直更换毒性更强的除草剂,直到所有除草剂对这种“超级杂草”都无济于事。最后,不少农民唯有选择放弃,任由其蔓延,耕地被迫荒芜。

在美国,农民尚有不少新地可以继续开发,政府提供优厚的补贴;然而在人口密集而贫穷的印度,据新闻披露,大批农民因转基因作物造成的农田灾难而绝望自杀。

总而然之,“农达”越来越威胁着各国整个农业乃至大自然的生态。英国查尔斯王子不久前就警告说,转基因作物将造成史上最大规模的环境灾难。

转基因作物对于农业及环境灾害的资料还有很多,不过这里暂且掠过;因为一般老百姓对于转基因食品最关心的,恐怕还是其会否造成健康隐患的问题。下一节,我们就来看看各国有关于转基因食品与健康问题的调查研究。

三.转基因作物对人体的潜在危机 

转基因食品到底是否可以安全食用呢?据西班牙洛维拉·依维尔基里大学毒物学家何塞·多明戈自2000年以来一直在研究转基因作物安全性方面的文献,发现在精选的30篇论文中,证明转基因食品“有伤害”的论文数与“无伤害”的论文数大致相等。

而据《自然·生物技术》对百多篇转基因作物健康评估的检索发现,这些研究中,65%属于90天之内的短期试验。至于90天的动物喂养试验能否足以证明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学界仍存在争议。正如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营养学荣誉退休教授马丁·卡坦所表示,“有关90天的动物喂养试验能否真正预测转基因食品对人类的影响,毒物学家很少停止思考这个问题;一旦我们开始怀疑该惯例,那么整个检验体系必将崩溃”。

欧盟食品安全管理规定特别强调,判定某种食品对人有危害,不仅是吃了这种食品立即产生不良反应,也包括长期吃这种食品的毒素积累;明显表现出危害症状可能需要十几年、几十年甚至在下一代身上表现出这种危害。(而相对而言,毒素对于动物以及儿童的影响则较为迅速及明显。)

此外,著名的科学刊物《食品政策》选择了94篇关于转基因健康评估的研究作调查,发现其中52%篇研究没有公布其研究经费来源。而这些研究得出有利于转基因行业结论的比例较大。相反,公布了经费来源的研究中,83%的研究者与转基因行业没有关系。该刊物发现,凡由转基因行业资助的研究,或者作者中有转基因行业聘用的科学家的研究,几乎肯定将得出有利于转基因产品商业化的结论。

证明转基因作物对健康无负面影响的研究,这里就不需提了。以下单举例部分国家与地区的官方或非由转基因行业资助的独立研究机构,对转基因喂养的动物试验结果:

1997~1998年,英国政府资助的研究显示:食用了转基因土豆的老鼠出现了肝脏癌症早期症状,睾丸发育不全、免疫系统和神经系统部分萎缩等异常现象。

1999年10月16日,《Lancet》杂志报告,苏格兰Rowett研究所的Pusztai,A(1998),首次用转雪花莲凝结素(GNA)基因的马铃薯喂大鼠,10天后发现饲喂组大鼠结肠、空肠和部分小肠粘膜变厚,而未饲喂转基因马铃薯组则未发现病变。另外观察到,实验鼠肾脏、胸腺和脾脏生长异常或萎缩或生长不当,多个重要器官也遭到破坏,脑部萎缩,免疫系统变弱。

2004年初,法国兼任评估转基因食品的两位政府委员会成员之一,分子内分泌学家Seralini说:老鼠实验显示,有一种油菜(GT73)草甘膦玉米和两种转基因玉米(Btlland Mon 180)存在重大问题,导致老鼠炎症,肝脏和肾脏出现问题;转基因食品的效果和农药类似。

同年,受德国政府委托对转基因食品进行评估的科学家Pusztai经研究发现,喂食转基因玉米老鼠的肾脏、肝脏发生大病变,血液参数(淋巴细胞、粒细胞、葡萄糖等)失常。

同年7月28日,美国国家科学院完成了特别专题研究报告:转基因食品可导致难以预见的主机因(Host DNA)破坏,而用现在的审核和检测系统,美国各政府机构不能发现这些破坏。美国科学家列举了审核转基因食品产品时所没发现的异常:

使用了转基因的老鼠,出现血细胞和肝细胞异常,肝脏比没食用的更重;食用了转基因玉米的猪在美国中西部农场出现假孕或不育;食用了转基因玉米的母牛在实验农场非正常死亡;食用了转基因饲料的鸡比食用自然饲料的鸡死亡率高两倍。被长期认为安全的转基因玉米,其效果并非推广者说的那么理想。

2005年,英国《独立报》披露,“转基因食品巨头孟山都公司的一份秘密报告引起了全球媒体的高度关注,这份报告显示,吃了转基因玉米的老鼠,血液和肾脏会出现异常”。

2005年11月16日,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CSIRO)发表的一篇研究报告显示:一项持续4个星期的实验表明,被喂养了转基因豌豆的小白鼠肺部产生炎症,小白鼠发生过敏反应,并对其他过敏原更加敏感。澳大利亚从此叫停了历史10年、耗资300万美元的转基因项目。

2006年,俄罗斯生物学家伊丽娜·叶尔马科娃博士发现食用转基因大豆食物的老鼠,其幼鼠一半以上在出生后头三个星期死亡,是没有食用转基因大豆老鼠死亡率的6倍。

2007年,法国科学家证实,美国的转基因玉米对人体肝脏和肾脏有毒性并诱发肿瘤。

2008年,意大利科学家进行了一个长期试验,他们用转基因大豆喂养雌性小鼠长达24个月,结果发现食用转基因大豆的雌性小鼠肝脏出现了异常。

同年,《美国农业与食品化学杂志》披露,美国科学家证实:长时间喂食转基因玉米的小白鼠,其免疫系统受到严重损害。

同年11月11日,奥地利政府发布其政府资助下的科学研究结果显示:在长达20周以上的持续喂养评估试验中,饲养料中被喂33%转基因玉米的小白鼠从第三代开始,后代的体重、体长和数量都明显减少。

2009年5月,美国环境医学科学研究院推出报告称:“一些动物实验表明,食用转基因食品有严重损害健康的风险,包括不育、免疫问题、加速老化、胰岛素的调节和主要脏腑及胃肠系统的改变”。报告强烈建议:转基因食品对病人有严重的安全威胁,号召成员医生不要让他们的病人食用转基因食品,并教育所在小区民众尽量避免食用转基因食品。

同年12月22日,法国生物技术委员会宣布转基因玉米弊大于利。

同年年底,美国卫生部也发表科学论文,指明转基因食品可对内脏造成伤害。据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的调研报告显示,多数民众对转基因持有负面态度和怀疑态度。

2010年4月15至6月5日,俄罗斯在一年一度的的环境危害防御活动中宣布了一项独立研究的结果。科学研究人员通过给仓鼠喂食转基因食物发现,起初一切顺利,然它们生出的第二代仓鼠成长缓慢,性成熟缓慢。当他们出生到第三代,这些用转基因食品喂养的仓鼠没有生出下一代。这证明它们失去了生育能力。而且科学家们还发现另一个令人惊讶的危害。第三代仓鼠的口中长出了毛发。目前研究人员还不明白为什么动物食用转基因食品时,会产生如此破坏性的效果。
  

2011年,《欧洲环境科学》所刊的《转基因农作物安全评估》中指出,用大规模种植的转基因大豆、玉米喂食老鼠,从19次90天的动物实验数据中得出评估是:43.5%的雄鼠肾异常;30.8%的雌鼠肝异常;29.7%的雄鼠骨髓异常;22.8%的雌鼠骨髓异常!

2012年,欧盟食品安全局转基因食品专家组发现,转基因食品存在普通食品所没有的”新危险”。

2013年,台湾大学农艺系教授郭华仁表示:“老鼠吃了一年以后,肿瘤就冒出来,而且数量非常多,还有各种器官病变,然后提早老化”。

2014年3月,美国《医药日报》刊文称,研究发现转基因食物容易诱发过敏和哮喘。

又由于孟山都转基因作物必须与其“农达”除草剂配套使用,而且事实证明,除草剂用量还需逐年增加;因而转基因作物的健康隐患,除了作物本身的转基因隐患外,还包括了除草剂所带来的隐患。

同年,国际权威期刊《毒理学》于3月15日刊发的一项新研究表明,草甘膦(孟山都农达除草剂主要成份)可促使细胞外谷氨酸水平过高,从而导致白鼠的大脑海马区兴奋性中毒、氧化损伤以及神经细胞死亡;而且白鼠在怀孕期和哺乳期接触草甘磷可能影响胎儿发育。

同年4月,由阿根廷查科省政府成立的委员会完成了一份报告。报告分析了La Leonesa镇和其它大量喷雾大豆和大米区域的健康统计数字,指出在大规模转基因农作物引进期间,La Leonesa镇在2000年至2009年期间,儿童癌症发生率增长了300%,而婴儿出生缺陷率更增长了400%。

该报告还提供了一些研究证明:转基因大豆喂养的雌鼠的子宫和卵巢有明显病变;兔子肾脏和心脏的酶功能紊乱;仓鼠的生长速度减缓;小狗的死亡率增大;子代的不育不孕机率增加。

在该国的其它研究结果中,科学家还指出,草甘膦会引起蛙类和小鸡胚胎畸形。另一些测试也表明,草甘膦的使用会造成猪、牛等家畜的自然流产和不育。

美国国家科学院的报告列举了世界各地转基因出现异常的试验报告:食用了转基因玉米的猪,在美国中西部农场出现假孕或不育;食用了转基因玉米饲料的母牛,在德国实验农场非正常死亡;食用转基因饲料的鸡的死亡率比使用自然饲料的死亡率高出两倍;英国市场出现转基因大豆食品后,居民的过敏症上升了50%,巴西出现同样状况……

美国疾控中心报告显示,10年来美国人的过敏发病率提高了265%,出生在境外的儿童过敏发病率(20.3%)远低于美国儿童(34.5%)。有专家认为转基因食品正是“凶手”;因为现时美国境内转基因食物的普及率也远高于境外。

那么,转基因作物为何对动物和人体同样有害呢?下一节我们来探讨这个问题。

四.转基因为何既毒虫,也毒人? 

英、俄、美等多个国家都有研究表明,转基因能够在人的小肠肠道里完整存活,并入侵到小肠肠道里的细菌体内,以及小肠上皮细胞内,并入侵其它人体细胞!这说明转基因的基因片段可以在这些细胞内整合、复制、生产杀死虫子一样的毒素!

例如你吃了转基因玉米片,产生的BT毒素(杀虫剂)被转移到你的肠道细菌,理论上它可以改造你的肠道菌群为杀虫剂工厂。此外,基因也可能转移到你自己的细胞的DNA,使其产生异类的蛋白质。

基于美国学者研究的《转基因灭亡才是国际趋势》一文中指出,“转基因作物中所谓的‘PROMOTER’的转换开关的外源基因可能会转移到你自己的人类DNA,使其随机产生毒素、致癌物质,或者anti-nutrient(抗营养,即不能吸收营养)。”

“把基因插入玉米或大豆。这个方法造出的基因往往拆掉正常基因,这意味着外来基因的脱氧核糖核酸(DNA)最有可能替代你的肠道细菌,从而开始异类蛋白的生产。这是转基因产品一种非常严重的长期性威胁性。”

“从研究怀孕小鼠喂食试验显示,DNA可以穿过胎盘并横跨血-脑屛障。它最可能对儿童造成重大威胁,因为他们的肠道消化液是最未进化的,因而转基因的DNA可能存活更长时间。因此,转移到肠道的毒素更容易进入到器官。所以转基因产品对婴儿和儿童可能创造终生的健康问题。”

另一篇研究则认为:由于转基因食品里面含有可以破坏人体DNA端粒的有毒物质。这些有毒物质的存在,染色体每次复制,也就是细胞每次分裂时,染色体的端粒重复序列的丢失都要多一些,长度也就要更缩短一些。人的寿命也就缩短一些;甚至可以让生命终止在60岁之前。


在一些科学家看来,转基因作物被植入的“暗盒”(里面含有“启动子”、 “终止子”和“抗生素筛选标识基因”)是最大的潜在危险,因为这个暗盒在传统作物里是不存在的。2011年爆发的新型大肠杆菌感染,至少对8种抗生素可以产生耐药性。分子生物学专家侯美婉指出:“有确凿的证据说明,基因水平转移是造成抗生素抗性迅速传播和毒性病原菌出现的原因。”

哈佛大学生物学教授、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乔治·瓦尔德警告说:“对于科学史和地球上的生命来说,我们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如今通过人工的操作,可以重新设计生物体——而这些生物体却是大约30亿年进化才得来的产物……往这个方向继续向前走不仅是不明智的,而且是危险的,它有可能产生新的植物和动物疾病,新型起源的癌症等疾病。”

总括而言,世界上82个国家的815名科学家揭露了转基因作物的风险,2014年,他们在一封公开信中对于转基因对生物多样性、农业的可持续性、粮食安全、人和动物的健康造成的风险表达了强烈的担忧,呼吁对这类作物立即采取延缓的行动。

众多的研究都指向着同一个事实,于是不少国家对转基因的态度也开始了转变。

五.各国对转基因作物的态度转变 

鉴于转基因作物对人和环境已经带来的和估计会带来的严重危害,一些国家宣布对转基因零容忍。

2006年8月,日本禁止进口美国转基因大米。根据“Angus Keid Group”发布的调查,82%的日本消费者对转基因作物持否定态度。消费者对转基因作物的否定态度已开始影响日本的食品加工业。例如,几乎所有的酿酒商已开始停止使用转基因产品酿造啤酒;相当一部分生产传统日本食品如豆腐的公司开始使用非转基因原料,并标记上“没有使用转基因大豆”。

2010年2月,印度禁止商业种植转基因茄子,要求须先对其进行独立的安全测试,评估其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长期影响,以确保消费者的安全。

2010年8月15日,美国法院撤销了商业种植转基因甜菜许可。(美国有超过一半的食糖来自于甜菜,其中超过95%都是孟山都的耐草甘膦转基因甜菜。)

2011年7月14日,匈牙利宣布修改刑法,把传播转基因种子列为重罪。

2011年10月,法国政府宣布禁止该国唯一的转基因作物——孟山都开发的MON810转基因玉米。

2013年,台湾主妇联盟发现,市面上高达九成的黄豆,都是进口的饲料级黄豆,也就是转基因黄豆;引起市民恐慌。同年12月~2014年4月21日,中国在深圳、福建、广东、浙江、厦门等口岸检验检疫机构相继从数十批美国输华玉米中,检出含有MIR162转基因成分。112 .4万吨玉米全数退还美国。

从2006年至2013年上半年,欧盟查出中国输欧大米中含非法转基因成份而退回的大米逐年增多,合共184次。

2014年2月,俄国农业部在“全俄农业大会”上强调,俄罗斯政府的立场十分坚定,在食品生产中绝对禁止转基因生物。

2014年3月7日,《维也纳日报》于报导称,奥地利环境部长和卫生部长都表示,奥地利农田绝不会出现转基因作物。

美国有机食品和非转基因食品份额逐年增大,平均每周都有80个食品公司加入“非转基因食品计划”。例如当FDA尚待决定是否批准转基因鲑鱼上市时,全美已有9000多家食品零售店,参与拒绝销售转基因鲑鱼,包括美国西岸最大的两家食品零售企业“Kroger”和“Safeway”。

最近《纽约时报》的一篇文章声称:孟山都的命运已经发生的转变!2010年1月份以来,它的股票跌了42%。

很多人其实会觉得奇怪,美国有技术有资金也有时间,如果转基因食品仍存在那么多的不明朗因素,官方却为何将其匆匆推上市场,以及国际市场?

 
(美国讽刺漫画:FDA在看视力表。视力表上写满:利益冲突。FDA说:“医生,我什么都没看见。”) 

六.转基因作物在美国畅通无阻的吊诡之处 

事实上,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已经对转基因食品安全问题发出警告:转基因食品有内在的危险,并可能制造出难以检测的过敏、新的疾病和营养问题。FDA敦促美国政府相关部门做严格的长期测试。但是,白宫下令该机构促进生物技术发展。1992年5月26日,老布什由其副总统丹·奎尔领导的“竞争力委员会”确定了转基因作物是可以促进美国出口的一个产业。为了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奎尔宣布“加速改革”和“简化”转基因食品进入市场的过程,而不需要经过“冗余繁复的监管”(注1)。三天以后,FDA的无监管政策公之于众。

开发出各种转基因作物的,是美国孟山都生物科技公司(Monsanto Biotechnology)。该公司拥有相当雄厚的实力和财力。而相当吊诡的是,孟山都与一些相关的政府机构常常“分享”同样的职员。

例如,为了让转基因作物能迅速走入市场,自1991年,政府就专门招募了孟山都的前律师 Michael R. Taylor(迈克尔·泰勒)来作为“FDA制定政策”(FDA’s Deputy Commissioner for Policy)的副局长,负责研究出台转基因的政策。这一政策出台后实行至今;政策宣布,任何转基因生物安全性的研究都是不需要的,食品的安全与否全由孟山都和其它生物技术公司来决定。泰勒后来成为孟山都的副总裁。

奥巴马上任后,又把泰勒这位“食品安全沙皇”请回了FDA,同时还任命孟山都公司的说客伊斯兰西迪基担任白宫农业贸易代表。此举受到美国社会,包括《纽约时报》的猛烈抨击。

还有很多前孟山都的高级雇员,现在都在FDA(食品药品管理局)、EPA(环境保护署)和联邦最高法院任高级职务。除了上述两位,还有例如: Clarence Thomas, Ann Veneman, Linda Fisher, Michael Friedman, William D. Ruckelshaus, Mickey Kantor 等等。其中 Linda Fisher 还是在孟山都和EPA之间来来往往,一会在这里做事,然后又到那里。更有甚者,就连前国防部长 Donald Rumsfeld (拉姆斯菲尔德),现在也是孟山都的属下子公司 G.D.Ssearle & Co. 的主席和 CEO。

FDA鉴定转基因作物无害的原因是什么,我们外界不得而知;但单从以下对孟山都作物之标准的“妥协”事件,就不禁让人质疑其中是否有猫腻:

如文首所述,为了能除掉田里的杂草而不伤害大豆,孟山都推销其抗农达除草剂的大豆。这就是说,你可以把农达这种有毒的化学除草剂泼在这种转基因大豆上,它仍会继续生存下去,但身上却粘满其毒素。为了无需解决此难题而能让这种大豆商业化,FDA居然把残留在种子上的毒素标准提高了3倍(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所将农达草甘膦定级为2A级“可致癌物”) 。

很多科学家抗议说,为了某个公司的成功,而放松毒素残留标准,表明了美国政府对公司利润的重视,要远高于对公众健康的重视!然而尽管抗议声不断,残余毒素的标准还是没有降低。

美国如此放纵发展转基因,到底是为什么呢?各方舆论,正方的意思是说,政府一律都是伟光正的,御用砖家说没问题就没问题,外面的甭听那么多,无论如何你就放心吃吧!假如您同意这个观点,那我很抱歉告诉您,

别说中国举办的奥运会、亚运会、大运会、世博会,就连官方农业部的幼儿园都保证了食品不含转基因;甚至,就是美国孟山都他们自己那个顶级专家云集的食堂里,也都不吃转基因!

想想看,这点确实很奇怪,如果这些专家们在外面一直发表说转基因食物无害,但他们自己却不吃。

以下是加拿大电视台(CBC,加拿大最大的广播电视公司)的新闻链接:

http://www.cbc.ca/news/world/gm-foods-not-served-in-monsanto-cafeteria-1.173403

反之,有阴谋论则认为,美国一方面通过转基因商贸从各国获得极其巨大的商业利益,并因其作物的依赖性传染性而逐步控制各国农业命脉(最近19年内,各国转基因农田的总面积从1996年的170万公顷增加到现在的1.75亿公顷,面积增长已超过100倍!)。

而另一方面,美国本身地大物博,通过“我们也在吃”让各国放心的同时,仍保障拥有足够质量和数量的天然农田战略储备,即:一旦造成巨大危害而不得不放弃转基因作物和现用农田,美国还有足够的天然农田养活美国居民。

是的,这只是一种阴谋论,毕竟我们很难验证当局与利益集团的真实想法。但如前所述,关於转基因健康评估的研究,就算忽略其研究出处及实验期效,“有害论”与“无害论”仍大致相等。对于食品而言,这是相当惊人的!我不想用自己和家人的健康去证明。

上述数据供各位参考;是否购买转基因食品,请各位读者自行选择。而假如您与笔者一样,只希望自然、天然的食物下肚,那怎么去辨认呢?

七.如何鉴别转基因食品

美国FDA批准的转基因作物虽然众多,但大多数美国民众最常食用的产品,都因为受到民众、舆论的强烈抵制而没有被批准在美国本土种植及食用。目前,美国市面上的转基因作物一共只有9种:

黄豆(Soy/Soybean,即大豆。用于食用、榨油及很多副食品材料,非常广泛。)
玉米(Corn,用于食用、榨油、淀粉,及很多副食品材料,非常广泛。)
棉籽(Cottonseed,用于榨油。)
芥花油(Canola Oil,又译:菜籽油;这和中国传统种植的菜籽油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油,容易鱼目混珠。所以要看清楚产地、原料,以及英文名字。)
夏威夷/中国海南小木瓜(Hawaiian/Chinese Papaya,买木瓜看清楚标签了。)
西葫芦(Zuchinni,在美国转基因比例小,在中国一般认为没有转基因的。)
歪脖子黄笋瓜(Yellow Crookneck Squash,有时会被错译成南瓜,在美国转基因比例小,在中国一般认为没有转基因的。)
苜蓿(Alfalfa,作为动物饲料。)
甜菜(Beets,用于食用、榨糖。)

虽然种类不多,然而这些转基因食品早已全面覆盖市场。例如根据美国农业部资料,2013年,大豆总产量830亿公斤,其中93%是转基因;玉米总产量3310亿公斤,其中85%是转基因。

尤其需要注意玉米与大豆,因为已经高度普及转基因,所以只要没有非转基因”(Non-GMO,下图左)或“有机”(Organic,下图右)标注的玉米和大豆,基本可肯定均为转基因产品。(其他有转基因品种的作物,及含这些作物成分的副食品也是如此。)

undefined

除了上述标志,另一辨别方法是看食品包装上的 Bar Code(条形码):

※ 以 9 开头的5位数字,是有机作物。
(最好的选择。)

※ 以 4(或 3)开头的4位数字。是传统耕种(用农药培植的)作物。
(可以食用,但注意清洗干净。)

※ 以 8 开头的5位数字,是转基因作物。
(千万不要买,对身体有害。尤其买木瓜可要看清楚条形码了。)



 注意,以上仅对美国产品有效,不能用来验证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国进口农副产品,因为用的码不同。例如中国产品通用的“69”字头13位国标编码中,并不包含产品是否含转基因的讯息。“69”只代表中国出产。

(那如何辨别来自中国的转基因产品呢?中国国家质检总局规定,“属于转基因食品或含法定转基因原料的”食品应当进行标注。但这些标注怕见人,时常小到只有1.8毫米高,而且躲在最不显眼处。还有另一个辨别方法,中国专家表示,凡是标注“绿色”、“有机”的都是非转基因产品。)

然而笔者同时留意到,例如大豆、玉米这类食品,大多数店家都是散装出售的,所以其 Bar Code 是什么数字开头,也无从得知了。这仅仅是巧合?还是故意而为?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除了这些转基因作物本身,其加工品更覆盖了大约70%的超市食品!此外,美国每年生产大量转基因大豆、玉米,其实当中仅靠约9%的产量就能满足民众消费。其余大部分都作为出口以及动物饲料,尤其是牛饲料。人类作为食物链的最高级,亦间接吃下这些累积的毒素;虽然量不大,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累积,绝不可忽视。因而,不但越来越多的民众开始拒绝吃转基因食物,美国很多反“转”学者们还大力呼吁,禁止用转基因饲料喂养牛只。

市场的一个定律是,“没有需求,就没有供应。”笔者希望我们大家都联合起来,不买转基因食品,也不买没有条形码包装,来路不明的疑似转基因食品,让我们一起来拒绝转基因,只要天然食品吧!

喜欢看视频了解更多的读者,可以点击下视频来看:

来自中国:转基因的前世今生【中文】

来自美国:记录者之揭秘转基因骇人真相【英文中字】

                    若在中国打不开的话,【大陆视频站点】

视频不但展示了大量有力的证据,其中第二个视频还告诉了我们一个有趣的现象:所有动物在并列放置的转基因及天然食物面前,都选择了天然食物!

视频的结尾,美国反“转”志愿者说:

过去15年来,你我所有人共同战胜了转基因西红柿;它们不复存在了。

转基因土豆,他们尝试过,但被我们打败了。

转基因小麦,那是孟山都庞大的野心计划,他们想把世界上所有小麦都转基因,但被我们打败了。

转基因水稻,被我们击败了!

转基因药物,还记得他们想把疫苗植入你的食物中吗?后来被我们击败了!

转基因苜蓿,这将会摧毁我们的有机奶业,我们用6年时间去抵制,我们现在就上法庭和它对峙,就在现在。

学校和高尔夫球场的转基因绿草,被我们击败了!

所有转基因是可以被击败的!他被打败过,我们会赢,胜利属于我们!

成败就在我们手中,就在我们面前。我们要做的就是远离转基因,并鼓励更多人行动起来!

注1. Dan Quayle, “Speech in the Indian Treaty Room of the Old Executive Office Building,” May 26, 1992.

更多可【点击这里

关于转基因,推荐2个博客,请点击查看更多证据: 
陈一文顾问的博客 
大洋彼岸的绅士的博客


希望考究原材料,包括英文原材料的朋友,请点击进入上述两个博客,尤其是“陈一文顾问”的博客(进入后向下滑,可见左边分类中,有转基因专栏)。

有一个非常好的公益群,“自然疗法全身心灵整体疗愈”群(无广告)。专门分享用自然疗法防病治病养生:包括自然疗法,食疗养生,修身,灵性探索,情绪排毒等,内容非常的实用,精彩,落地。合适修行和养生中不同层次的朋友。欢迎有兴趣的朋友加入。

因为自然疗法群已经超过200人,不能直接扫码加入,可以掃碼以下个人微信来加入自然疗法群。添加时请注明想进群:

undefined

《纽约时报》保健畅销书冠军 数百万人力挺 灵媒写的!

此图像的alt属性为空;文件名为2.jpg

《纽约时报》保健畅销书冠军,数百万人亲试力挺,书乃是个灵媒写的!

我自己和家人都因为遵循了一位保健类畅销书作者的饮食建议,而让健康大为获益,所以想在这里分享一下,希望对大家有帮助,让世界更美好吧。 这套书,叫《医疗灵媒》。

(文后会摘录作者从小的通灵经历,颇有意思。)

现在,中国都有年度性举办“特异功能大会”了;
电视上也有“最强大脑”节目了;

undefined

量子物理学都已证明多维空间,即“灵界”的存在了。

另一方面,关于濒死经验和轮回案例的研究,也证明了人有灵魂,以及其它维度空间生命的存在了。

所以,抱持开放的眼光来看就好。


其实,这类“通灵”“神传”的保健信息,历史上早就不是第一次了。
比如,就连西医解剖学都找不到的经络”“气功”,您觉得如果不经过“通灵”“神传”,单靠古人的日常经验,能找得到吗?

undefined

别说古人了,“经脉”的生物电流和“气功”的生物波,都是直至近几十年,才在高端仪器下,测出确实存在的。

至于其他领域相信可能是来自“通灵”“神传”的信息,就更多了。佛、道、基督等各种宗教信仰不说,单我们熟悉的易经八卦里面所涵藏的智慧,即便在问世两千多年后的今天, 仍让学界叹为观止。您说呢?

您可能会说,就算我相信灵界和高灵的存在,但难保这会不会是一个假借高灵之名的骗子?

如果他只是一个骗子,那也许可以火红一会儿,但不可能火红这么多年;而且要知道他的书里面,都是在谈人体运作机理,谈的是医学营养学病理学这类一般人就算瞎编都不可能编得出来的东西啊。更何况,他的理论正在不断被主流学界证实呢?

举个例子,2022年1月13日,学界著名的龙头期刊《科学》(Science)发表了一份重磅研究成果——【EB病毒(Epstein-Barr)竟是号称”不死癌症“的多发性硬化症的元凶!】(详细点击这里)。然而事实上,安东尼早在2015年发行的第一部著作《医疗灵媒:慢性与难解疾病背后的秘密,以及健康的终极之道》(初版)中,就已经明确指出——多发性硬化症就是EB病毒造成的!

再来一个例子,2022年6月23日,《医学与生命科学》期刊发表的最新研究,加州大学和 Monogram 生物科学的研究员联手研究了一些新冠后遗症症状,发现这些新冠后遗症与EB病毒被再激活相关(详细点击这里)。然而事实上,安东尼早在新冠刚起不久的时候,就已经告诉我们这个事实,并给与我们具体的防治建议了!

安东尼常讲的一句话是:“了解引起问题的原因是疗愈的一半,剩下的一半是知道要做什么。”当今学界不知道的,他和高灵都知道啊!当你还在三维世界像盲人摸象一般,跌跌撞撞地不断在摸索和试错中时,人家安东尼的高灵从高维看下来可早已经把真相看得一清二楚了。

这也就是为什么无数经医生治不好的病人,都能够通过安东尼的自然疗法疗愈(事实上,他的粉丝中,有部分居然是医生。那些善良的医生们大多自身都是安东尼自然疗法的受益者,他们把自己搞不掂的病人推荐给安东尼,后来安东尼的书籍出版了,他们更多是直接就给病人建议实行安东尼的自然疗法)。



所以呢,大家抱持开放的眼光来看就好,呵呵。

(不过不管怎样,辩证精神是首要的,所以文章后部分我添加了大量的医疗营养科普资料作为背书,供大家参考。


本文目录:
(有下划线的可直接点击跳转)

一、《医疗灵媒》和安东尼·威廉
二、我对《医疗灵媒》的一些了解及推介
三、人们实践《医疗灵媒》建议的经验分享(及各界名流的赞誉)
四、“排毒反应”是怎么回事(看了你会为之一振!)
五、我自家的体验

六、举例一些被《医疗灵媒》修正的重要保健观点及科研证据
A【“生酮饮食法”是个坑!
B【糖尿病的成因不是糖
C【牛奶到底有害还是无害?
D【预防骨质疏松的正确方法】(和“C”同一个链接)
E【鸡蛋有害还是无害?
F【转基因到底有害还是无害?要避开哪些?
G【脑力蜕化与汞的问题
H【芥花油——披着羊皮的狼】
I【猪肉——你远低估了它的脂肪量】
J【现代人普遍缺碘,连甲亢病人都需要补碘?】
K【小麦食品不利于健康?】

七、《医疗灵媒》常被质疑的一些观点的证据
A【现代人普遍“慢性脱水”,喝水多会伤肾吗?】
B【偏素会缺乏营养和体力吗?】(和“C”同一个链接)
C【大量蔬果、西芹汁,会不会太寒凉?
D【为何生鲜蔬果对于健康的意义如此重大】(和“C”同一个链接)

八、安东尼·威廉的通灵经历


一、《医疗灵媒》和安东尼·威廉

此图像的alt属性为空;文件名为6.jpg


从安东尼·威廉(Anthony William)的第一本著作《医疗灵媒:慢性与难解疾病背后的秘密,以及健康的终极之道》(Medical Medium:Secrets Behind Chronic and Mystery Illness and How to Finally Heal)出版后,此书已然是美国的话题之书,除了成为美国亚马逊书店及《纽约时报》畅销书,出版半年便在亚马逊累积超过2000则书评,近九成为5星评价,现在单其脸书上就已拥有350万粉丝,再加上Instagram和Twitter(推特),三个社交账号上到目前为止,他已经共有5800000粉丝了,并且还在不断增加中。。。

当今世界上没有一位医疗保健专家的粉丝数,能望其背。举例来说吧,营养学界的泰斗级人物,曾经举办过横跨69个地区,历时20多年的极大型营养调查,被《纽约时报》称为“世界流行病学研究的巅峰之作”的《中国健康调查报告》《救命饮食》作者,被誉为“营养学界的爱因斯坦”的科林·坎贝尔博士(Dr. T.Colin Campbell,下图),其面书上的粉丝数是176万——非常多了;但安东尼·威廉的面书粉丝是他的两倍。

undefined

(顺便说一句,科林·坎贝尔博士的饮食观和安东尼·威廉很接近,所谓“英雄所见略同”吧。再八一句,科林·坎贝尔博士生于1934年1月1日,现已八十多岁了,依然非常健康活力。换句话说,如果您想活到80多岁以上仍能健康活力,那么建议您看《救命饮食》;而如果您的要求甚至更高,那么您或许可以考虑看看安东尼·威廉的书,呵呵。)

安东尼·威廉在提供治疗建议方面前所未有的准确度和成功率让他广受信任,在出书之前,单凭他自己,二十多年来就已经帮助数以千计的人们摆脱病痛之苦,其中包括电影/电视明星、摇滚歌手、亿万富翁、职业运动员、畅销书作家,以及无数已被疾病折磨太久的人。此外,他还是许多医生遇到棘手病例时会去寻求建议的对象

【不过,如今他的粉丝都这么多了,想找他亲自看症的人自然也就更多了。我在亚马逊书评中,看到有位读者在她的分享中提到:“我不确切知道在(安东尼的电话看症)名单上有多少人在排队,但当我打电话给他时,最后听到名单上有一万多人。”听着吓一跳,不过想想,既然他有五百多万粉丝,那么每500个人里有一个希望找他亲自看症,算多吗?那还是不要等了,看书吧,呵呵。】

科林·坎贝尔博士的《救命饮食》,在当初可是首屈一指的风头著作;凭其理念方法,做过心血管手术的克林顿总统被从死亡边缘给拉了回来;但比起《救命饮食》,安东尼的建议更具体并且更具有针对性,因此其疗效没有任何著作能望其背。

因此,当安东尼的第二本书《医疗灵媒:改变生命的食物》(Medical Medium:Life-Changing Foods: Save Yourself and the Ones You Love with the Hidden Healing Powers of Fruits & Vegetables)要出版时,未上市前就已经先轰动了,预购即进入美国亚马逊书店畅销百大!之后更成为《纽约时报》书籍排行榜中的畅销冠军!

此图像的alt属性为空;文件名为8.png


现今他的《医疗灵媒》系列已经出到了第6本。每一本都在系统地专注于各类疾病的自我疗愈方法以及健康保养方法,还纠正了许多坊间所流行的保健误区。而他本人,也成为了各大媒体访谈节目的特约嘉宾,并开播了自己的电台节目,来针对性地提供更多的保健和自我疗愈知识。

然而吊诡的是,作者安东尼·威廉事实上并不是医生或营养学家,而是一个医疗灵媒。

故事开始于他四岁的某一天,当他们全家在吃晚餐时,一名只有他能看得见和听得到说话声的灰髪男子,指示他走向奶奶,将手放在奶奶的胸膛,开口说:“肺,癌。奶奶有肺癌。”当时他连“肺癌”两个字都说不清楚,遑论明白意思;而奶奶也好端端的,所以家人为此震惊无比。但事后奶奶去照X光,证实果真罹患肺癌。

此后二十五年来,在高灵严格的训练和指导下,无论遇到什么人,他都能清楚知道对方的身心健康状况,以及需要做些什么来改善。而对于自己的“灵魂使命”所赋予的这项天赋异能,他也经历了从好奇、排斥、骄矜、逃避,到完全臣服,进而将此能力奉献给因病所苦之人。

安东尼前面二十年看诊,每天早上6点到午夜,全年无休,一分钱都没有收过,一度到了连油钱都没有的地步。到后来问症的人们多到他忙不过来,并且也为了生活,才开始收费。(安东尼灵视看诊时出现的白光对他的眼睛是有伤害的,所以他的正常眼力并不好,必须戴眼镜。)

直至现在,他将近三十年来为许多人找回健康的过程中所得知的大量疗愈资讯整理编辑成书。而他现在在他网站上日常的信息分享其实都是免费的(尽管别人劝他接受捐款),而且他每次一出书就把新书内容章节放到网站上分享了。

(文后会摘录作者安东尼从小通灵的详细经历,训练及成长过程,挺触动人心的。)

要知道,一个完全没有医学营养学背景的人写的书,畅销度居然远远高于任何一部专业著作。这真的是很鄙夷所思。如果他只是一个骗子,那也许可以火红一会儿,但不可能火红这么久;而且要知道他的书里面,都是在谈人体运作机理,谈的是医学营养学病理学这类一般人就算瞎编都不可能编得出来的东西啊。

何况,他的那些建议都是确有疗效的。他的面书(Facebook)等社交账号上粉丝和好评还在源源不绝地增加中。尤其是很多人在遵照他的饮食保健建议,身体获得了康复后,都自发地跑到他的社交账号上来分享自己的疗愈历程。这样的分享数不胜数。


他的粉丝中,有相当部分居然是医生。那些善良的医生们大多自身都是安东尼自然疗法的受益者,他们把自己搞不掂的病人推荐给安东尼,后来安东尼的书籍出版了,他们更多是直接就给病人建议实行安东尼的自然疗法。

翻译:


令我感到惊讶的是,安东尼·威廉的《医疗灵媒》系列在澳大利亚已经被纳入了医学教科书范围,哈!与美国一样,在澳大利亚也可以找到按照他方法看诊的医生了。甚至,澳洲有些大医院也开始有安东尼疗法了。


二、我对《医疗灵媒》的一些了解及推介

他的书我也买了两本。对于各种症状,有原理有方法有案例不说,关键是,他所说出各种病因的深层原理,头头是道,而且大多数在现代医学界根本还是空白或者仅是一知半解的;甚至有些病症,他所说的根源和主流医学界所以为的截然不同。

譬如他对于糖尿病的解析,就和主流的认知完全不同。因为我爸有糖尿病,所以我对这方面知识也比较重视。以前我看医学界各派对于糖尿病的说法,那真是众说纷纭,各自互为矛盾,然而看了《医疗灵媒》的解析,却不禁让我觉得眼前一亮:“怪不得!应该就是这样的。”

主流西医界根本解决不了糖尿病,只有少数倡导植物性饮食的专家,例如中国的徐嘉博士、美国的周福满博士(Dr. Joel Fuhrman,是个老外)等,碰巧和安东尼·威廉所说的大部分建议对接,所以就有了可喜的成效。但是这些博士可能仍然不知道,糖尿病的主要成因根本不是糖。糖只是一个信使(安东尼也认为白糖有害,但蔬果中富有营养的天然糖极其丰富营养则是身体需要的)。主流论调说“血糖高就戒糖”,那不过是因为找不到根源而作的一种“想当然”做法。 然而,糖尿病人若按西医的建议大幅度减少摄取葡萄糖(包括水果和碳水化合物),这样会导致身体能源不足,在耗尽肝糖储备后,就会开始通过溶解肌肉来补充能量,而大脑是最需要葡萄糖的,脑细胞会因为葡萄糖不足而日渐萎缩,所以,不但会导致大脑及很多器官日益衰退,生活品质大幅下降,而且 最后的结局常常是离身体最远的部位,即脚部首先因为缺乏营养而坏死 (台湾前总统蒋经国先生虽贵为总统,主流医学仍救不了他,他生命的最后阶段甚至需要截肢,很惨。主流的方向根本就错了) 。

undefined


其实我以前就觉着,既然人类的身体机构和灵长类同属“果食性”(后面会有更多资料),那水果的糖分怎么可能会把健康弄糟呢?果然,发表于英国医学学报的研究论文中,哈佛公共卫生学院的研究人员,对于将近二十万的参加者进行了长达二十年的追踪调查;如此大型的研究,结果显示,每周食用至少三次水果的人群,II型糖尿病发病率低于其他人群。还有,中国官方认为,蜜糖对于稳定血糖是有疗效的。还有老中医甚至用红糖(个人认为乃属于未经精加工的富于营养的天然糖)来治疗糖尿病,这么多和“戒糖论”截然相反的矛盾,只有《医疗灵媒》完美地解答了我的全部疑问。(后面会提供更多资料)

《医疗灵媒》系列不仅专注于各类疾病的自我疗愈方法以及健康保养方法,还纠正了一大堆坊间流行的保健误区。

如果你听说过20世纪西方著名的灵媒埃德加·凯西的话,《医疗灵媒》作者在作为医疗保健这方面灵媒的知名度,我认为并不亚于并且超越了埃德加·凯西。

如果你有兴趣或者觉得不妨一看的话,可以买这套书《医疗灵媒》(Medical Medium)。到目前为止,他的书已经出了6本了。

undefined

中译本呢,到目前为止,也出了5本了。

此图像的alt属性为空;文件名为4.jpg

第一本是《医疗灵媒——慢性与难解疾病背后的秘密,以及健康的终极之道》。您有没有想过,现在的各种慢性病比如高血压高血脂、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贫血、肝炎、阿兹海默症、自体免疫性疾病、甲状腺疾病……医学界都没有办法治好病患?最多只能给你些药片,暂时压制住症状好运气的话吃药吃一辈子,但更普遍是病情仍会缓慢地逐步加深,直至无药可救。哪怕癌症手术成功的,数年后复发的可能性依然非常大。为什么呢?

因为医学界事实上对这些疾病的根源仅仅是一知半解,甚至完全不了解;所以最多只能根据某些症状,给予抑制症状的药物而已。

在很多情况下,甚至就连这些用来抑制症状的药物,也成为了身体和肝脏的另一个需要解决,却往往积重难返的负担。

undefined

还有更糟糕的,比如常用的降胆固醇药“他汀”类药物(Statin,又译“史塔汀”,比如:Rosuvastatin),其实就只是把警报系统关掉的方式——仅仅表面上操纵了胆固醇水平。当你摄入他汀药物,看到验血指标胆固醇似乎开始下降或者消失时,事实上,这些胆固醇完全没有离开我们的身体,因为他汀类药物会迫使坏胆固醇开始迅速沉积在心脏和血管壁上(验血只能验出血液中漂浮的胆固醇,因此沉积后会造成血液读数下降看上去好转的表象)。但坏胆固醇在血液中自由漂浮其实不会给我们造成伤害,沉积到血管上才会更危险。所以,“他汀”类药物就是其中一种典型的,在对高胆固醇及心脑血管疾病根源尚未确切了解的情况下,仅仅根据对症状的一知半解所发明出来赚钱的药物。

如果您说,医生开这个胆固醇药给我,我凭什么要信安东尼·威廉?那好吧。下面这本书,30多位医界专家,大量有关他汀类药物危害健康的论证和临床案例,就连他汀类胆固醇药仓促急进行销牟利的前世今生都给挖出来了。

undefined

除了这本书中所列举外,还可以找到很多研究证据,有兴趣可点击这里这里这里,和这里,都是来自不同来源,不同的专家,不同的研究数据。

那么,不吃药,坏胆固醇高怎么办?关于高胆固醇的机理分析和疗愈方法,安东尼都有详细的说明可点击这里

(顺带一提,西医历史上发生过数不胜数比这还离谱的事情;比如,有一段时期西医界时兴用汞水治疗百病,有事医生就开汞水;就连林肯总统都是汞水的受害者之一;他的抑郁、情绪不稳、失眠、肢体震颤、步态不稳等症状,在后世看来,都和他常吃的一颗含有液态汞的药丸有关——典型的汞中毒症状。西医史上各种把毒药当神药的“荒诞医疗史”,可点击这里。)

而安东尼的《医疗灵媒——慢性与难解疾病背后的秘密,以及健康的终极之道正如此书的副标题,告诉你各种疾病背后真正的根源,然后告诉你怎样能从根源上疗愈疾病,摆脱病魔和西药。

undefined

美国前总统克林顿,严重三高导致最后需要做心脏手术;手术后,他开始遵循自然饮食,重获了健康。只要方法正确,我们是可以做得到的。

此图像的alt属性为空;文件名为3.jpg


第二本是《医疗灵媒——改变生命的食物》。如果您注重养生,同时又是一位美食家,这本书绝不可错过。里面不仅详解了很多食物的对症疗愈功效,并且甚至还附上了食谱呢。值得一提的是,此书还附上了一个“常见疾病 Vs. 疗愈食物”速查表【这个速查表的网络版本可点击这里(注:表格可左右滑动有更多内容),感谢 Ari 的精美制作!】。

此图像的alt属性为空;文件名为b4.jpg

第三本是《医疗灵媒——甲状腺揭密》。请不要以为只讲甲状腺亢进之类的甲状腺疾病,实际上我们的甲状腺是身体的数据中心,即第二大脑。上百种非常常见的身体问题与疾病的根源和疗愈方法,都收录在这本书里面。这本书为我们解构了甲状腺功能及各种身体问题的根源,并提供相应的疗愈方法。

此图像的alt属性为空;文件名为b8.jpg


第四本是《医疗灵媒——拯救肝脏》,也请不要以为只讲肝炎之类的肝病,实际上绝大多数健康问题、主流慢性病,甚至各种衰老与衰退症状,都和肝功能下降密切相关。这本书解构肝脏的各种功能和运作方式、产生问题的根源,并提供我们恢复肝功能的方法,“拯救肝脏,肝脏拯救我们”。

此图像的alt属性为空;文件名为b7.jpg


第五本是《医疗灵媒——神奇西芹汁》。普普通通的西芹汁,原来是一种味道清爽的神奇草药,如书的封面所说“给你这个时代最有效、疗愈全球数百万人的灵药”。这本书为什么才出版,就直接在封面上如此大口气说“疗愈全球数百万人”呢?因为作者其实在出这本书之前,就已经在推荐患者们每天早上自己榨西芹汁空腹喝了。因为疗效显著,数以百万的粉丝赞不绝口,最后作者才决定干脆以此为专题出一本书,解构西芹汁是如何疗愈各种疾患的,并答复相关疑问。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此图像的alt属性为空;文件名为b9.jpg

第六本是《医疗灵媒——净化以疗愈》(Cleanse to Heal,尚未有官方中译版,但已有机译版地下流通了)。这是安东尼新书出版写给大家的:

undefined


如果喜欢听书的话,上“喜马拉雅”也可以找到各本的有声书。
有兴趣的话可以直接点击以下跳进收听: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感谢五位棒棒的主播: Meiken_Song思诺1314喜欢自然疗法的lol忆起归家微粒子意识空间

甚至还有《医疗灵媒——拯救肝脏》的英文版有声书:
undefined
感谢 岳记小卖部 的分享!


除了买书(或听书)外,也可以上转载作者书籍的微信公众号。有两位好心人都创立了公益性的微信公众号,专门翻译和系统性地连载《医疗灵媒》的资料和安东尼在各大社交媒体上发表的信息。一个公众号叫“MedicalMedium中文站”,另一个叫“蜂鸟健康TheHummingBird”。前者本来连载得比较全,而且版面设计精美,很可惜的后来恐防会有版权问题而撤掉了绝大部分,只剩一点零星。后者仍持续更新中,比较具重点性和系统归纳性(因为重新整理归纳,而且并非100%完整,所以无需担心版权问题。而且公众号其实只是延续安东尼..网站的公益性做法,就算安东尼知道,相信也会赞同的。安东尼甚至说,如果您不想买书,图书馆就可以借阅了。)非常棒!

更了不起的是通常在原著的中译本出版前,“蜂鸟健康”就已经率先陆续翻译转载了(比起原著而言美中不足的是没有转载一些原著中各种疾病的康复案例,不过倒是摘录了各大社交媒体上不少读者遵照作者安东尼的建议而获得疗愈后,自发分享的疗愈感想)。

在手机上点击下图,长按图片,选“识别图中二维码”就可以进入,点“关注”,以后就可以在微信“订阅号消息”中找到了。(如果您在电脑上看到此文,用手机微信“发现”的“扫一扫”功能,扫描下面二维码,就可进入。)

此图片的alt属性为空;文件名为e89c82e9b89fe581a5e5bab7.png



三、人们实践《医疗灵媒》建议的经验分享

这里随便转几个民众的分享截屏给大家看:







undefined

什么?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都会和身体的健康状况相关吗?
是的。当我们产生某些情绪的时候,身体也会分泌出相应的生物素以作配合。有没有听说过当我们愉快的时候,头脑会分泌多巴胺?又比如,当我们正在迎接挑战的时候,身体就会分泌肾上腺素以让身体全力协助我们应付挑战。(下面这本书和安东尼无关,但安东尼的书中也有谈肾上腺素的问题。)

undefined

这个案例我决定多截一个屏!


undefined

话说回来,这样的民众分享多了去了。太多了,我就干脆把一些截图拼一起好了。




“蜂鸟健康”公众号翻译了少数外国社交平台上民众的疗愈分享,有兴趣的话可以点击这里

顺便提一下,真的很多明星,比如金·卡戴珊也是安东尼威廉的粉丝;还有世界网男单冠军德约·科维奇也在用安东尼的方法。他老婆成立的基金会就在推广安东尼威廉的疗法,前一段时间和安东尼一起做了youtube访谈。 



undefined

我们这边,比如娱乐圈以高情商、高智商、高颜值著称的“三高”女神林志玲,也是安东尼的粉丝呢。柠檬水、野生蓝莓、西芹汁,都是安东尼的推荐食疗。

undefined

在美国,推崇安东尼·威廉自然疗法的名人也可谓数不胜数。安东尼从他的第3本书开始,每一本书的前面都简短地摘录了一些各界名流对安东尼疗法的疗愈体验和赞誉。我随便翻开一本数一下,就摘录了50多位各界名人对他的自然疗法的推崇,占了15页之多。这些名人要么是遵照他书籍的建议获得了身体疗愈,要么是找过他亲自看诊指导建议(现在亲身约诊据说好像是500美元左右吧,想想当今的医疗天价,老实讲真不算贵;但劝你别打这主意了,如果前面说排队已排到上万名属实的话。或者,如果您先报个名,然后一边等待一边先实践安东尼的自我疗愈建议,等到快轮到时,也许您就发现病情已经好得七七八八了,呵呵)总之有N多社会名流因为获得了身体疗愈,所以也在推崇安东尼的自然疗法。下面顺便抽几个截图吧:






单这样的名人推崇就推了足足有15页之多。上面我只贴出头两页和最后两页算了。

下面,则是我们同胞的经验分享:








在相关的自然疗法微信群里,大家用安东尼自然疗法获得不同程度身体疗愈的分享很多。值得一提的是,取决于各人的身体状况以及所采取的激烈或缓和的排毒食疗程度,一般都会多少有些排毒反应。最通常的是拉肚子,其它排毒反应则因身体病患而异。例如下面的截图:

undefined







(不好意思啊,按截屏结果把“铃声”也按出来了。)

群里大家的分享太多了。我还是偷个懒,照旧发个档案夹里的截图给大家看就知道了:


undefined

四、“排毒反应”是怎么回事(看了你会为之一振!)

“排毒反应”并不是一个新名词,其实说法很多,有的叫“好转反应”、“修复反应”,中医还叫“瞑眩反应”。中医不是有个成语叫“病入膏肓”吗?这成语意思是说,病毒如果往里走(深至膏肓),人就死翘翘了,反之如果病毒被赶出体表,那就是快要疗愈了。病毒被从深处赶出来,就是“排毒反应”,会有类似于生病或者旧病复发的阶段性不舒服感受或症状。大部分的自然疗法调理身体,都有排毒反应的,比如《蔬果生食排毒法》《汁法/单一饮食》《葛森疗法》等等。只要是营养疗法、排毒疗法这类的,都适用排毒反应的解释(比如,点击这里可以看到一位患者经历自然疗法排毒反应的体验和感悟分享)。

别说饮食排毒,就算打坐修行,都有可能会有排毒反应,南怀瑾南师就专门有过论述。杨宁老师、释万行法师都有提及。咱不说名师,就说普通修行人,也有!比如,点击这里可以看到一位普通修行人持续数年的排毒历程,并获得了身体状态的大幅提升 !

undefined

我自己实行以大量蔬果作为排毒疗程时,主要是拉肚子,还有一波一波地出痘痘。按说我这个年纪还能出痘痘,连朋友都觉着我有点不可思议。不过中医有理论讲,能出痘痘,是气脉通,病毒才能从深处被逼到表皮上来。我有朋友的症状则是吃蔬果时胃痛。不过不管怎样,坚持下来後,身体一些多年的甚至几十年的陈年症状都获得了疗愈(后面会有详说)。我的朋友经过推介执行之后,也说确实有效!

(排毒期依照个人身体问题以及排毒清理的缓急程度所不同,排毒状况也会不同,假如排毒比较激烈的话,有些人可能会因为不懂而产生恐慌,可以点击这篇作为参考。)

那么,排毒反应的真正原理是什么呢?是这样的。如果您看一张人体脏腑图,会发现肝脏是体积很大的一个器官。肝脏需要这么大,因为肝脏身兼多个功能。

undefined

第一个主要功能是作为一个生化工厂,生产维系我们健康所需要的N多种生化元素,还要处理我们所摄取的各种毒素,将之毒性消除或者打包隔离,候机排出。

第二个主要功能是作为一个大仓库,要储藏我们摄入的各种营养物质;这些营养物质是肝脏生产身体所需的各种生化元素的材料。此外,肝脏对于来不及处理的毒素,也会将之暂时存在肝脏这个大仓库里面,以等待有空闲的时候再处理。

问题来了,现代人的饮食习惯,摄取的营养物质(例如蔬果类)总是很少,摄入的毒素却总是很多(各种不健康食品);而当我们摄取很多脂肪的时候,处理脂肪会是另一个艰巨的任务,让肝脏更加没工夫处理其它毒素,这导致越来越多的毒素被储藏进肝脏里面……等到最终装都装不下了,毒素就开始随着血液进入其他脏腑,造成危害。

而另一方面,病毒是喜欢以毒素(尤其是重金属、牛奶,甚至就连鸡蛋……后面会有更多证据材料)为食物的。当免疫力强大的时候,病毒会躲进肝脏里面安营扎寨慢慢发展(肝脏里面有很多毒素供它们食用)。

而当病毒已经发展到很强大,反之身体免疫力又比较差的时候,病毒就会开始从肝脏跑出来,抢占其它脏腑器官“另立山头”发展——这就是为何人到了一定年纪,各种疾病就开始显现了——其实不是因为年纪大了,而是到那时候,肝脏的储存空间已经饱和了,病毒已经发展得很强大了,反之不管肝脏还是免疫系统,都因为需要的没有,不要的却太多而导致效能低下。于是,病毒和毒素就到处肆虐了。

而自然疗法走的路子,其实很简单,就是:

一方面,尽量少摄取或不摄取坏的脂肪、毒素等加重肝脏和身体负担、滋养病毒的东西;

另一方面,给予身体和肝脏、免疫系统所需要的营养材料和战斗武器。


双管齐下!


这样,一方面,釜底抽薪阻止了病毒的发展壮大;另一方面,肝脏和免疫系统终于可以既获得充裕的材料和武器装备,又能腾出空闲功夫来处理那些病毒和毒素了。蔬果里面不少营养物质都具有杀毒的作用,是病毒非常惧怕的。肝脏里面的营养物质越多,病毒的生存空间就越少;病毒一旦逃出肝脏,就会被强大的免疫大军追杀(排毒期间如果检测血液,确实会发现血液中毒素增加,医学界有专门研究过的)。

而当免疫大军到处追杀这些逃逸出来的病毒(或者已驻扎在某些器官上的病毒),病毒和细菌死亡过程中,它们会细胞爆炸,释放出病原体内部的各种毒素,包括其摄入的食物如蛋、乳制品、麸质、有毒重金属以及病毒垃圾(诸如神经毒素和皮肤毒素)等等,这时常会阶段性地导致身体出现类似生病、旧病复发,或病情加重的症状反应,就是我们所谓的“排毒反应”了!

(上述只是为了易于理解而非常简化的一种表述。实情要比这多元和复杂得多。)

如果您在排毒期间出现排毒反应,请放心,排毒反应会随着病毒和垃圾的清理干净而逐步消失。(取决于个人体内的病毒和身体状况,排毒反应有时会是一波一波地出现,我们智慧的身体,会知道如何循序渐进地逐步为您作排毒清理。)


五、我自家的体验

对于安东尼·威廉书中的建议,我父母并没有很严格执行——执行的不到一半,例如重金属排毒(有兴趣的话可点击这里)和西芹汁排毒他们都只是每隔天来一杯(分量不够,有时还取消),三种版本的疗程他们一个都不感兴趣,一些不建议吃的食物他们也只是减少了一点,而没有全戒掉。不过纵然如此,到目前为止,他们的健康状态整体而言比起去年我觉得已经是好多了!三高也稳定在相当低,只比正常值高一点的位置。

尤其我妈的脑力和记忆力问题,明显看到了她的改善。原来我们最担心的,是阿兹海默症(老年痴呆症)的先兆。

undefined

要知道这种病是没得医的,只要确诊,人生就已经进入了倒数,就连前总统李根也死于此症。而此番得以逆转,主要是前述的重金属排毒食疗效果。(后面会提到此症的罹患根源。)

至于我自己呢,因为饮食一向偏清淡,身体比较健康,也没有三高。现在奉行安东尼书中的一些建议后,除了自我感觉更好外,有几点值得一提的:

一是,我原来有一个脚趾有点灰指甲问题,从来没有管没有用药,但最近发现居然已好了九成。灰指甲不用药的话,能不传染其它指甲就阿弥陀佛了,居然还能自己好?!要知道脚趾是离身体最远的部位。如果免疫力没有提升到相当水平,那是“鞭长莫及”的。这是为何网上几乎看不到不涂药不做处理而脚趾灰指甲自动痊愈的案例。

二是,我从很年轻时就已经有,已经二十年深以为苦的脊椎疼痛,不能做沙发、不能坐太矮、不能站太久,否则此后脊椎就会开始痛了。然而奉行这些安东尼的方案半年之后,发现似乎好了八成半,极少发作了。我的那个脊椎按摩器也已经放起来不用好久了。(安东尼告诉我们,脊椎痛并不单纯是脊椎本身问题,病毒会聚集在有过损伤或错位的位置,导致疼痛。)

三是,我原来一早起来漱口前,是有口气的,常年如此,以至于我以为这是人人都会有的正常现象。采用安东尼的饮食建议一段时间后,神奇地发现,一早起来没有口气了!

四是,多年以前,我自觉免疫力还是不错的,就算同事个个感冒,我都没事。但近年来,我发现自己越来越容易患感冒了,程度还越来越重,疗愈需时也越来越长,到后来有时候患一次感冒(时常有温度微高)长到一个月才好,如果喉咙痛的话一痛就一个月,辛苦。

undefined

好在,这时候我接触了安东尼的自然排毒营养疗法,用更正确的饮食、排毒和营养补充,体质大为好转。现在我极少感冒了,就算有感冒程度也非常轻微,时间还特别短,通常一两天就痊愈了,甚至睡一觉就已经好了。喉咙更再没有痛过。免疫力的恢复实在是太大了!

按照安东尼的说法,这些问题都和病毒与身体的状况及免疫力有关。补充营养(“四大尊者”中的营养是全面、干净、高效,且不带毒素的)、排毒、提升免疫力,问题就自然解决了。就这么简单。

所以是的,当我看到自己和家人的健康都获得了明显的提升后,觉得在饮食上所作的那些调整,都是值得的!希望您和您的家人也能从中获益吧。  


六、举例一些被《医疗灵媒》修正的重要保健观点及科研证据

个人觉得,就算自己和家人的身体都还算健康,但书中提及有些需要避免的食物,还是值得知道的——那说的并不是大家都已经知道的诸如加工红肉啦这类,而是确确实实属于我们日常所不知道的一些对健康存在严重威胁的食品和饮食风潮。比如:芥花油(又译:菜籽油,小心区别中国传统的油菜籽油)、鱼油、天然风味(Natural Favor,实质是味精)、牛奶、鸡蛋、已被转基因的玉米和黄豆 …… 再比如,高脂肪低碳水化合物的饮食风潮 ……(这些大部分后面会讲到为什么。)

这些被很多人认为是安全甚至营养的食物和饮食风潮,恐怕您会说,安东尼一家之言,未必可信。以下,我就挑几样来,举出学界的有力证据:

A【“生酮饮食法”是个坑!】

如果你在尊崇某种饮食风潮,安东尼的书是很值得借鉴的。有些饮食风潮存在很大的误区,譬如喝油风潮(“生酮饮食法”是用脂肪代替碳水化合物)。如果您网搜一下,网上对生酮饮食的态度是两极,针锋相对。而事实上,实行生酮饮食法在前期可能貌似对某些病症有疗效,但长期下去却只会更糟。如果安东尼说的你觉得不可信,那请看以下最新的大型调查的重点摘录: 

美国每年有多达4500万人用生酮饮食节食。然根据权威医学网站“Medical News Today”指出,一项新研究的重点是生酮饮食与它们相关的健康风险。 

马齐尔•罗兹(Maciej Banach)教授和他的同事们研究了1999 – 2010年参加国家健康和营养检查调查的24,825人中低醣饮食与任何原因造成的死亡风险之间的联系。 

此外,研究人员还研究了低碳水化合物摄入量与冠状动脉心脏病、脑血管疾病(包括中风)和癌症死亡风险之间的关系。 

这项研究发现,平均而言,研究参与者为47.6岁,他们的碳水化合物摄入量按百分比计算。马齐尔•罗兹教授及其同事跟踪参与者的平均时间为6.4年。 

根据他们的体重指数(BMI),参与者也被分类为肥胖和非肥胖。在该研究的第二部分中,研究小组对前瞻性研究的大型荟萃分析研究了相同的关联,这些研究总结了近450,000名参与者,他们的平均追踪时间为15.6年。 

总体而言,使用调查数据进行的分析发现,食用碳水化合物最少的人过早死亡的可能性高出32%。此外,低碳水化合物消费者死于冠状动脉心脏病的可能性升高51%,死于脑血管疾病的可能性升高50%,死于癌症的可能性升高35%。这些结果在年长的非肥胖人群中最为强烈。

undefined


生酮饮食法最初是由Atkins医生倡导的。Atkins医生72岁时去世了,因摔跤引起脑部创伤,医生发现他有心脏病高血压,这和生酮饮食法所宣称的效果明显不符。《医疗灵媒》认为,高血压其实恰恰和肝脏的不胜负荷密切相关。

因为,只要是脂肪,就需要由肝脏来代谢。然而我们的肝脏原本就已在为现代饮食中的各种毒素而疲于奔命了,再增加大量的脂肪无疑会给肝脏增加额外的巨大负担。而我们一切的健康问题,基本都和肝脏的不胜负荷变得低效密切相关。




B【糖尿病的成因不是糖】

现在绝大部分的糖尿病人仍盲目地遵从通过戒淀粉戒水果来戒葡萄糖的建议。他们不仅不能疗愈糖尿病,而且如果戒得太彻底,最终有可能遭遇因营养不良而脚部坏死的悲剧。前面我提过,遇到《医疗灵媒、》,安东尼解答了我对医学界主流关于糖尿病互为矛盾的疑问,事实上,糖尿病的成因不是葡萄糖。而且蔬果和蜜糖中富于营养的糖分(白砂糖除外)是有益于身体疗愈的。

undefined

现在,我为安东尼关于糖尿病的观点找到了更多的大型数据作为支持:

关于水果与糖尿病:

来自牛津大学、北京大学和中国医学科学院的国际科学家团队共同协作,在一个包括10个省市地区针对51万人,历经4年的调查,以及7年的追踪研究发现,坚持每天吃水果的人患糖尿病的风险降低了12%!

而对于已经罹患糖尿病的人群而言,每天摄入200克新鲜水果可使死亡率降低17%,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如中风,缺血性心脏病等)风险降低13%,以及糖尿病小血管并发症(如糖尿病肾病、糖尿病眼病、糖尿病足病等)风险降低28%。

undefined

不仅如此,每天食用200克新鲜水果还与减少大约三分之一的心血管疾病致死率相关。

此外,哈佛公共卫生学院的研究人员,对于将近二十万的参加者进行了长达二十年的追踪调查。参加人员对于水果的食用频率,水果种类每两年进行一次抽样调查。研究结果也显示了类似的结果:

每周食用至少三次水果的人群,II型糖尿病发病率低于其他人群。食用水果对于糖尿病的益处,在食用果汁(是指超市售卖的果汁)的人群中并不存在。在对于不同种类的水果进行比较发现,水果种类的效益跟其升糖指数无关。

关于蜜糖与糖尿病:

据韩国蜂疗保健研究会高相基研究,对糖尿病患者25名和正常人25名为对象,服白糖后按时间测试血糖作比较。实验结果:服白糖的糖尿病患者和一般情况一样,摄取糖后上升的血糖值在很长时间内没有下降,持续性高血糖。服蜂蜜的糖尿病患者,在服用后15分钟,血糖急剧上升,以后开始下降,1小时后恢复到服蜂蜜前的血糖值,2小时后恢复到正常值,服蜂蜜的糖尿病患者对血糖值增加的趋势和正常人类似。由此可见,蜂蜜的葡萄糖和果糖不仅不会造成糖尿病患者的高血糖值的持续危险,相反,还能帮助血糖恢复到正常值,并且还能供给营养和能量 。

北京医院糖尿病研究小组在对有降血糖作用的中药筛选中,也得到了确有证据的科学回答。通过对50种单味中药的降血糖筛选,有降血糖作用的中药35种,其中有11种为降血糖效果明显,蜂蜜就是其中之一

而其实,早在汉代圣医张仲量《金匮要略》中就提到用蜂蜜治疗糖尿病。民间也有流传以蜂蜜治疗糖尿病的验方。

undefined

现代西方科学研究也发现,蜂蜜对糖尿病有较好的疗效。早在1915年达伟德曾报道,糖尿病人服蜂蜜后,可使其酮尿症消失。20世纪50年代开始出现蜂蜜治疗糖尿病单个病例的报道。20世纪60~70年代出现了群体病例观察和分析。20世纪80年代已进入对糖尿病并发症和蜂蜜作用机理的研究。

据报道,英国糖尿病监测管理中心用蜂蜜治疗糖尿病病例已达数十万人次,治愈率达90%以上。为此,英国医学界告诫糖尿病人吃蜂蜜有益。

undefined

英国糖尿病监测管理中心主席威廉姆斯博士根据他的临床资料,从蜂蜜和蜂王浆中可以提出一种胰岛素样的物质,取名为“多肽一P”,对动物和人体的糖尿病作了近万次实验发现,具有胰岛素同样的药用功效。威廉姆斯博士还强调指出,英国糖尿病监测管理中心已上书英国众议院,用“多肽一P”取代目前在全国广泛使用的胰岛素。

印度科学工作者凯赫娜博士报告,也从蜂蜜和蜂王浆中提取出同样的“多肽”物质,而且证实该物质有与胰岛素同样的功效。凯赫娜博士还说:“在印度,蜂蜜历来就用来治疗各种疾病。早在1974年,我就报道过这种抗糖尿病提取物,但经过数年才在实验室的试验中得到了验证。

美国著名营养学家、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马里兰大学理查何兰教授曾用非常审慎的观点在其研究中指出:患有糖尿病的人,对糖的摄取量和需要量高于正常人。他又指出:动脉硬化和严重心血管疾病是由于“能量的过分消耗以至殆尽”促使糖尿病成为世界三大死亡疾病的主要原因。因此,他提出蜂蜜治疗糖尿病的观点

undefined

那既然糖尿病的成因并不是糖,那么其真正成因到底是什么呢?

安东尼告诉我们,主因是高脂肪高蛋白食物,以及一些相关的垃圾食品!最简单而言,是脂肪阻碍了身体对糖分的吸收,导致糖分滞留在血液中,形成高血糖。具体而言,这些不好的食物通过几个方面伤害了胰脏和肝脏,导致他俩的处理能力大幅度降低,最终导致了高血糖病。有点长,这里就不多说了,详细可看《医疗灵媒》的相关章节,或者前述“蜂鸟健康”公众号的相关栏目。

如前所述,一些走对了路的专家,例如徐嘉博士周福满博士(Dr. Joel Fuhrman)、前述的营养学界泰斗科林·坎贝尔博士等等,通过让患者戒除动物性脂肪,而获得了卓越的疗愈成效。

undefined

顺带一提,安东尼建议选择生蜂蜜(Raw Honey,即原蜜)。普通的蜂蜜是经过高温处理的。高温处理的目的有三个:

第一,是杀菌,但其实蜂蜜本身就具杀坏菌的功效,根本不用特意高温除菌。例如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英国卡迪夫大学的研究人员试验蜂蜜的杀菌效果发现,一些用药物都很难杀死的病菌,比如化脓链球菌只需用蜂蜜杀2个小时就能消灭85% 的菌。另据统计,蜂蜜能杀死的细菌已被发现超过80种

第二,是经过高温后的蜂蜜放时间久了都不会结晶凝固,那就不用担心顾客因为看到蜂蜜凝固而以为蜂蜜过期了;但其实成熟的生蜂蜜是一种放三千年都不会变质的神奇食品“1913年美国考古学家在埃及金字塔内挖掘出3300年前的蜂蜜,一点也没有变质,至今还能食用。”只不过,根据《食品法》都要求在食物商品上标明保质期,因此,蜂蜜生产厂家一般把蜂蜜保质期定为2年或18个月。生蜂蜜放久了结晶凝固是很正常的,可以照常食用(但请注意,取决于蜂蜜内葡萄糖和果糖的比例,有些生蜂蜜是不会凝固的)。

第三,这也是最主要的原因,是很多蜂农没有等到蜂蜜完全成熟就采集,导致蜂蜜中含水分很多,于是通过高温将水分去除。生蜂蜜则可保证是完全成熟的优质蜂蜜。

蜂蜜一旦经过高温处理,里面大量宝贵的活性酶、益生菌就死掉了,营养大打折扣了。所以安东尼强调选择“生蜂蜜”(以我所见,其实两者的价格相差不大,没有理由不选择生蜂蜜。)

还有一点值得一提的是,不成熟的蜂蜜如果浓度低(一般在波美40度以下),含水量超过23%时,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尤其是在夏季),酵母菌会导致蜂蜜发酵。它们将蜂蜜中的葡萄糖、果糖转化成乙醇(即酒精)、甘油、水等,并释放出二氧化碳,产生气泡。也就是说,不成熟的低浓度蜂蜜,还是有变质风险的。所以真的,没有理由不买生蜂蜜。

从上述研究可知,水果、蜂蜜这些含糖丰富的食品反而是有利于糖尿病患者的(再次提醒,白糖和含糖副食品是不利于健康的。富含营养的天然糖和经过精加工的糖,进入身体后的生理机制是不同的)。至于为什么说糖尿病的根源是脂肪,《医疗灵媒》安东尼·威廉所述,各型糖尿病的真正根源和疗愈方法,比较详尽,请点击转载安东尼著作的公众号的以下相关文章:

1型、1.5型、2型糖尿病和血糖问题的原因和疗愈

二型糖尿病与低血糖症的原因和如何疗愈(上) 以及 (下)

西芹汁如何帮助疗愈1、1.5和2型糖尿病和低血糖症




C【牛奶到底有害还是无害?】

我们在网上微信上整天看到说牛奶、鸡蛋健康,然安东尼说牛奶、鸡蛋喂养病毒。真的吗?

先说牛奶吧。请看以下资料:

瑞典研究员追踪研究超过61084名39岁到74岁的女性20年。研究显示:每天饮用3杯以上、平均680毫升牛奶的女性,相较于那些每天饮用不到一杯、约60毫升牛奶的女性,前者在随访期内的死亡率是后者的1.93倍。 前者髋部骨折风险是后者的1.6倍。

undefined

而且,每天饮用4次以上乳制品的妇女,卵巢癌的发病率是每天喝2次的妇女的2倍。

下面调查图表摘自《救命饮食》,数据同样显示喝牛奶越多的国家,人们的骨折率越高

undefined

为什么喝牛奶不能补钙补骨?日本营养学专家西木博士表示,牛奶中含钙不少,但镁的含量比较低。而钙和镁通常共同发生作用的比例为2:1,只有这样才利于身体吸收,维护心脑健康状态。但牛奶中钙和镁的比例却为10:1。钙的含量虽多,但人体吸收不了多少,无法起到补钙作用。

安东尼则认为,牛奶中的钙是极具侵略性的钙,人体很难吸收利用不仅如此,牛奶还是喂养病毒的食物。

不信吗?请看以下研究。

前面已经说了瑞典发现牛奶促生卵巢癌;还有,丹麦对117000名妇女调查还发现,牛奶对乳腺癌的促发有很大影响。研究认为,近50年来全世界乳腺癌发病率的大幅提高与人们饮食结构中牛奶及乳制品消费增加密切相关。大量饮用牛奶会增加人体中的“促癌因子”——类胰岛素一号增长因数(IGF-I)的水平。

undefined

下面调查图表摘自《救命饮食》,数据显示摄取动物脂肪越多的国家,乳癌罹患率越高

undefined

还有,日本厚生劳动省发布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也显示,饮用牛奶较多的调查对象患前列腺癌的风险是几乎不饮用牛奶的调查对象的1.53倍,而且饮用量越多,患癌风险越高;食用酸奶最多的调查对象患前列腺癌风险也为几乎不食用酸奶的调查对象的1.52倍。

还有,波士顿对20885例美国男性医师进行了长达11年研究,也发现前列腺癌和牛奶摄取密切相关。费城通过长达近10年的流行病学调查,同样发现此关联。

undefined

我们知道,红肉被世卫定为2A类致癌物已属共识。例如哈佛大学的一项涉及13万多人,时长36年的重大研究发现:植物蛋白代替肉类可增加寿命,降低34%死亡风险。红肉与牛奶中,大部分蛋白为酪蛋白,而牛奶中酪蛋白占牛奶蛋白87%之高。

酪蛋白是一种大型、坚硬、致密、极难消化分解的凝胶。牛奶进入胃后,会自然形成凝胶,凝胶会形成一种把胃中残存食物包围起来的作用,阻碍其他食物消化,造成消化不良。

消化性溃疡患者,假如摄取乳制品(包括牛奶、芝士、奶油和牛油),常会恶化溃疡,因为蛋白质的消化必须靠胃部分泌更多的胃酸(主要是盐酸)及消化酶方能分解消化。

酪蛋白适合含有4个胃结构的牛,利用不断反刍消化分解,方能完全消化。所以,奶制品对小牛不错,可是对人就不好了。

undefined

人类是地球上惟一一种会喝非同种动物的奶的动物,也是惟一一种过了幼儿期还习惯喝奶的。

前述的美国康奈尔大学终身教授柯林·坎贝尔,他主持的一项长达27年的动物实验也表明,酪蛋白可以促发癌症。2008年诺贝尔奖得主,医学教授 Zur Hausen,也提到了牛奶和多种癌症的密切相关。

此外,包括美国乳癌协会在内,众多机构及研究组织纷纷认为,牛奶与乳腺癌、卵巢癌、前列腺癌等系列疾病皆密切相关,而且牛奶还会引发心脏病、糖尿病(包括儿童糖尿病)、骨质疏松症等慢性病,甚至青年人长暗疮粉刺,男性阳痿都与牛奶正相关。

undefined

下面图表摘自《救命饮食》,数据显示摄取牛奶越多,多发性硬化症罹患几率越高

undefined

牛奶甚至可能影响大脑思维与情绪。美国鲍尔曼博士在其论文《牛奶与思维障碍》中,介绍了牛奶对5位精神病人的损害案例。患者多年来意识错乱、情感冷漠、记忆减退、心理效率低、思维偏执、体力下降、易疲劳,其中两人被迫住院治疗。但一旦停食牛奶后,四人痊愈,一人病情好转。

如果想要更深入研究,建议可以阅读《中国健康调查报告》《救命饮食》《乳癌与癌症》《牛奶与思维障碍》等等以大量临床研究数据为基础的严谨著作。

此图像的alt属性为空;文件名为niunai4.jpg

比如《乳癌与牛奶》(英文名为《Your Life in Your Hand》你的生命在你手中,全球狂销400万册,已被译成15种语言),作者珍·普兰特教授,自从在1987年初次罹患乳癌,此后的10数年里,发作过5次乳癌。普兰特教授在最初乳癌发病时,曾经遵循过不少专家的饮食建议,但癌症还是复发了。为了治疗乳癌她前后经历了乳癌根除术、三次深度手术、三十五次放射治疗、化疗等,癌细胞却依然不停转移,最后甚至蔓延到淋巴结,而她也被医师判定只剩下几个月的生命。

虽然感到绝望,普特兰教授仍不放弃,赌上性命持续研究导致乳癌的真凶。根据资料,她发现东方国家的乳癌发病率及死亡率远低于西方国家,而在导致癌症的因素中,「环境」占有相当大的影响力。她惊奇地发现,在中国一些偏远农村地区,人们几乎不吃乳制品,那里乳腺癌的发病率也惊人的低。普朗特开始猜测这两者中是否有其联系。

她尝试不吃任何乳制品,5周以后,颈部的肿瘤开始发痒、变软直至最后病灶完全消失(而其后的二十年里,她的乳癌一次都没再复发)。由此她初步得出了乳制品是高致癌物质的结论。

此后,她循此方向深入研究,最终论证出有关乳制品与乳腺癌之间的关系及其致癌机理。经她的研究调查认为,乳制品可称得上是人体癌变的催化剂——与女性乳癌、男性前列腺癌密切相关。

值得一提的是,不要以为如果选择低脂或者脱脂牛奶、有机牛奶,以及优酪乳就会好一些。普兰特教授在她初次发现乳癌之前,选择的都是脱脂牛奶、低脂乳酪和优酪乳,直到她最后一次癌症复发,颈部淋巴结上长出肿瘤时,他一直吃的都是优酪乳和一些煮过的脱脂有机牛奶;她还经常用有机牛奶来自制优酪乳。

所以,普兰特教授说:“我的建议就是,人们不要吃任何乳制品。将它们彻底从食谱中删除才是明智之举。”

如果想看个我们华人同胞的案例,请点击这里——一位33岁乳腺癌妈妈倾情分享,详细地告诉我们她是如何尝尽各种方法,最终一步步看清了事情的真相的。

无独有偶,美国著名医学教授新谷宏实(美籍日本裔教授)经过四十多年的行医实践,以医疗实证为依据,充分证明:牛奶,会导致妇女乳腺癌!

新谷宏实教授在当代医学史上有突出贡献,他创造了医治无数癌症,而没有一例复发的医疗奇跡。他有什么法宝能够使每一个接受治疗的患者不再复发呢?

他在《不生病的生活》中告诉人们:他的法宝,就是在患者作了肿瘤切除术之后,至少五年禁食牛奶、肉、鱼、蛋。


undefined

又比如《救命饮食》中提到,动物蛋白(包括肉食和牛奶中的酪蛋白),会使血胆固醇含量增加,也提高动脉硬化症、癌症、阿兹海默症和肾结石等等的罹患机率。动物蛋白质越多,不同慢性疾病的风险越高。动物蛋白特别是牛奶能显著增加癌症、心脏病、多发性硬化、肾结石、骨质疏松、糖尿病、高血压、白内障、老年痴呆这些病的概率

对此,学界研究证据还有很多。比如:研究发现牛奶里面的四种酪蛋白中,有三种和心脏病相关;奶制品中的钙质要是不能被好好的吸收,而且经常囤积在关节附近,就会导致关节炎;而囤积在动脉壁的话,则会引起动脉硬化。牛奶的酪蛋白粘液有时还会累积在肺部,容易导致呼吸器官的毛病,包括支气管炎气喘病。。。

牛奶哪怕对于孩子,也是弊大于利。婴儿未成熟的免疫系统容易产生过敏反应,出现如湿疹、便秘、肚痛、呕奶等征状都与牛奶相关;喝牛奶愈多,孩子成年后患癌及有骨折的机会亦愈大。有兴趣可以点看这部(带字幕)香港电视台获奬节目「牛奶有无益」(上)(下)

顺带提一下,很多中医也认为牛奶并不健康。比如经常受邀央视主持健康养生节目主讲嘉宾的著名中医徐文兵教授认为,从中医的角度来看,牛奶是特别阴寒性的食物。就算牛奶煮开了,它也是“凉”的,也要消耗你的阳气。阳化气,阴成形。阴寒性的东西容易导致气血流行不畅,促进有形的包块的形成。牛奶这种阴寒的食物,喝下去要消耗大量的阳气来把它化开。况且,当前人们的阳气普遍偏于不足,更要注意不吃牛奶这样的阴寒性食物。

如今很多人之所以仍认为牛奶有益,那其实是奶业协会行销的成果。有兴趣可看法国知名科学线记者蒂埃里·苏卡经过深入调查所著的《牛奶,谎言与内幕》详细可点击这里

undefined

D【预防骨质疏松的正确方法】

那么,不喝牛奶,我们如何补钙和预防骨质疏松呢?放心,安东尼有教我们正确的补钙补骨,防治骨质疏松的方法。

安东尼告诉我们,当体内有病毒但免疫大军无法将其杀死时,会抽取血液中的钙将病毒关在钙做的监狱里软禁起来,避免其到处活动造成破坏。如果血液内钙不够,则会抽取骨头里面的钙,长久下去就会造成骨质疏松。

undefined

此外,这些用钙来打造的“病毒监狱”可能会形成结节,如果很活跃还会进一步形成囊肿。

而牛奶中的钙却是极具侵略性的钙,并不是人体能吸收利用的钙。而且牛奶是喂养病毒的食物,所以只会让情况更糟糕。钙片也并不是补钙的好方式,因为钙是很重的矿物质,如果大量钙片外加一个人饮食中有大量动物蛋白质,许多无法消化的动物蛋白和体内沉积的钙容易在肾脏内形成结石。

那么不喝牛奶,我们从哪里补钙呢?想想看,奶牛基本上是吃草和植物饲料,可是它却可以在奶里面制造出大量的钙质。同样的道理,人们也可以从蔬菜和谷类中获得所需的钙质。

安东尼说,最好的补钙方式是橙汁或者柠檬水中生物可利用性极高且没有任何副作用的钙。

undefined

顺便一句,安东尼推荐的组合是:柠檬水+生蜂蜜,做成柠檬蜜水,乃是强强联手,最佳的保健搭配!

此外,是补充硅元素。硅具有惊人的骨骼重建和保护效果,可以改善骨密度、骨骼的灵活性。不仅我们的骨头需要硅,我们的牙齿、关节、肌腱、韧带和结缔组织都非常需要硅,才能维持强壮健康。硅有助于增强大脑的结缔组织、神经细胞和脊髓,从而改善记忆力,防止记忆力减退。硅还有助于维持胰腺释放胰岛素的稳定性。

美容而言,如果想要保持指甲、皮肤和头发的健康,硅至关重要。还具有抗衰老、抗皱纹的特性,因为它能够帮助形成胶原蛋白,修复受损或变得松弛的皮肤。

许多食物都富含硅,诸如蜜瓜、黄瓜、朝鲜蓟、芦笋、蒲公英和绿叶蔬菜。许多草药也是丰富的硅来源,诸如荨麻叶(Nettle Leaf)、马尾草(Horse Tail)和玫瑰果(Rose Hip)。

另一种方法是适量补充正确的硅补充剂,对骨骼、皮肤、头发、牙齿、肌腱、韧带和结缔组织都很有帮助,补充剂中的活性硅很容易被人体吸收。

换句话说,以安东尼的观点来讲,偏素的健康饮食,就是防治骨质疏松的最佳方法。那么学界有更多证据吗?来看看下面:

美国《内科学文献》月刊刊登的一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的研究报告。主导研究小组的路易吉·丰塔纳医生的研究小组对18名年龄介于33岁到85岁之间的严格素食主义者进行了研究。这些人只吃未经加工的蔬菜、水果、干果和谷物,平均食素年龄达3.6年。根据研究结果,丰塔纳医生说,严格素食主义者不必担心自己更容易骨折。

undefined

而欧洲临床营养学杂志于的一项研究,则不但帮助人们打消素食会产生健康问题的顾虑,还印证了丰塔纳医生的研究结果。该研究对1765名年龄在7到18岁的在校生(包括公立学校和教会学校)进行调查,发现教会学校那些半素食主义学生(一周吃不上一次肉)的平均身高,比那些吃肉的同龄人还要高。

undefined

还有,美国《临床营养期刊》刊登北爱尔兰食品与健康中心的一项研究成果,显示吃大量水果会影响骨密度。 为了证明这一理论,研究人员评估了1345位12—15岁青少年的营养习惯及骨质健康程度。他们对每个孩子都进行了彻底的访问,以得到关于他们每一餐吃什么、通常会吃什么东西等详细的信息,甚至包括了每一种食物的分量。除此之外,孩子们的身高、青春期状态、吸烟、社交、饮酒、补品的使用及活动等都是这项研究的一部分。最后,还要测量他们后脚跟的骨质强度。结果显示,喜欢吃大量水果的女孩具有最强壮的骨质。

undefined

还有,波士顿某研究所和哈佛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分析了907名老年人的情况之后发现,从水果和蔬菜中获得钾和镁的量与老年人臀部、腕部骨骼密度有显著相关性。吃蔬菜多的老年人骨骼更强壮。

undefined

还有,调查发现,非洲斑图妇女一生当中平均生育10个子女。即使如此大量的钙质消耗,罹患骨质疏松的妇女几乎不曾见到过。相当有趣的是,假使斑图妇女移民或迁徙到其他西方国家,并且改变他们的饮食状况,改以西方饮食为主时,骨质疏松症及牙齿的毛病,就变成稀松平常了


E【鸡蛋有害还是无害?】

接下来再看看关于鸡蛋的大型调查的重点摘录吧(您可能会说,但我也看过很多“鸡蛋营养又健康”的说法啊?后面您会知道是什么原因): 

发表在《动脉粥样硬化》杂志上,由罗巴兹研究所(Robarts Research Institute)中风预防与动脉粥样硬化研究中心主任兼神经学教授 Spence 博士主持,针对1200多名平均年龄为61.5岁的患者的研究发现,在颈动脉斑块积聚方面,经常食用蛋黄的危害大约是吸烟的三分之二,而颈动脉斑块是中风和心脏病发作的危险因素。

研究人员发现,在40岁以后,颈动脉斑块面积随年龄呈线性增长,但随吸烟和蛋黄龄呈指数增长。换句话说,与年龄相比,吸烟和吃蛋黄都明显加速动脉粥样硬化。

而且,在糖尿病患者中,每天一个鸡蛋会使冠状动脉风险增加200-500%

undefined


2019年3月,JAMA上的一项研究[英文研究源略],再次给鸡蛋和胆固醇的问题投下另一颗重磅炸弹。美国西北大学的钟胜利博士和 Norrina Allen 博士主持的一项meta分析显示,平均每天每多吃半个鸡蛋,与心血管风险升高6%,全因死亡风险升高8%相关。 

钟博士对之前的6项前瞻性队列进行了meta分析。最终,研究纳入了29615人,共524376人年的随访数据。这些人平均年龄51.6±13.5岁,平均每天吃0.34个鸡蛋,摄入285mg胆固醇。在随访期间,共发生了5400例冠心病、卒中、心衰等心血管事件,6132人因各种健康原因死亡。 分析结果显示:

其一,胆固醇摄入确实跟心血管风险和全因死亡风险相关。平均每天每多摄入300mg胆固醇,心血管风险要增加17%,全因死亡风险也要增加18%。在排除了BMI、糖尿病等心血管危险因素,以及其它饮食因素后,这种关联依然明显。 

其二,鸡蛋的摄入同样与心血管风险和全因死亡风险升高相关。平均每天每多吃半个鸡蛋,心血管风险升高6%,全因死亡风险升高8%。而鸡蛋与心血管风险和全因死亡风险的关联。 

undefined

其三,对于女性、体脂低的人,这种鸡蛋和胆固醇摄入与心血管和全因死亡风险的关联性甚至更强。比如女性每天每多摄入300mg胆固醇,就与全因死亡风险升高28%相关每天多吃半个鸡蛋也与心血管风险升高13%,全因死亡风险升高16%相关。可见,女性吃鸡蛋对于心血管及健康的危害,甚至达到了总体危害度的两倍。 

undefined

对此,Allen博士表示:“我们发现,不管胆固醇的来源是什么,它都会增加患心脏病的风险。我们想提醒人们鸡蛋中含有大量胆固醇,尤其是蛋黄,这是有害的。” 

鸡蛋是胆固醇含量最高的食物之一。世界顶级的医疗机构梅奥诊所( Mayo Clinic )对于胆固醇的观点也类似,认为对于心血管疾病高风险族群,每天胆固醇摄取量避免超过200毫克;而一个中等大小的鸡蛋已经含有约212毫克胆固醇。何况,我们每天进食的其它肉食中也含有胆固醇呢?

哈佛大学和同济医学院合作的另一项荟萃研究也发现,对于糖尿病患者,吃蛋可以增加冠心病的风险54%。

加拿大医生Spence说“在中风和心肌梗死之后再停止吃蛋,就好比得了肺癌才戒烟,有必要,但是太晚了。”

另有研究还显示,每星期吃2-4个鸡蛋可以提高2型糖尿病风险20%;每天一个鸡蛋提高风险60-80%。

undefined

对于妊娠型糖尿病,每天1个鸡蛋可以提高风险140%

哈佛医师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每天吃一个鸡蛋,20年内的死亡率提高到200%!

有兴趣了解更多的话,请点击这里,包括视频和图文讲解(视频由格雷格医生 Dr. Michael Greger 发布,来自“NutritionFacts.org — 能救命的营养学”)。

鸡蛋中富含的脂肪和饱和脂肪可能是鸡蛋促进糖尿病的原因之一。细胞内脂肪与胰岛素减敏密不可分。比如,在医学上通过胆胰分流手术减少脂肪吸收,确实可以有效地逆转糖尿病(不过,手术的副作用您可要想清楚)。

鸡蛋的脂肪、饱和脂肪和动物蛋白也是促进肠道坏菌的生长、导致肠漏的主要因素。肠漏导致肠道毒素入血,诱发系统性炎症,和胰岛素抵抗(高血糖)。

而根据另一项研究,哈佛医师研究2万多名志愿者,追踪了20年,发现每天吃一个鸡蛋或更多,提高死亡率23%。(数据源Diabetes Care. 2009 Feb;32(2):295-300)

鸡蛋,尤其是蛋黄里,确实含有颇高的胆固醇,因此学界认为吃鸡蛋会提高血胆固醇水平,对心血管有害,鸡蛋还曾为此登上了《时代》周刊的封面(下图)。

undefined

健康新生儿、野生灵长类没有或基本没有摄入过含胆固醇的食物(动物性食物),他们的血液胆固醇在2.6-3.6mmol/L的范围,远远低于当前约4.9mmol/L的国人平均值。而70年代,中国人平均血液胆固醇为3.3mmol/L,很少人罹患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疾病,当时我们摄入很少的动物制品。

实际上一项1992年发表的荟萃研究发现,膳食胆固醇越高,血液胆固醇越高,直到饱和。(如图)

undefined

长期高胆固醇引发的血管硬化,是多种致死或致残疾病的根本原因,包括中风、心梗、冠心病、部分老年痴呆、腰椎间盘退化等等。而当今,心血管疾病已经是近一半中国居民的死亡原因,而且仍处于上升的趋势。

美国卫生部每五年一次,综合大量荟萃研究修定,最新的一期《2015-2020年膳食指南》建议:“每个人应当尽量避免从食物中摄取胆固醇”(“individuals should eat as little dietary cholesterol as possible while consuming a healthy eating pattern.”)。试问,还能有比这个更权威的吗?

除了心脑血管疾病与糖尿病外,鸡蛋与癌症之间的关系也一直备受科学家关注。

一项研究发现,每天摄入多于半个鸡蛋比不吃蛋罹患各种癌症的综合风险提高71%。

荟萃分析的结果显示,鸡蛋摄入提高乳腺癌、卵巢癌、和直肠癌的风险。对于膀胱癌和前列腺癌,虽然荟萃分析数据不显著,仍然有多项研究显示与吃蛋之间的正相关关系。

消化道癌症占人体各器官癌症的一半以上。一项荟萃研究包括了44项相关研究,一共40余万受试者,发现鸡蛋可以提高消化道癌症的综合风险15%,其中直肠癌的风险提高29%。而且这种关系有剂量效应,也就是说,随吃蛋的数量增加,消化道癌症的风险相应增加

鸡蛋与癌症的相关性可能与其含有动物蛋白相关。动物蛋白的摄入可以提高体内促癌因子IGF-1的浓度。

再有,鸡蛋富含胆碱(卵磷脂)。临床上在不同组织的癌症中,发现胆碱浓度提高。胆碱浓度升高可能与癌症恶化转移的过程相关。这个特点已经被应用到癌症的检测当中。正电子标记的胆碱被患者服用后能可靠地在PET-CT造影中标识癌组织。

undefined

顺带一提,动物性食物的富集作用也发生在鸡蛋中。鸡饲料中不容易分解,又不容易排出的环境毒素,如二恶英、重金属等会浓缩在鸡的组织里,包括鸡蛋。在这里就不仔细分析了。

安东尼说,其实,医疗实验是用鸡蛋来培养病毒的。鸡蛋进入我们身体之后,同样滋养我们体内的病毒。

 不相信医疗实验室居然用鸡蛋来培养病毒吗?请看以下一段截屏:






最后,且来看看国家农业部是怎么讲的吧。美国农业部警告鸡蛋行业,声称鸡蛋有营养或安全可能违反禁止虚假和误导性广告的规定。尽管美国蛋业协会不厌其烦地找农业部磨呀磨(双方的过招很具喜剧性,有兴趣了解的话,可以点击这里),但国家农业部的原则很明确,鸡蛋行业绝不能在广告中说鸡蛋“营养”或“健康”。

那么,为何我们还是经常会看到这个说那个说鸡蛋营养又健康呢?那是因为既然明着来不行,蛋业协会就开是玩“阴招”了。正如同前述牛奶协会的行销,徐嘉博士调研发现,美国蛋业协会每年有2千3百万美元的推广预算,不仅用于宣传(广告不行,那我给钱让“砖家”们来替我赞鸡蛋,可算是个人言论自由了吧),还有一部分被用于支持证明吃蛋无害的“科学”研究。研究发现,背后有产业支持的研究,得出对产业不利结论的几率基本为零。这是为何你到处都能看到说鸡蛋怎么怎么好。(若想详细了解,可点击这里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不够的话还可看以下这个案例。患者蛋奶素(即不吃肉,但吃蛋奶)十余年,每天两个蛋,依然高血压、高胆固醇、肥胖、脂肪肝、血管动脉硬化、脑缺血等病症,导致急性心绞痛送院抢救。后来遵照中医建议,停吃鸡蛋、牛奶后,体重减轻、脑缺血病灶减轻,动脉斑块缩小、高血脂、高胆固醇全部恢复正常,脂肪肝消失、心绞痛消失、精神与体力都大幅改善。详细请点击这里

摆脱蛋奶的好处,事实上并不止于健康,例如有百公里越野跑运动员表示,在吃蛋奶素的时候,体重和体脂很难控制。可是自从戒掉蛋奶以后,这两项指标都得到很好的改善。肌肉量也有明显增加。比赛成绩大幅提高。而这并非单独个案,后面会提及更多资讯。


F【转基因到底有害还是无害?】

安东尼认为,转基因食物会造成体内大量发炎。那么学界的中肯说法是怎样的呢?

西班牙毒物学家何塞·多明戈自2000年以来一直在研究转基因作物安全性方面的文献。他发现,认为转基因有害和无害的研究,基本各占一半(想想看,就是买大小的几率)

还没完,继续看。据《自然-生物技术》对百多篇转基因作物健康评估的检索发现,这些研究中,65%属于90天之内的短期试验。至于90天的动物喂养试验能否足以证明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学界仍存在争议。正如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营养学荣誉退休教授马丁·卡坦所表示,“有关90天的动物喂养试验能否真正预测转基因食品对人类的影响,毒物学家很少停止思考这个问题;一旦我们开始怀疑该惯例,那么整个检验体系必将崩溃”。

undefined

还有更震撼的,著名的科学刊物《食品政策》选择了94篇关于转基因健康评估的研究作调查,发现其中52%篇研究没有公布其研究经费来源。而这些研究得出有利于转基因行业结论的比例较大。相反,公布了经费来源的研究中,83%的研究者与转基因行业没有关系。该刊物发现,“凡由转基因行业资助的研究,或者作者中有转基因行业聘用的科学家的研究,几乎肯定将得出有利于转基因产品商业化的结论。”(前面看过牛奶、鸡蛋的,是不是很类似?)

undefined

对于转基因,我博客里也有很详细的相关论题。 那些证明转基因作物对健康无负面影响的研究,这里就不需提了。单说自1998年至2014年,包括英、法、德、美、俄、意大利、澳大利亚、奥地利、阿根廷、台湾等多个国家与地区的官方或非由转基因行业资助的独立研究机构,对转基因喂养的动物试验,其中很多发现试验动物出现了某些病征及异常,当中包括以下一种或数种症状:

undefined
法国动物实验,吃转基因食物后的实验鼠,生出很大的肿瘤。

脑部萎缩;免疫系统和神经系统部分萎缩;结肠、大肠和部分小肠粘膜变厚;肝、肾、脾、心脏、胸腺、肺部出现异常、萎缩、炎症、生长不当、酶功能紊乱、诱发肿瘤、出现癌症早期症状、胰岛素的调节和主要脏腑及胃肠系统遭到破坏、骨髓异常、血细胞和血液参数异常、哮喘、发生过敏反应,并对其他过敏原更加敏感、老化加速、死亡率比正常高2-6倍、睾丸发育不全、子宫和卵巢有明显病变、假孕、不孕、子代早夭、成长速度与性成熟速度缓慢;第三代体重、体长和数量都明显减少,丧失生育能力。(如果想了解这些研究的更多细节,可点击这里,查看第三节)

undefined

目前,美国市面上的转基因作物一共只有9种:

黄豆(Soy/Soybean,即大豆。黄豆不是美国人的常用食品,却是我们华人的常用食品)、玉米(Corn)、棉籽(Cottonseed,用于榨油)、芥花油(Canola,又译:菜籽油夏威夷/中国海南小木瓜(Hawaiian/Chinese Papaya,买木瓜看清楚标签了)、西葫芦(Zuchinni)、歪脖子黄笋瓜(Yellow Crookneck Squash,有时会被错译成南瓜)、苜蓿(Alfalfa,作为动物饲料)、甜菜(Beets,不仅食用,也多用于榨糖)。

尤其需要注意玉米与大豆,因为已经高度普及转基因,所以只要没有“非转基因”(Non-GMO)或“有机”(Organic)标注(如下图)的玉米和大豆,基本可肯定均为转基因产品。

undefined

除了上述标志,另一辨别方法是看食品的 Bar Code(条形码):
4 开头4位数字的,是传统食品。
9 开头5位数字的,是有机食品。
8 开头5位数字的,就是转基因食品。
(买木瓜可要看清楚条形码了。)

注意,以上仅对美国产品有效,不能用来验证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国进口农副产品,因为用的码不同。例如中国产品通用的“69”字头13位国标编码中,并不包含产品是否含转基因的讯息。“69”只代表中国出产。

undefined

那如何辨别来自中国的转基因产品呢?中国国家质检总局规定,“属于转基因食品或含法定转基因原料的”食品应当进行标注。但这些标注怕见人,时常小到只有1.8毫米高,而且躲在最不显眼处。还有另一个辨别方法,中国专家表示,凡是标注“绿色”、“有机”的都是非转基因产品。

undefined

值得注意的是,据调查,70%的副食品都含转基因大豆(Soybean)或玉米(Corn)成分,例如:玉米淀粉(Corn Starch)、玉米糖浆(Corn Syrup)等。这些都须小心选择,选择时看清楚其成分列表。


顺带一提,有些素食者可能会说,素食者就靠豆类来补充蛋白质了。你说黄豆制品不能吃,那如何补充蛋白质呢?

哈哈!请放心好了。举个例子吧,人一生中长得最快,最需要蛋白质的时期——婴儿期,婴儿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只吃一种食物——母乳。那么,作为新生儿仅有的能够满足其大量蛋白质需求的食物,母乳的蛋白质含量是多少呢?只有6%!

那么过了这个阶段,长大了又如何呢?一些以根类蔬菜为主食的民族,他们的膳食总热量中来自蛋白质的热量平均不到5%,却仍然身强力壮。世界卫生组织(WHO)已经证实,考虑到身体能够循环利用其自身所需的大部分蛋白质,5%这一数字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

那么,如果一个人不摄取肉,也不摄取黄豆,仅以蔬菜水果以及少量其它坚果种子为食物,蛋白质能达到世卫5%这个标准码?请看以下数据:

水果的平均蛋白质含量刚好是:5%
蔬菜的平均蛋白质含量是:20%
坚果种子的平均蛋白质含量:15%


详细资料请看以下这篇:
纯素生食中的蛋白质问题

所以,蛋白质都足够有余了不是吗?!包括,学界所说的八种“必需氨基酸‘,也都在蔬果中。比如,八种氨基酸中最重要的赖氨酸,在土豆中含量就极为丰富。

还不仅如此哟,芒特哈根(Mount Hagen)山区的土著人,主要以几种特定的蔬菜维生,其中甘薯占了八九成。除此之外,他们还吃一些植物嫩芽、甘蔗、绿叶菜、香蕉、棕榈苗和坚果。专家们发现,这些土著人均每日进食1.4—2公斤甘薯,摄入的蛋白质重量仅为9.92公克(因甘薯只含0.5-1.5%的蛋白质)。同时,他们每次排泄还会从体内清除掉更多的蛋白质,排出量超出摄入量15倍。而部落里的所有人,包括儿童和青少年都能完成繁重的体力劳动,他们的健康状况显然都很不错。对此现象符合逻辑的结论是,身体通过某种未知的途径自己合成了蛋白质。

其实,我们的身体是由肝脏负责生成我们身体可以识别的蛋白质类型。肝脏实际上是通过水果、绿叶蔬菜和蔬菜来生成蛋白质,而不是大多数人认为的蛋白质粉、培根、酸奶、牛肉、鸡肉、豆腐、鱼、牛奶、坚果和种子等食物。详细可以看以下这篇:

蛋白质的真相

而且,绿叶蔬菜有助于逆转现代所有过量蛋白质(动物蛋白或蛋奶大豆等为基础的蛋白质粉)引起的相关疾病诸如痛风、肾脏疾病、肾结石和胆结石、胆囊疾病、丙型肝炎、淋巴水肿、结缔组织损伤、骨质减少、骨质疏松症、骨关节炎和心脏病等——这些疾病都源于未能被身体消化或吸收的蛋白质常年累积导致不同部位的健康状况恶化:

最佳蛋白质来源 – 绿叶蔬菜

人类的生理系统和猿猴猩猩是同类的。想想看,猩猩那么大的力气,猴子在树间蹦腾跳跃那么强大的活力——它们不但素食,而且也都不用吃豆类来补充蛋白质啊,哈哈。

此图像的alt属性为空;文件名为e7b4a0e9a39fe4b88de59083e8b186e4b88de7bcbae89b8be799bde8b4a8.png



undefined

G【脑力蜕化与汞的问题】

安东尼说阿兹海默症等脑力蜕化病症的根源,是脑袋里长年积聚的汞(水银)并且这些汞已开始氧化,造成更负面的影响。 躁郁症的成因同样是大脑中的重金属 (事实上还不只如此,N多种疾病或直接或间接与汞有关,详细可点击这里

研究发现,吃鱼可以升高血液汞浓度,反之如果停止吃鱼,血汞随之下降[9]。韩国母幼环境健康研究对553对母幼做了调查。发现母亲在孕晚期的血汞每提高一倍,后代5岁时的语言能力和智商各下降2.4[10]。母亲吃鱼吸收的毒素不仅影响孩子的智力发育,也影响他们的情绪指标[11],还会增加后代高血压[12]和肥胖[13]的风险。这些影响甚至一直持续到后代的成人期。(如果想了解详细资料可点击这里

类似的研究不在少数,比如下图就来自中国的研究:

undefined

很显然地,汞不但能影响儿童大脑,随着在大脑里年月的累积,必然也会影响中老年人的脑力,导致脑力蜕化问题。这正是为何安东尼说,老年痴呆症的根源,正是来自于汞的常年累积及其氧化对脑细胞与脑部神经的伤害。

除了影响大脑功能,汞还与自身免疫疾病 – 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ALS直接相关。有研究发现脚趾甲汞含量最高的一组增加风险1.5倍。

因此, 安东尼强烈建议不要吃鱼油,因为汞倾向于聚集在脂肪中,而厂家不可能把鱼油中的汞100%除掉,残留的汞则会变得更加不稳定和易于氧化。

不只安东尼如此认为,徐嘉博士也提到,“鱼类所富集的重金属汞等,对(大脑)认知力的伤害要远大于其所含的DHA对认知力的利益。

不仅对大脑健康如此,对全因死亡率心血管发病也是如此。一项有史以来最严格最全面的荟萃分析[5],涉及79项研究,对比服用鱼油,或者服用植物来源的ω-3补冲剂的人群,以及不服这两种补充剂的人群——结果发现,鱼油及其主要活性成分DHA/EPA对于全因死亡率和心血管发病没有保护作用。相反,植物源的ω-3脂肪酸-亚麻酸对于冠心病,房颤和其他心血管发病略有保护作用。

补充Omega-3的话,可以选择植物类、藻类的补充品,比如奇亚籽(Chia Seed)、亚麻籽(Flaxseed),其Omega-3含量就很丰富,并且是非常安全的营养补充食品。

undefined

顺带一提,研究显示,吃整粒奇亚籽10周并不会增加短链欧米伽3或长链欧米伽3的水平。但是吃等量的奇亚籽粉,欧米伽3水平会飙升,而且还能减少腰围。另有研究显示,亚麻籽,连续吃一个月,似乎可以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甘油三酯,胆固醇和血红蛋白A1c水平(详情可点击这里)。

另一个直接补充Omega-3的高效选择是藻油,来自于人工培育的单细胞藻类,并没有介入海洋环境的食物链中,避免了杂质污染,而且DHA(Omega-3中强有效的主要成分是EPA和DHA)的纯度相对来说更高,可以达到鱼油的3-10倍,并且稳定性更好,即便高温烹饪也不容易损失。

自工业化以来的空气、土地和水质污染,令重金属微尘通过各种渠道进入我们的身体。这些重金属微尘非常微小,甚至比纳米级还小。尤其是水质污染、令海鲜里含有很多汞。

undefined

下面,是一些我找到关于人们主要从鱼类中摄取到汞的资料: 

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晚间新闻”报道:位于缅因州一个叫《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的非营利组织去年12月公布了一项新的研究报告, 报告中称:全球有超过84%的鱼类,体内含汞量超标。

根据香港养和医院的数据,常吃海鲜者体内水银(汞)含量是素食者的8~14倍。

undefined

随着鱼龄的增大,鱼肉与鱼子的汞含量没有明显变化,但鱼脑和鱼皮的汞蓄积量明显上升。350克的鲫鱼,其鱼皮和鱼脑的汞含量已有上升;而400克的鲫鱼,其鱼皮的汞含量比200克以下的上升5倍,鱼脑的汞含量竟达20倍以上。 

汞含量最高部位排名:
鱼头 > 鱼皮 > 鱼肉 > 鱼子 

以400克鲫鱼为例,鱼脑汞含量达到了0.36毫克/千克,为鱼子的20倍,鱼肉的15倍,鱼皮的6倍。 

所以,小结:现代水体污染严重,海鲜普遍含汞,要想远离汞对大脑及中枢神经的危害,请记住吃鱼三原则: 

1、吃小的鱼(专家的建议是吃少于200克的鱼)。 
2、不吃鱼头。 
3、不吃鱼皮。 



安东尼认为,养殖鱼类豢养在狭小、封闭的空间,会培养出寄生虫与其他疾病,因此养殖业者经常会让鱼服用抗生素,并用有毒化学物质来处理水的问题。这些都会让食用养殖鱼类变得很冒险。

当读到这句时,我心里说,有那么严重吗?结果第二天就看到了朋友发的下面这篇(文章主题讲的是排毒反应,但却是用这则新闻带起的)。我截个图:

undefined

安东尼认为,最安全可食用的鱼是一些非大形的野生鱼类,例如:野生三文鱼(Wild Salmon)、大比目鱼(Halibut)、黑线鳕(Haddock)、鲑鱼(Trout)。

他说无论选择养殖还是野生鱼类,都要当心汞污染——特别是大型鱼类,尤其是:金枪鱼(Tuna,又名吞拿鱼、鲔鱼)、剑鱼(Swordfish)、海鲈鱼(Sea Bass)、旗鱼(Sailfish)



纽约市卫生局的数据:亚裔体内的汞含量是其他族裔的3倍!为什么?因为亚裔比其它族裔更喜欢吃海鲜啊。

顺便再来一段相关摘录吧:纽约市卫生局最近将华人最爱的蟹黄、蟹膏列为了禁吃部位,因为这些地方包括消化腺、排泄腺和肝胰腺,是化学物质集中之处。卫生局提醒,烹饪蟹类的汁液不宜做酱汁,更不宜给孩子食用,以免影响幼儿发育。

纽约市卫生局发言人基南呼吁说,华人吃蟹认为最精华的蟹黄、蟹膏,实际上是化学物质集中之处。包括消化腺、排泄腺和肝胰腺在内,都可能包含大量化学物质,例如多氯联苯、二噁英和镉。而华人烹饪中重要的一部分,也就是烹饪蟹类的汁液其实都不得再用作酱汁,因为80%的多氯联苯都会在蒸煮后转移到这些汁液中。基南强调,千万不能给孩子吃,因为化学物质对幼儿或胎儿的发育可能影响更大。

事实上,自从工业革命以来,我们不但水中、土壤中、空气中,到处都是重金属。我们不仅从海鲜,也从其它食物,乃至药物,以及空气中摄取到重金属微粒(甚至比纳米还小)。我们的很多常见的疾病和健康问题,其根源都来自重金属随年月的大量累积(甚至会通过胎儿和母乳遗传到下一代)及其氧化(肉类等脂肪则会导致体内缺氧,加速重金属氧化)。详细请点击这篇:

健康的隐形杀手——重金属

别担心,安东尼有一套极佳的排重金属(包括汞)的方案,即在24小时内把:野生蓝莓、螺旋藻、香菜(芫荽)、大麦草汁粉、大西洋红藻,这5种宝贝尽量都吃一遍(不管分开还是混一起吃;凑不齐这5种的话,能吃上其中几样也是好的)。详细请点击以下这篇:

重金属排毒果昔

这当中的每一种食材,经我资料查证都有顶级疗效。比如, 蓝莓对各种急慢性疾病的防御疗效,学界均认为是非常卓著的;然而又据资料说,野生蓝莓(低灌蓝莓)花青素是普通蓝莓(高灌蓝莓)的40倍 (市售的普通高灌蓝莓也被学界发现有很强大的疗愈作用,不管对于降低坏胆固醇、延缓记忆衰退等等,效果都很杰出。美国农业部人类营养中心发现,在40种常见的新鲜水果和蔬菜中,蓝莓含有最高水平的抗氧化剂。安东尼则告诉我们,野生蓝莓的疗愈作用远远高于普通蓝莓。看到“40倍”这个数字,果其然也。临床科学研究证明:高浓度花青素Meta能够有效让代谢年轻化,即重返年轻状态。尤其是对有糖代谢,脂代谢及亚健康人群而言。)

还有,以前我还看过电视健康节目采访,有些癌症疗愈患者,学会用自家阳台种的小麦草天天榨汁喝,就痊愈了。 研究显示,1盎司的小麦草汁相当于2磅的绿叶蔬菜(差不多一个人一周的量!),小麦草汁除了提供身体所需的所有维他命和矿物质以外,他也有身体所需的所有氨基酸(完整蛋白)。就像所有的绿叶蔬菜一样,小麦草有很高的叶绿素,这对于身体来说是纯氧份。当喝小麦草汁时,他进入到我们的血液系统,给身体带来氧气和活力。

一位80多岁不爱运动,并有骨质疏松的老人家,服用红海藻只服用了厂家建议量的一半,三天后就报喜说走路时后腰的疼痛消失了。再比如香菜这么普通的食材,研究居然发现,平均而言,香菜能去除体内87%的铅、91%的汞,以及74%的铝



至于螺旋藻的大名,很多人都知道不用多说了,自然界营养最全面的天然食材之一,被选作为太空人特配的太空食品呢。至于螺旋藻的大名,很多人都知道不用多说了,自然界营养最全面的天然食材之一,被选作为太空人特配的太空食品呢(8克螺旋藻就可以维持生命40天)。在切尔诺贝利核爆炸事件之后,日本专家去抢救,拿的就是螺旋藻。当地270名儿童在45天内每天摄入5克螺旋藻后,放射性核素降低了50%,同时过敏反应正常化。

可见安东尼的重金属排毒五种宝贝,每一种都是非凡的!


H【芥花油——披着羊皮的狼】

芥花油(Canola Oil,经常翻译为:菜籽油,但和中国传统的油菜籽油是两码事几乎每个超市里你都能找到,安东尼却认为芥花油对你的健康危害极其之大!真的吗?如果你网搜一下(尤其是用英文搜),你会发现大量的负面新闻,类似如下的警告标语比比皆是:

“立即停止食用芥花油(菜籽油)!——阿克斯博士”
undefined

“芥花油(菜籽油)被发现会令你的大脑中毒!”
undefined

“立刻停用芥花油(菜籽油)!”
undefined

“避开!为什么芥花油(菜籽油)不健康!”
undefined

“三个理由躲开芥花油(菜籽油),就像躲避瘟疫一样!”
undefined

想知道芥花油对你的健康危害到底有多大?点击这里吧(不是来自安东尼,但和安东尼的说法是一致的)。

这里再次提醒一下,如果您购买菜籽油,请留意一下成分,是传统的油菜籽油,还是源于西方的 Canola Oil。

值得警惕的是,有时候一些副食品的列表上并未明列含有 Canola 油(芥花油/菜籽油) ,但是最后加了一句 ”… 以及其他油。 ” 那麽很可能就是 Canola 油了,因为它最便宜。 


I【猪肉——你远低估了它的脂肪量】

猪肉
,安东尼说猪肉的脂肪含量特别高。我网上搜到的资料是:100克重量为标准,不同的肉食所含的脂肪量,平均而言,瘦羊肉:13.6克,瘦牛肉:2.3克,瘦鸡肉:2.5克,而瘦猪肉却含:28.8克(肥猪肉的脂肪量更为瘦猪肉的3-4倍)。也就是说,单一块瘦猪肉,就相当於约12块牛肉或鸡肉。真的是非一般的高啊!

肥猪肉就更不用说了!要不为何专家们一再强调高血压患者禁止吃肥肉(和内脏,脂肪量也很高)呢?

undefined

事实上,安东尼的观点认为,就连鸡肉中最瘦的鸡胸肉,都要慎防过量。120克纯鸡胸肉进入体内就等同于一勺脂肪了。

undefined


J【现代人普遍缺碘,连甲亢病人都需要补碘?】

安东尼说现代人缺碘很普遍在众多疾病的食疗中,他都建议补碘。就连甲状腺亢进,他都说亟需补碘;不管甲亢还是甲减,都是病毒引起的;补碘是疗愈甲状腺以及诸多疾病的一大要素。

慢着,主流不是认为甲亢要避免含碘食物吗?事实上,这种理论和糖尿病戒葡萄糖理论一样,都是典型因为不懂机理,单凭症状而臆想出来的“不是对策的对策”罢了。为什么现代人会这么缺碘?缺碘对于我们健康的危害有多大?你想都想不到那么多疾病和身体症状和缺碘有关。

建议可看以下这本书《缺碘大危机》(喜欢听书的话,在喜马拉雅也能搜到其有声书;若只想了解一二的话,可点击这篇精要简介,另一篇关于碘的资料),你就会了解,安东尼是正确的。

undefined

顺便插一句题外话,安东尼认为还有比碘更重要,人们更缺的元素,是锌。

锌、维生素C、有机蔬果表皮的崇高微生物(维生素B12,补充剂的话必须是有效的那两种,而非所有种类)这三样都是现代人最缺乏,亟需的重要补充。


K【小麦食品不利于健康?】

安东尼建议大家避免含麸质食物,尤其是面食之类的小麦食品。他说小麦自从上世纪中页被人工改造过之后,就开始喂养病毒了。不错现代人确实有些人有典型的“麸质过敏”问题,那大部分没有“麸质过敏”症状的人们呢?至于如安东尼所讲的那么糟吗?可以点击这里,以及点击这理。想看视频的话可以点击这里。或者购买以下书籍以了解详细。安东尼关于小麦和麸质的说法请点这里

undefined

安东尼的书中,还有许许多多修正甚至颠覆大众主流观念的观点和建议。以上仅举几例而已。

如果您觉得要看5本书那太多了,我只想了解一下自身和家人的健康问题怎么解决,或者一些饮食建议。那我建议不妨关注一下上面所提过的微信公众号“蜂鸟健康”。 

喜欢看视频的话,上Youtube也可以找到不少关于“医疗灵媒 Medical Medium ”的相关议题呢。


七、《医疗灵媒》常被质疑的一些观点的证据

A【现代人普遍“慢性脱水”喝水多会伤肾吗?】

安东尼说,现代人普遍慢性脱水。之所以说人们需要主动喝水而非等口渴,是因为当人们忙于工作、学习而多次忽视了口渴感觉之后,口渴的反射机制就已经变得迟钝了。而长期慢性脱水,是各类疾病的开始详细了解点击这里),这和一些专家建议“每天八杯水”方向性是一致的。

而在安东尼的“水断食”和“汁断食”疗法中,则会达到每小时喝500毫升水,或者每小时500毫升水/果汁轮流喝(可点击这里),有些人可能怀疑其疗效,并且会担心这样喝水太多会不会伤肾。那可以参考以下这篇:

英国记者——每天三升水后的惊人变化

女记者因为健康欠佳,遵循营养师的建议每天喝三升水;她每个礼拜给自己拍一张照片,并记录自己的身体变化。结果四个礼拜下来,一些困扰了她多年的病痛居然神秘消失了!连腰围都减小了!而且第一张照片和最后一张对比,相差了10岁!(文中附有她每个礼拜的自拍)。

文後附有多喝水是否伤肾的析疑,简单而言:只有当有很多消化后的代谢产物需要肾去过滤工作时,才会对肾产生负荷。水中并没有什么东西需要肾脏去过滤,又何来负荷呢?

举个极端的例子,原发尿崩症患者,由于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总是感到口渴,不停地喝水和排尿,每天尿量达上万毫升,但并没有因此造成肾的损害。可见单纯多喝水不会增加肾的负担。

只有短时间内喝超过4升水以上,才有可能造成“水中毒”(且也和肾无关)。例如每小时饮入2升水,持续超过2小时,循环血量急剧增加,然而尿液排出并不能相应地快速增加,导致血液钠离子浓度低于135mmol/L,就会出现细胞水肿等现象。


B【偏素会缺乏营养和体力吗?】

安东尼的自然疗法,是比较偏低脂偏素的,主张尽量少摄取或不摄取猪肉、蛋、奶,脂肪也以植物类脂肪为佳。
有朋友问,那营养跟得上吗?请看以下的权威立场:

(用手机看的话不妨拉大以下图文)

此图像的alt属性为空;文件名为c3.jpg

注意,作为全世界最大的食物与营养机构,美国营养饮食协会认为素食不仅营养充足,而且更少患病。

undefined

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在心脏手术后,痛定思痛,遵循包括营养学家科林·坎贝尔教授在内的四名国宝级专家的建议,告别肉类和奶制品,短短2个月减肥24磅,恢复到高中时的水平。

undefined
(克林顿在接受CNN采访)

在接受CNN电视采访时,主持人好奇地追问他减重的秘诀。柯林顿透露,在心脏手术后,他读了坎贝尔教授撰写的畅销书《救命饮食》,了解到肉制品及奶制品堵塞血管,导致血流加速,心脏负荷过重。 克林顿听取专家的建议,成为一名素食者。每天以豆类、蔬菜和水果为主。不吃乳制品,改喝杏仁奶。偶尔食用少许鱼肉。

另一个例子,现任美国心脏学会主席 Kim Williams (下图左)是位严格素食者。11年前他的饮食不含红肉,但是包括鸡和鱼。他的LDL胆固醇一度达到4.4mmol/L!纯素6周后,降至2.3mmol/L。


以下是另一个研究证据:

据 Collective Evolution 报告称,科学家们发现:纯素食者的血液的抗癌能力是典型美国式饮食者的八倍。

undefined
(红血球)

由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和洛杉矶分校等四个单位19位医学工作者的联名文章。在一系列实验中,实验对象们被指定食用完全相反的两种饮食。接着,他们的血液在培养皿中与癌细胞展开斗争,目的是为了弄清哪种饮食对抑制癌细胞的生长更有效。

undefined

结果表明纯素者的血液(在保持了为期一年的蔬食饮食后),抑制癌细胞生长的能力是另一组的八倍。压力管理、瑜伽和其他因素也同样被用来考量生活方式对癌症的影响,但饮食依旧是首要原因。(论文原文可点击这里查看文末)
 
undefined
(显微镜下的癌症细胞)

另一个相似但较短期的实验发现,在仅仅十四天的素食和适量运动后,身体对乳腺癌防御更强了。仅两周内,以果蔬和豆类为主食,实验中女性的癌细胞增长率明显地减缓了。

为了确定运动并不是真正的癌症杀手,研究者展开了一个独立实验,结果发现尽管健身确实有所帮助,但相比之下素食的抗癌能力是其两倍。

undefined

那为什么不吃肉还能够有充足营养,而且更健康及更少慢性病呢?因为人类的消化系统和人类的近亲猩猩、猴子一样,属于灵长类动物,植食性的

点击下面这篇文章里有详细分析人类的消化系统为什么不适宜进食大量肉食:

科学研究 – 人类的身体机构属植食性动物,不适于食肉

undefined



上面这张图片来自纪录片《健康是什么 What The Health》的截屏,展现了杂食性动物果实性动物(包括人类)的肠子之不同。这是一部非常值得推荐的片子,告诉你大部分人都存在的饮食观念误区有兴趣观看的可点击这里

undefined

事实上,纯植物性饮食方式不仅对于健康更有利,对于肌肉与体力同样大有裨益。前述的百公里越野运动员在把饮食改为纯素之后,肌肉量与成绩均大幅提高,这并非单一个案,而且是有临床研究根据的。

瑞士的医学营养专家以一批9位运动员做脚踏车耐力实验,发现光吃肉类之时,运动员踩脚踏的耐力是57分钟,但是,给予肉类与蔬菜各半时,耐力是140分钟,给予全部素食时,他们竟可踩车167分钟之久!证明素食营养与热量比肉食更高,更能提供力量,因为素食者的肌肉能储存较高量的醣!

undefined
(网坛名将德约·科维奇,世界上最成功的网球运动员之一。至2016年,德约科维奇已经赢得包括12个大满贯、29个大师系列赛和5个年终总决赛在内的65项ATP单打桂冠。他也是素食者,甚至连麸质也不碰。)

还有耶鲁大学、密西根大学、布鲁塞尔大学通过各自不同的临床实验也都分别发现,素食者的耐力是肉食者的2-3倍,而且每次测验完之后从疲劳中恢复过来的时间,只需同样参与测验的肉食者的1/5。

undefined
(“网坛姐妹花”威廉姆斯姐妹,她们也是史上到目前为止唯一一对双打金满贯的双打选手。20年间,姐妹俩共拿到了29个大满贯单打冠军和14个双打冠军。姐妹俩都是素食者。)

北京奥运会的时候,据统计,有20%的运动员为素食者,因为祂们的亲身实践发现确实能让自己状态更佳,发挥得更好。

undefined
(刷新了美国纪录的举重选手Kendrick Farris,也是众多素食运动员之一。)

有一些并不喜欢素食的运动员,也表示被他们的营养师和教练要求,在赛期内保持素食。有兴趣了解更多的话,可点击这篇:

素食带来洪荒之力!20%世界名将竟是素食者,专家怎么说?

(下面这些体坛名将都是素食者)

undefined

远不止于此,您还可搜看卡梅隆新出的记录大片《游戏改变者》(The Game Changer),会给你一个全新的饮食观点

2017年拍摄完成的《游戏改变者 The Game Changers》的影响力可以和2011年发行的《餐叉胜于手术刀 Forks Over Knives》相提并论,都是原子弹级别的影片。

如果说《餐叉胜于手术刀》是从科学的角度来论证蔬食营养(plant based nutrition) 的价值,那么《游戏改变者》则是解读一批顶级运动员如何通过蔬食营养而获益。这是一部很男人MAN的片子。

这是两部影片的链接:《餐叉胜于手术刀》 和《游戏改变者

(下图中的壮汉全都是素食者“Vegan”)

undefined

而如果您认为,素食运动员仍需要注意增加素食蛋白的摄取,那同样是错了。研究显示,增加蛋白质摄入量不仅没有帮助,而且可能有害。比如耶鲁针对运动员的一项研究发现,将蛋白质摄入量降低至每天64克,运动表现提高35%,而他们开始吃的蛋白质超过100克(详情请点击这里)。

为什么啊?运动员难道不是亟需补充大量蛋白质吗??
为什么他们能这么强壮!?
安东尼同样有详细的说明。(如果想立刻了解的话,可点击这里。)

对了,前述的营养学界泰斗,已经八十多岁的《救命饮食》作者科林·坎贝尔博士,他原本是以传统的西式饮食方式长大的,但基于他自己的深入研究,最终选择了素食。

安东尼呢,则没有强调要素食——毕竟,口腹之欲是很多人的喜好;他只是告诉我们饮食之于健康的一些最关键的要素,让我们自行避重就轻去选择,在身体健康和满足口福之间取得平衡。(不过他所推荐的疗愈净化法中,最强有效的两个,都是属于全素的生机饮食。关于生机饮食的非凡疗效,后面我还会有其它的佐证。)

顺带一提,以下面这个截屏看来,对于灵修人士,有效的排毒食疗可能还会获得其它意外收获呢(看不清的话可直接在手机屏幕上拉大图文):






C【大量蔬果、西芹汁,会不会太寒凉?】

还有朋友问,安东尼自然疗法里面,推荐大量水果、还有芹菜汁,在中医理论而言都是寒凉的,而且体验过也确实会带来肚泄、胃痛,或者类似感冒等等症状啊!

安东尼说,肚泻、胃痛、疑似感冒等等症状都是排毒反应,排毒症状有很多种,取决于患者的病况而异。这些和“寒凉”没有关系。前面已经讲过排毒反应的一些机理,下面再来讲讲有些人吃蔬果後肠胃不适是怎么回事;转自“蜂鸟健康”的几段来自安东尼的摘录:

许多人在开始吃生绿叶菜会感觉肠胃不适,事实恰恰与此相反,色拉等绿叶蔬菜其实是“已预先消化”类型的食物,意味着我们的消化系统几乎不需要进行消化工作。许多人觉得吃下去不舒服的原因是这些叶子会清理并按摩胃、小肠和结肠的内壁,以去除这些内壁内存在已久的酵母、霉菌和其他类型的真菌以及各种类型的肠道垃圾,并将其有效地排出体外。

吃生沙拉的不适感通常是由于病毒和细菌引起的胃肠道神经发炎,导致神经高度敏感,就类似于一直没有清理过的烟囱,虽然积了一层厚厚的灰,但却不会感觉尘舞飞扬,但是如果现在开始用扫帚进行清理,则会感觉到处都是灰尘。当绿叶蔬菜在做清扫工作的时候,有些人会有“清理烟囱”的不适感。如果你感觉不适,可以从饮食中加入小量的生菜、菠菜等开始,随着清理工作的逐步进行,不适感会慢慢消失,量也可以逐步加上去。

undefined

有些人吃水果后出现的所谓上火或者寒凉的症状其实是因为水果的杀毒能力很强,因此吃下去会导致病原体离开器官造成各种短暂症状;这些随着排毒的进行都会慢慢减弱和消失的。所谓的上火(炎症)只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外伤造成的,第二是病原体造成的(更多信息请见《炎症的真相》),蔬菜和水果只是一面镜子,在排毒过程中会反映出本身存在的问题。如果有些蔬菜水果开始造成比较大的反应,请从反应比较小的水果蔬菜开始,慢慢适应。

安东尼强调,排毒症状都是阶段性的,最终会痊愈。假如受不了的话,则可以从小量开始。

undefined

不管社交媒体上安东尼的众多读者的反映,还是安东尼自然疗法微信群里大家的反映,都可以确证那些不适感,确实就是阶段性的排毒反应而已,随着时间,最终会获得疗愈。

至于有些人认为自己属于“体寒”体质,诸如贫血、血压低、体温低、怕冷等等呢?
安东尼是这样解释的:

贫血、血压低、体温低的通常原因,是体内存在的低度病毒感染造成的。当病毒分泌某种特定类型的毒素时,该种类型的毒素会导致心脏不愿意将含有该种毒素的血液泵到大脑及身体各处,以保护身体各处器官。

怕冷的原因是病毒的神经毒素导致神经对冷的温度变得敏感,另一原因是肝脏代谢不佳导致循环问题。

发冷的话如果排除感冒、流感或缺水的因素外,则意味着免疫系统正在脏腑深层对抗EB病毒。

现在再来看看下面群友的分享截图:







那么,难道中医就错了吗?
嗯,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undefined

美国营养学界的泰斗级专家,科林·坎贝尔博士,根据其大型研究及其他研究成果所著《中国健康调查报告》中说道,以蔬食、谷物、粗粮为主体的中国传统饮食方式(指中国农村偏素的传统饮食方式,而非大城市西化后过量动物性脂肪的饮食方式),比起现代西式饮食,比较不容易患上心脑血管疾病、各种现代流行的慢性病以及癌症。

并且,因为交通不方便,工具不发达,所以古人其实比现代人能接触到更多阳光,更不容易缺乏来自太阳的营养元素,运动量(体力劳动)也会比现代人更多,再加上古代没有现代工业化以来严重的空气、水土污染,以及电磁辐射;而且人们吃的东西可全都是有机、无毒、无化学的,那么应该可以推断,中国古人应该比现代人更长寿。

undefined

然而令人大跌眼镜的是,据史学家统计,中国古代的人口平均自然寿命大概只有58岁(若加上非自然死亡则会低得多)。不仅普通老百姓,就连富有的官绅家庭也高不了很多(您不妨随便找几个有生卒日期记载的古人验证一下),真的正如古语所云“人生七十古来稀”。

假如您认为这是因为古人的医护条件不佳,可是怎么解释中国古代皇帝拥有全国最好的中医贴身照护,他们自然死亡的平均寿命却只有45.8岁呢?(若包括非自然死亡的话,历代皇帝的平均寿命仅为39.2岁)当然,我意思不是说中医越好就越短命, 而是帝皇们过于纵欲,加上不健康的生活饮食习惯,远远超出了中医的救治能力范围。可是以史料看来,就连后宫娘娘们也并没有比民间妇女更长寿啊

原始人寿命是很短的。这和他们以捕猎吃肉为主有很大关系,因为人体的生理结构其实和灵长类动物是同属植食性的(详细可点击这里)。

及至进化到农耕社会,人们开始以素食为主,寿命就已经大幅增长了。不过,相对于现代人而言,仍然是很短的。

古人虽然拥有前述的优势,寿命仍然不长,固然有很多因素,比如,古代没有抽油烟机导致不少妇女或厨子死于肺痨,没有细菌感染观念而不重视卫生,没有现代先进的外科手术,没有劳工法约束导致很多人可能会工作过劳,并且,古人很少吃到水果,也不了解喝水的重要性导致身体更加缺水,还有封建时代后期汉族的贵族妇女缠脚导致活动能力大幅降低,再加上古代社会比较动荡,阶级制度也较为森严,压迫比较大,人们会生活得更为恐惧和压抑,这些都是导致古人寿命短的因素。

那此当中最关键的是什么呢?心理上最关键的是古人更常生活在恐惧和压抑之中,而生理上最为关键的,专家认为,是古人极少吃水果。同样地,古人短寿也并不代表中医无用,不过,很多中医家确实常常忽略或误判了这种对健康至为关键的元素——水果(后面会说到为何说水果对我们的健康至关重要。)

undefined

中医是中华古代人民的智慧结晶;但现代人对中医通常形成两种极端的态度:认为中医无用,或者把中医神圣化。而其实中医和西医,都仍在岁月之中不断研究发展,都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即便各部中医论述,其观点都并不一致的,和西医的各说各家没有太大的分别,所以,既不应把中医无用化,也没必要将之神圣化。

举个例子吧。屠呦呦根据其中一部中医著作——晋代葛洪所著《肘后备急方》中,发现了用青蒿提取出青蒿素来对治疟疾,获得了诺贝尔奖;甚至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都为此把一颗小行星命名为“屠呦呦星”,以表彰她为人类所作出的贡献。我们大家都觉得,中医真的很牛!中医确实是国宝,为我们增了光!

但要仔细看,其实屠呦呦的研究远没有我们所以为的简单。这个研究成果,是屠呦呦和她的团队花费了多年查阅了大量古代医学典籍,察访民间药方,拜访各地在世的老中医,选出约2000个有关对抗疟疾的药方,筛选后再集中针对200种中草药的380个可能药方研究,最终才锁定了青蒿,从中提取出青蒿素来作为抗疟疾药的(单单《肘后备急方》这一本里,就写了其他20多条治疟疾的方子)。

此图像的alt属性为空;文件名为3.jpg

所以,中医经验珍贵吗?珍贵!那么所有的中医经验和理论都正确或者适合现代人吗?那就不见得了。

不错,中医是几千年来一代代中医师经验累积的成果(尽管很多都在战乱中散失了),但希望大家不要对中医过于盲目崇拜。事实上,中医和西医一样都是一直在摸索、纠错、发展的过程中。更何况,现代人们的饮食、生活结构也已经与古人大为不同了呢?

一门学问要获得持续发展,质疑的勇气,与辨证的精神,是其中两种关键要素。缺乏这两种关键要素,就难以继续发展进步了。

undefined
中医的精华论述非常多!可惜很多中医疏忽了水果对于身体健康的重大意义。其中的原因:

一方面是古代物流和储藏方法都比较低效,加上经常战乱饥荒,导致主粮和蔬菜成为唯一重要的粮食,水果则变成了奢侈品。

另一方面,不少中医家确实把吃水果的排毒反应误判为寒凉——这是中医最大的误判。(并不是所有中医都忽略或误解了生鲜蔬果。比如,香港中文大学中医学院讲师李宇铭博士就明确表示,“蔬菜水果不等于生冷!”详细可点这里。还有中医著名的“五汁饮”,也是一个例子。)

此图像的alt属性为空;文件名为sghl2.jpg

现代医学与营养学发现,新鲜水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以及大量珍贵的营养物质与抗氧化物,对于我们的健康和免疫系统都至关重要

undefined

安东尼说,水果具有镇定肾上腺、强化整个内分泌系统、修复血管系统、修复肝脏与恢复大脑元气的特性。没有其他食物(与药物)能像水果一样改善这么多身体功能。

水果维持身体运作的方式,科学根本还没开始去彻底了解。水果绝对是人体必需品。

没有葡萄糖这种身体分解食物后产生的单醣,人就无法正常运作。葡萄糖会为大脑、神经系统与全身细胞提供燃料。若你试图排除饮食中所有的糖,早晚身体会强迫你「作弊」,去吃一些提供你需要的糖分的东西,因为身体的每条肌肉都要靠葡萄糖来运作——你很可能会狂吃某些对你没有营养好处的东西,例如酥皮甜点、意大利面或巧克力棒。

若能养成每天吃水果的习惯,你的身体会好很多。它还会帮助你控制对精制糖和甜点的渴望,并为你的健康带来极大的改变。

undefined

我们日常如果没有摄取水果的习惯,容易导致身体长期缺乏维生素C和诸多人体所需的营养元素、抗氧化物质,导致身体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并导致免疫力低下。这些,都恐怕是古人包括帝皇将相寿命都不算长的一大原因。

与中国的帝皇将相恰恰相反,在西方,专家们发现在他们历史上能活得最久的,就是那些富有到能让人把水果运送给他们的人——也就是帝王、国王、皇后、公爵、伯爵、男爵、骑士与法老。这是因为,西方历代医家们并没有“水果寒凉”这个概念。

此图像的alt属性为空;文件名为fanersai.png
西方名画《凡尔赛公园中的小公主》(局部),画家通过侍女奉上水果,作为表达小公主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手法之一。

所以,西方古代统治者总是能吃到丰富的水果,从中摄取数百种能保护生命的重要营养素。这是古西方统治阶级比中国统治阶级远为长寿的原因。

资料摘录:尽管古代西方人的平均寿命比古代中国人低,但西方帝皇的自然寿命却比中国的帝皇高很多。东西罗马帝国前25个自然死亡的皇帝(从奥古斯都统计到希拉克略)平均寿命达到59.64岁,超过中国任何一个大型王朝,(同期中国从汉哀帝到唐太宗算上南北朝所有出现过的69个自然死亡的皇帝,平均只有44.9岁;同样是酒肉淫乐过度,但西方皇帝比中国皇帝平均自然寿命长约10年),英国中世纪从诺曼到都铎6个王朝15个自然死亡的皇帝(含女王)平均也有54岁,拜占庭帝国自然死亡的45个皇帝平均年龄也有52岁(包含疑似中毒死亡的5个皇帝)。


一篇令我吃了一惊的报道】

刚好,看到下面这篇报道,连我都大吃了一惊:

undefined

首先,西医比民众长寿8岁,并不是因为西医更懂得医治自己,我认为恰恰是因为西医比民众更清楚西药其实只能缓解症状,而不能疗愈身体,所以西医会在日常中更注重保健保养。

很多人不都看过这么一段话吗?“作为一名退休的医生,我可以诚实的说,除非发生严重的意外事故,最好的长寿方法是尽量避免医生和医院。除非你十分幸运 有自己的自然疗法师,否则最好的方法是学习营养学,草药和其他形式的天然药物。 几乎所有的化学药物都是有毒的,而且只是为了治疗症状而不是治愈任何人。——艾伦·格林伯格博士” 

此图像的alt属性为空;文件名为4.jpg

让我惊讶的是西医居然比中医也长命7岁,想想看,我认为同样并不是说西医比中医高明,而是西医在注重保健之余,他们知道水果对于健康的重大意义,并没有“水果寒凉”这个中医包袱啊。

反之有不少中医师呢,纵然有千般精妙理论,但偏偏把水果误判为“寒凉”这一着,就“棋错一着,满盘皆输”了;因此,只比普通民众长命一岁而已

此图像的alt属性为空;文件名为1.jpg

前段时间不是有一位中医养生专家梅墨生(上图)59岁病逝的新闻,掀起了民众广泛的讨论吗?除了中医养生家容易误判了水果外,我认为,很多中医养生家忽略了现代人的饮食习惯以及食物的品质,都和古人已经大为不同,导致体质也已经不同这个事实

试想想,古代普通人逢年过节或者有喜庆,才会烫鸡杀鸭,太公分猪肉。我们老一辈的很多都还记得小时候也是遇上喜庆日子才能吃得上肉的。可见,古来人们日常的肉食量都极少(而且所吃的肉类也是“有机”的,不会有抗菌素、生长激素等各类毒素和重金属)。反之现代人却天天大鱼大肉,而且无不是充满化学激素的,那古人的体质怎可能和现代人的体质相同呢?生搬硬套就恍如“刻舟求剑”了。

比如前述新闻数据中,中医师心脏病、高血压等疾病都比西医高,就是因为很多中医师疏忽了现代人的饮食习惯和古人已经大为不同了,没有变通之故。这是一些中医养生家寿命不长的一大原因。(如果有兴趣了解更多,可以点击这里)。

杨定一博士(下图),很多人都知道的,我就不过多注释了。杨博士就很推崇生机蔬果汁的强大保健疗愈效果。在接受采访时他说:“很多中医师我也劝他,我说你自己做实验嘛,做完实验马上就发现,哦,对对,有道理。可以把生机饮食当作一个工具。”(详细可点击这里

undefined

吴永志博士(下图),在30岁的时候患了肺癌3期,经过西医治疗无效,转用生机饮食及自然疗法,癌症得以康复。于是毅然放弃西医所学,进而专研自然医学及营养学领域。并且获得了自然医学,营养学及另类医学博士。

undefined
(吴博士经常给各个国家的政要邀请,并为他们制定食谱,对于各种慢性病,以及血液检测分析,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也经常受邀请到世界各地演说,并且培训生机饮食疗法专业医务人才,行医足迹遍布全球20多个国家。这本书内容非常好,是吴博士的毕生经验总结,里面有非常多有价值的信息。)

再例如以下这位医生的分享,她做过乳癌手术,并且有胃窦炎,胃怕凉,不敢吃偏凉的食物,不敢吃冷饮,连水果也不敢多吃,稍不注意就泛酸胃痛,舌苔发白厚腻,而且大便不畅,怕冷,还有膝关节炎,皮炎,睡眠质量差;后来经推荐用自榨蔬果汁的方法,喝蔬果汁10个月以来,各种健康问题居然大都获得了疗愈,她的家人喝蔬果汁半年后甚至连降压药都停了。(有兴趣了解详细的话可以点击这里。)

undefined

又比如大家都知道的徐嘉博士,他的朋友张医师,以前属于寒凉体质,结果践行蔬果饮食方式之后反而变好了:

顺便一句,可惜卫生署没有去调查营养师和自然疗法专家的寿命。我相信他们的寿命可能是最长的。

事实上,医生学的是人生病后怎么治疗,而不是学习怎样能让人不生病——那是“营养学”的范畴。“营养学”可并不是医生的必修课。“营养学”属于另一个专业。只不过,民众天然觉得医生应该知道怎样可以不生病,这真是一个不太美丽的误会。(然而,当你或者媒体记者向医生问询保健意见时,他们自然不好意思说他们没学过的啦,给你一些隔壁老王也讲得出的建议是很容易的啦)。不过当然,注重养生的医生可以自己业余去学习营养学和自然疗法,就像其他注重养生的民众那样。

undefined

举个例子,前面一再提到的营养学界泰斗级人物科林·坎贝尔博士,生于1934年1月1日,现已八十多岁了,依然非常健康活力(他原本是以传统的西式饮食方式长大的,但基于他自己的深入研究,最终选择了素食)。

再摘两篇群里朋友的分享吧:

undefined

undefined

D【为何生鲜蔬果对于健康的意义如此重大

人类的祖先和表亲是猩猩、猴子一类的灵长类动物。猩猩猴子一辈子吃水果为生,也没见他们会“寒凉”啊(即便是动物园管理员和兽医们都没有强迫它们要把水果煮熟了吃啊)。如前所述,科学家说,现代人类的生理结构,仍属于“植食性结构”,至今未变。

undefined
(这张及以下插图来自一些网络杂志的相关话题文章。)

又如前面所提到的,美国营养协会也表态说,素食不但可拥有全营养,而且比荤食者更少患上疾病。可见,大量蔬果是符合我们的身体消化系统的。

有人会问,吃大量蔬果不怕农药吃进太多吗?事实上研究发现:
荤食者、蛋奶素者、纯素者这三种人体内的残留农药比例为【15:5.5:1】

为什么呢?因为牲畜的饲料是没有经过清洗的,动物每餐饲料中的农药、除草剂随着饲料进入动物身体后,日积月累在牲畜的肌肉和组织中积累;而我们把肉食买回家后又并不能把组织中的农药如蔬果那样清洗掉。更何况如今很多动物的饲料里都包含了转基因玉米和大豆呢,还有如以下图表中我们看到肉食中原有的各种抗生素、激素。

undefined

其实,蔬果本身就有部分清理和中和这些有毒化学物质的能力。安东尼的自然疗法非常重视水果对身体健康的重大意义。蔬菜我们通常都是煮熟了吃,经过高温烹调,营养损失很大(食材在烹调过程中会耗损约83%的维生素,酶也会因为过热而失去活性,使得蛋白质变性,让有机矿物质转变成人体无法运用的无机形式),所以新鲜水果对于我们健康的维系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undefined

几乎所有健康专业人士与医疗从业者都建议他们的病人避免精制糖,因为癌症有以它维生的潜在可能性。那是很棒的建议。而针对糖与癌症、糖尿病等疾病的关连所做的研究,一直都是以精制白糖与高果糖玉米糖浆为对象。

水果则不会喂养癌症,从上面我们知道甚至还有益与糖尿病的疗愈。水果不仅能对抗癌症,还能杀死所有种类的病毒与细菌。某些水果,例如香蕉、野生蓝莓、苹果与木瓜,则是地球上最强有力的天然驱逐病毒武器。

undefined
(这张及以下插图来自一些网络杂志的相关话题文章。)

安东尼说,阿兹海默症、失智症、记忆丧失,以及帕金森氏症与肌肉萎缩症之类的神经性疾病,都可以用水果来预防。

没有其他食物像水果改善这么多身体功能了。医学研究已经发现,早期坏血病和其它各种与维生素C不足相关的疾病,在较低阶层的人当中十分猖獗,而这些疾病事实上并不仅仅因为体内维生素C不足,也因为缺乏水果中的其他重要营养成分。

俗语说:「一天一苹果,医生远离我。」这句话中提到水果是有理由的。俗话说的不是:「一天一颗蛋,医生远离我。」「一天一片牛肉,医生远离我。」或「一天一块鸡胸肉,医生远离我。」这不是说大家都不应该吃鸡肉或牛肉,而是水果是健康的基础—而我们知道这件事已经很久了。

对某些人来说,加入饮食中的苹果比较可能是一个月才一颗——然而那颗苹果其实却正是他们维持健康状态的基本架构

undefined

安东尼说,我们许多人现在生活的世界,是一整年都吃得到新鲜水果的,那些水果拥有疗愈、预防疾病、让生活得到甜食的抚慰、赋予我们能量,以及让我们重拾正常生活的力量。大部分的健康风潮都不是因为有效才流行起来的。在西方,认为“所有的糖都一样”的信念,就是那些强大的风潮之一,幸而如今已经基于越来越多的大型临床证据,得以逐渐地扭转人们的观念了。

「长寿」如今是个很受欢迎的字眼,每个人都想知道活得更久的秘密。在这个星球上还留存的有限食物中,只有一种食物族群拥有赐给我们较长寿命的能力。现在你应该可以猜到那是什么了——就是水果。

undefined

安东尼说,水果里面的营养物质远远超出了现代学界已发现的部分。水果是地球上抗氧化物含量最高的食物,氧化意味着衰老和死亡,抗氧化意味着逆转衰老和死亡;如果我们想要对抗疾病,尽可能多的将水果加入饮食是关键的一步,在一百年后,科学家会将水果蔬菜中的关键营养元素浓缩制成类似于维生素片的形式用来疗愈各种疾病,这个在今天并不存在,因此为了自己的健康,请将蔬菜和水果变成饮食的主要成分。

undefined

想起“抗癌达人”的例子,西方有个小哥叫 Chris Wark(下图),癌症手术后,不选择化疗,而是受自然疗法书籍的启发,以大量蔬果汁为主的素食饮食,结果痊愈了,十数年没有再复发。此后他成立了一个社交账号,专门与癌症患者分享蔬果汁疗愈的经验。(有兴趣了解更多可以点击这里)。

此图像的alt属性为空;文件名为1.jpg

另一个著名的例子,是20世纪推动生机饮食和蔬菜汁养生不遗余力的诺曼·沃克博士(Norman Walker,下图)在50多岁时收到了病危通知书,但发现蔬菜汁的好处并身体力行后,健康地活到了119岁高龄

undefined

还有企业家李开复,通过:蔬果汁、运动、好睡眠、好心情,四大要素摆脱了四期癌症。(有兴趣了解的话可以点击这里)。

此图像的alt属性为空;文件名为6.jpg

还有台湾的王辉明医生(下图),也以蔬果汁疗愈癌症病人著称,有兴趣的可以搜索他的演讲视频,有机理,有案例,非常棒!

undefined

事实上,这世界上有少数人出于某种信念,几十年只生吃水果和一些可以生吃的蔬菜,一直以来都活得非常健康,而且比同龄的普通人更显年轻和活力。有兴趣的话可以自行搜索“果食者”“生食”等字眼,您会找到不少媒体的相关报道。比如下面几位:

Mimi Kirk,79岁,在70岁时被选为全美国“最性感素食者50+”,生食厨师、生食畅销书作家(素食40多年,生食6年)

undefined

Dr Robert Lockhart 70岁(45年素食、33年生食,其中25年100%果食)

undefined
小八卦:他的伴侶比他年轻40多岁哦~

Karyn Calabrese 68岁(生食20+年)

此图像的alt属性为空;文件名为ss3.jpg

有兴趣了解更多的的话,可点击以下这篇:
一对夫妇每周只吃3次果蔬,称靠呼吸获取能量!8位食生者健康不老传奇人生!

不是说您一定要学上述生食者;有自然疗法专家建议,如果您能在三餐中至少有一餐,例如早餐或午餐转为纯水果餐(或喝鲜榨果汁),或水果沙拉餐;那么,您的健康必将获得巨大的裨益,假以时日,您将很快看到自己身体健康的提升。比如前面我们已提过的那些用生机饮食疗愈了自己的专家医生和民众,再比如这个案例:《【案例】喝蔬果汁,白发变黑,冠心病,鼻炎都好了,体重减轻》。

或者,如果喜欢“听”的话,上喜马拉雅,也可以搜到很多通过摄取足够蔬果或蔬果汁而获得疗愈康复的分享录音。尤其是自榨蔬果汁,也已经成为了一种上百万人在实践的潮流,这种自然疗法人们起了一个名字,叫“乐汁”,有兴趣的话,可以点击这里:“乐汁-汁友分享”,是汁友们获得疗愈后自发的公益分享(看看已有上百则疗愈分享之多呢,而且还在增加中)。来个截图吧:

undefined

为什么吃生机蔬果(或果汁)对于逆龄能有那么明显的效果呢?安东尼同样有详细的解释(有兴趣可点击这里)。

顺便一提,安东尼对于怎样喝蔬果汁最有效也有着具体的建议。(而相对于蔬果汁,安东尼其实更重视西芹汁的强大效用——事实上,医学界也已经开始发现,芹菜中的成分能抑制癌细胞并诱导癌细胞死亡详情可点这里;如果您想看案例,这里正好有个晚期癌症的西芹汁疗愈案例详细请点击这里。也就是说,如果你没有时间,只能二选一的话,那么首选西芹汁;而在安东尼的疗愈净化法里面,是西芹汁和各种蔬果昔兼具的。)

为什么会这么神奇呢?
如果您回头点看关于人体机构属于植食性的那篇资料,您会发现,我们人类不只属于植食性,更精确地讲,是和其他灵长类动物一样,属于植食性当中的“果食性”——我们都有一双灵巧的手可以采摘果子,我们身体的其他特征,也符合果食性特征。我们身体的整个系统都支持我们吃水果。

当然,也有人说人类属于“杂食性”,然而事实以动物的生理系统来看,并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杂食性”动物。所谓杂食性动物,其实是这些动物出于环境所逼或是什么原因,而习惯了吃违反自身食性的食物罢了。违反的程度越大,对其寿命和繁衍就越不利,例如本属于肉食性动物的国宝大熊猫。(有兴趣了解更多的话,可点这里。)

其实,安东尼的自然疗法,和中医的方向是一致的——都是通过天然植物性食物和草药,从根源上疗愈身体。只要我们不固步自封,可以将之看作中医“治本”方向上的一种补充、发展和延伸。

(因为安东尼身在美国,所以他所推荐的食疗主要以西方人容易获取的材料为主;我相信如果安东尼身在中国,那么他的疗愈方案,必定也会包含很多中国人所熟悉的中草药在里面。)

undefined

(对于安东尼的自然疗法若有更多具体的疑问,可以:点击这里

人们对于安东尼自然疗法的疑问最多的,是关于西芹汁的疑问。为此,安东尼在他的《神奇西芹汁》一书中都有详细的解答。大家可在此书或者“蜂鸟健康”公众号的相关栏目中找到答案。

最后,我们再一次以那位医学专家的观点作为结束吧:

“作为一名退休的医生,我可以诚实的说,除非发生严重的意外事故,最好的长寿方法是尽量避免医生和医院。除非你十分幸运 有自己的自然疗法师,否则最好的方法是学习营养学,草药和其他形式的天然药物。 几乎所有的化学药物都是有毒的,而且只是为了治疗症状而不是治愈任何人。” 

undefined

(欢迎多多转发转载,让更多同胞摆脱病苦,拥有健康的身体!)


八、安东尼·威廉的通灵经历

如果您有兴趣的话,下面,是《医疗灵媒》第一本的第一章,作者分享他成为医疗灵媒的经历,颇有意思,也很触动心灵。

(顺带,我加了一些开天眼画家所画的灵画供欣赏。若只想看灵画的话,可直接往下拉。)

(后补:这是另一个《医疗灵媒》第一本的第一章和第二章的链接,排版相当精美。也可点击这里阅读。)


第一章 我就這樣成了醫療靈媒

我不是醫生,沒有受過醫學訓練,但我可以告訴你其他人無法告訴你,關於你健康狀況的事。我能讓你清楚了解慢性與難解疾病的真相,醫生經常誤診這些病、給予錯誤的治療,或是在沒有真正了解導致症狀的原因時就貼上某些標籤。

從小,我就一直運用我即將在此分享的事情幫助人們療癒。現在,是你知道這些祕密的時候了。高靈就是這麼告訴過我的,這是命中注定的。

一.我的故事開始於我四歲的時候

某個星期天早晨,我一醒來就聽見一名年老男子在說話。

他的聲音就在我的右耳旁,非常清楚。

他說:「我是最高的靈。除了神之外,沒有比我更高層次的靈。」

我很困惑,也警覺起來。有人在我房間嗎?我睜開眼睛,看看四周,但沒看見任何人。我想,可能是外面有人在講話,或在收聽廣播吧。

我起身走到窗邊。根本沒人──當時還是清晨。我搞不清楚發生了什麼事,也不確定自己想知道發生什麼事。

我跑下樓跟爸媽待在一起,感到安心許多。我沒說任何關於那個聲音的事,但一整天下來,有種感覺愈來愈強烈:有人在看著我。

到了晚上,我乖乖坐進餐桌旁的椅子。跟我在一起的有我的爸媽、爺爺奶奶與一些其他家族成員。

大家正在吃飯時,我忽然看見一名陌生男子站在奶奶身後。他有著灰色的頭髮與鬍子,身穿一襲棕色長袍。我猜想他是來跟我們吃飯的家族朋友,但他並未和我們一起坐著,反而一直站在奶奶後面,而且……只盯著我看。

由於我的家人沒有一個對他的存在有反應,我慢慢發覺自己是唯一看見他的人。我把眼睛望向他處,看他是否會消失。但是,當我把眼睛移回來,他仍然在那裡直盯著我。他沒有開口,我卻能聽見他的聲音在我右耳邊響著──就是我醒來時聽到的那個聲音。這一次,他用平靜的語氣說著:「我是為你而來。」

我停止吃飯。

「怎麼了?」我媽媽問道,「你不餓嗎?」

我沒有回答,只是一直看著那個男人。他舉起右手,示意我走到奶奶那邊。

我感受到一股無法否定的直覺,要我跟隨他的指示。於是,我從椅子上爬起來,走向奶奶。

奶奶正在吃飯,他拉起我的手,放在奶奶的胸膛。

奶奶嚇了一跳,身體往後退。「你要幹麼?」她問道。

那名灰髮男子看著我。「說:『肺癌。』」

我很迷惘,我根本不知道「肺癌」是什麼意思。

我試著說出來,結果卻是含糊不清。

「再說一次,」他告訴我,「肺。」

「肺。」我跟著說。

「癌。」

「癌。」我說道。

所有家人此刻都瞪大眼睛看著我。

我的注意力仍放在灰髮男子身上。

「現在說:『奶奶有肺癌。』」

「奶奶有肺癌。」我說。

我聽見餐桌上有叉子碰撞的聲音。

灰髮男子把我的手從奶奶身上拉起,輕柔地放到我身側,然後轉身爬上一道原本不在那裡的階梯。

他回頭看著我說:「你會一直聽到我的聲音,但你可能永遠都不會再看見我。不用擔心。」他繼續往上爬,直到穿越我家房子的天花板──現在他真的消失了。

奶奶盯著我。「你剛剛說了我認為你說了的話嗎?」

餐桌旁出現一陣騷動。有好幾個理由可以證實剛剛發生的事根本沒道理──首先,就我們所知,奶奶好端端的,她並未察覺任何問題,或去看過任何醫生。

隔天早上我醒來??又聽見那個聲音了:「我是最高的靈。除了神之外,沒有比我更高層次的靈。」

我像前一天早晨那樣查看四周,但沒看到任何人。

從那天開始,同樣的事情每天早上都發生,未曾中斷。

同時,奶奶因為我跟她說的話心生動搖,即使覺得沒事,仍然約時間去做了一次健康檢查。

幾個星期後,她去看醫生──一張胸部X光片顯示她得了肺癌。

二.揮之不去的聲音

隨著那名神祕訪客每天早上持續來跟我打招呼,我開始留意他的聲音。

他極度清晰的聲音介於男中音與男高音之間──比較偏男中音,但不是很低。那個聲音有厚度、有共鳴,雖然他很靠近我的右耳,說話時卻有立體聲環繞音響的效果。

要判斷他的年齡很難。有時他的聲音像個特別強壯健康的八十歲老人,符合我晚餐時看見的灰髮男子形象;有時他聽起來有好幾千歲那麼老。

你可以說他有著能撫慰人心的聲音,我卻無法習慣他的存在。

其他靈媒有時會聽到內在的聲音,但我聽見的聲音不是內在的。那個聲音就在我右耳外面,彷彿某人正站在我身旁。我無法用意志力讓它離開。

不過,我可以用身體阻擋它。用手摀住耳朵,我就能讓那個聲音變得非常微弱;一把手移開,他的聲音就會恢復最大音量。

我要求他別再跟我說話。一開始還很有禮貌,之後就不是了。

然而,不管我說什麼都沒用,只要他想,就會隨時跟我說話。

與我對話的高靈

我開始用「最高的靈」來稱呼那個聲音,有時則簡稱為「高靈」或「最高的」。

到了八歲,我整天都可以聽見高靈說話。不管遇到什麼人,他都會告訴我對方的身體健康狀況。

無論我在何處、在做什麼,都會得知周遭人的疼痛與疾病,以及對方需要做些什麼來改善身體狀況。這種私密資訊持續出現,毫不間斷,令我感受到極大的壓力。

我要求高靈別再告訴我這些我不想知道的事。

他跟我說,他是在盡一切可能教導我,我們不能放過任何一分鐘。我告訴他這太苛刻了,他還是不理會我。

不過,我知道我可以跟他進行一些對話。等我長大到有能力提出一些基本問題,便問他:「你是誰?你是什麼?你從哪裡來?你為什麼在這裡?」

高靈答道:「首先,我會告訴你我不是什麼。我不是天使,也不是人。我不曾當過人類,也不是『指導靈』。

「我是一個詞。」

我快速眨著眼睛,試著理解這句話。我能想到的問題就是:「哪個詞?」

高靈答道:「慈悲。」

我不知該如何回應,但也不需要,因為高靈繼續說:「我就是『慈悲』這個詞活生生的本體。我就位在神的指尖。」

「高靈,我不懂。你就是神嗎?」

「不,」那個聲音答道,「神的指尖坐著一個詞,那個詞就是『慈悲』。我就是那個詞,一個活生生的詞,最接近神的詞。」

「還有其他跟你一樣的詞嗎?」我問道。

「有的。信心、希望、喜悅、平靜等等,它們都是活生生的詞,但我的位置在它們之上,因為我最接近神。」

「這些詞也會跟人說話嗎?」

「不會像我這樣對你說話。這些詞不會被耳朵聽到,它們活在每個人的心與靈魂中。我也是。像『喜悅』與『平靜』無法單獨存在於心,它們需要『慈悲』才能變得完整。」

(如果字体太小的话,可以直接在屏幕上把页面拉大。或者,也可点击这里阅读。若只想看灵画的话则可直接往下拉。)


undefined
【博主注:插图来自一位开天眼的画家 Alex Grey(他并不是唯一一位开天眼的画家)。在他的绘画中,他会把他天眼所见的情景描绘出来;包括人物的骨骼、脏腑、脉轮、经络、能量的流动、人体的气场辉光Aura等等。我们可以想象,安东尼所看到的人们大约也会是类似这样子的吧。顺带一提,现代的克里安(Kirlian,又译:卡尔良)照相机,已然能照出人体的气场辉光Aura了。】


undefined

undefined


(博主注:如果您曾有被伴侣唠叨的经验,又或者回想一下小时候如果有被长辈唠叨的经历,回忆一下那种感受;再想想安东尼耳边的那把唠叨的声音,可是永远避无可避的;我们就可以理解当年的少年安东尼的心情了。)

刚开始的委託人

11 岁时,我想做些具建设性且有趣的事,好让我把注意力从耳边的声音转移开来,于是去找了一份在高尔夫球场揹球杆的工作。 
然而,我的天赋不是这麽容易就能抛弃的。
当杆弟时,我还是会忍不住告诉打高尔夫球的人他们的健康状况。
我经常在那些人得知之前,就知道他们有关节僵硬、膝盖疼痛、髋部痠痛、脚踝受伤、肌腱炎等问题。 
因此我会说:
「你的挥杆角度有点偏,但考虑到你腕隧道的状况,也不奇怪就是了。」或者说:「如果你把左边髋部的发炎状况处理好,就会打得更好喔。」 
他们会惊讶地看着我,问道:「你怎麽晓得?」
然后要求我提供如何改善的建议,我便告诉他们要吃什麽、要改变什麽样的行为、可尝试的治疗方法等。

当了几年杆弟后,我渴望改变。
我决定,如果我打算建议别人吃某些疗癒所需的食物与营养品,或许应该在贩售这些东西的地方工作。
所以,我在地方超市找了一份库存管理员的工作。 
我的委託人任何时候都会来找我,我则从补货上架的工作空档抽出时间帮助他们。
超市老闆不介意我的工作偶尔被打断,因为我带来了新顾客。 
而且,他也是我的委託人。
在超市走道提供健康谘询服务是有点奇怪,也很困难,因为那时几乎买不到营养补充品,食物的种类也有限。
高灵一直解释,二、三十年后,商店将会提供更多有益于人体健康的选择;同时,他帮助我在疗癒计画上发挥创意,而我很高兴能够带委託人找到他们改善身体状况确切需要买的东西。

undefined


undefined



此图像的alt属性为空;文件名为j08b267a8b34a95fcf53ec8a788196edc
此图像的alt属性为空;文件名为o2e2ace2f869d17560252600d5a52a1fc
此图像的alt属性为空;文件名为o2063434946ec9e6c687d663b9e9e3ae0
此图像的alt属性为空;文件名为lh6.jpg
此图像的alt属性为空;文件名为o0b390cd7318375bc99bdf68abb8446b5
此图像的alt属性为空;文件名为o4ab3c87454e455818050906fc0ac458e
此图像的alt属性为空;文件名为jc87d7c51c8a47058d625a6471268c665
此图像的alt属性为空;文件名为oc8088084b1b8074b51e46c25748b6b64
此图像的alt属性为空;文件名为o506ba26f8372d50b25c91915c98cb751
此图像的alt属性为空;文件名为ob7b0a3e93b7aabcec43129e795b3633e

有佛教信仰的网友可能会说:这不就是“药师佛”的信使吗?!

药师佛会是个灰白头发的白人老头吗?
佛说,千万不要“着相”啦。
经云:“应以何身得度,便以何身度之”嘛。

当然,要有基督教信仰的网友,可能也会说:这不就是大天使的信使吗?

药师佛也好,大菩萨、大天使也好,高灵也好,不过都是不同文化下对高次元生灵的名相罢了,哈哈。。。

还有一个好消息是,据安东尼讲(估计是高灵告诉他的),全世界已经有三亿人在践行《医疗灵媒》自然疗法,是全球最大的健康社团,哈哈!

(欢迎多多转发转载,让更多同胞摆脱病苦,拥有健康的身体!)

此图像的alt属性为空;文件名为4.jpg
此图像的alt属性为空;文件名为b1.jpg
此图像的alt属性为空;文件名为3.jpg

《医疗灵媒——改变生命的食物》书背:

此图像的alt属性为空;文件名为5.jpg
此图像的alt属性为空;文件名为b2.jpg


此图像的alt属性为空;文件名为b4.jpg


此图像的alt属性为空;文件名为b3.jpg


此图像的alt属性为空;文件名为b8.jpg


此图像的alt属性为空;文件名为b5.jpg


此图像的alt属性为空;文件名为b7.jpg


此图像的alt属性为空;文件名为b6.jpg


此图像的alt属性为空;文件名为b9.jpg

有一个非常好的公益群,“自然疗法全身心灵整体疗愈”群(无广告)。专门分享用自然疗法防病治病养生:包括自然疗法,食疗养生,修身,灵性探索,情绪排毒等,内容非常的实用,精彩,落地。合适修行和养生中不同层次的朋友。欢迎有兴趣的朋友加入。

因为自然疗法群已经超过200人,不能直接扫码加入,可以掃碼以下个人微信来加入自然疗法群。添加时请注明想进自然疗法群:

undefined

养生专家59岁病逝的启示——不是养生无用,而在你怎么养

6月14日,知名书画家、学者、太极拳家梅墨生先生(上图)因肠癌辞世,年仅59岁。梅墨生的去世在震惊国内画坛、书坛之余,也因其“养生大师”的名号与过早逝世联系在一起,引发大众热议;尤其是一种“养生无用论”“中医无用论”泛滥,认为养生无用,顺其自然就好了。真的是这样吗?


运动 VS. 健康饮食


首先,我们来探讨第一个问题,运动究竟对健康有没有帮助?强壮等于健康吗?


梅墨生先生14岁习长拳,25岁习太极拳。他一生注重中医养生,可惜事与愿违,年仅59岁就死于肠癌。


据最后陪伴梅墨生的友人回忆,去年年底梅墨生便感觉肠胃不适,却坚持不问医,认为自己养生有方,必远离重疾。直到今年初开始出现便血,梅墨生才被家人逼往医院。


自恃身体康健,结实硬朗,从而不喜问医,这种现象在许多身体强健的人群中尤为常见。  “有六块腹肌的人并不一定就代表健康。”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医诊疗法—古本易筋经十二势导引法”传承人的严蔚冰认为,强壮不代表健康,更不等于长寿。

诚然,运动确实有利于健康。这点其实我们是不需要再去找证明的了,因为每年都会有一堆新研究成果出来,显示适量的各种运动,无论游泳、走路、慢跑、瑜伽、健身操或哪怕是广场舞,都对增进健康有正面作用,太极当然也不在话下了。


但是,别忘了另一个因素对健康的影响比运动更大——那就是饮食。


一些权威调查研究发现,尽管运动有利于健康,但饮食对健康的影响,更大于运动对健康的影响。例如一份来自Collective Evolution 的报告,在一系列实验中,实验对象们被指定分别食用素食和普通荤食这两种饮食方式。之后,抽取他们的血液放在培养皿中与癌细胞展开斗争,目的是为了弄清哪种饮食对抑制癌细胞的生长更有效。


结果表明纯素者的血液(在保持了为期一年的蔬食饮食后),抑制癌细胞生长的能力是另一组的八倍。压力管理、瑜伽和其他因素也同样被用来考虑生活方式对癌症的影响,但饮食依旧是首要原因。


另一个相似但较短期的实验发现,在仅仅十四天的素食和适量运动后,身体对乳腺癌防御更强了。仅两周内,以果蔬和豆类为主食,实验中女性的癌细胞增长率明显地减缓了。

为了确定“运动”还是“素食”更能培养出“癌症杀手”般的血液,研究者展开了另一个独立实验,结果发现尽管健身确实有所帮助,但相比之下素食的抗癌能力是其两倍。


所以我们就知道了,健康的饮食方式,比起运动、健身对健康的影响更为深远。有些健身爱好者一味追求肌肉好看,但惘顾饮食健康,摄取大量动物脂肪;这些人的健康往往并不理想,不过这是题外话了。


古人与皇帝短寿的省思


那么,难道梅墨生先生的饮食不当从而导致了他的肠癌吗?那意味着,他的养生观念里有重大的欠缺吗?


梅墨生先生59岁肠癌病逝。无独有偶,另一位也可称为中医专家的国药同仁堂董事长张生瑜先生,因心脏病突发于2008年逝世,年仅39岁;可见并非偶然。古人都用中医,但您若稍微查一查那些有记载生卒年份的古人,你会发现古人的平均寿命不到60岁,真的正如古语所云“人生七十古来稀”。这不是说中医无用,而是古往今来,人们总是忙于生活,罔顾健康,等到身体出现明显问题了才“临急抱佛脚”来找医生救命,轻则尚可,过重的话往往就“望尘莫及”了。


至于皇帝呢?他们拥有全国最好的中医师照料,但平均寿命只有39岁,若扣掉那些非正式死亡的,平均寿命也不超过50岁,大家随便查十个八个皇帝的生卒年份就知道了。这同样不是说皇帝身边的中医越好就越短命,而是因为皇帝骄奢淫逸极不健康的生活、饮食习惯(有点类似于现代饮食方式)所导致的健康问题,“神仙都难救”。

可见,日常饮食、生活习惯对健康的影响远大于中医中药的作用。

一篇令我吃了一惊的报道


刚好,看到下面这篇报道,连我都大吃了一惊(重点看红线部分):


首先,西医比民众长寿8岁,并不是因为西医更懂得医治自己,我认为恰恰是因为西医比民众更清楚西药其实只能缓解症状,而不能疗愈身体,所以西医会在日常中更注重保健保养。

很多人不都看过这么一段话吗?“作为一名退休的医生,我可以诚实的说,除非发生严重的意外事故,最好的长寿方法是尽量避免医生和医院。除非你十分幸运 有自己的自然疗法师,否则最好的方法是学习营养学,草药和其他形式的天然药物。 几乎所有的化学药物都是有毒的,而且只是为了治疗症状而不是治愈任何人。——艾伦·格林伯格博士” 

让我惊讶的是西医居然比中医也长命7岁,想想看,我认为同样并不是说西医比中医高明,而是西医在注重保健之余,他们知道水果对于健康的重大意义,并没有“水果寒凉”这个中医包袱啊。

反之有不少中医师呢,纵然有千般精妙理论,但偏偏把水果误判为“寒凉”这一着,就“棋错一着,满盘皆输”了;因此,只比普通民众长命一岁而已

梅墨生先生中年早逝,除了中医养生家容易误判了水果外,我认为,很多中医养生家忽略了现代人的饮食习惯以及食物的品质,都和古人已经大为不同,导致体质也已经不同这个事实。

试想想,古代普通人逢年过节或者有喜庆,才会烫鸡杀鸭,太公分猪肉。我们老一辈的很多都还记得小时候也是遇上喜庆日子才能吃得上肉的。可见,古来人们日常的肉食量都极少(而且所吃的肉类也是“有机”的,不会有抗菌素、生长激素等各类毒素和重金属)。反之现代人却天天大鱼大肉,而且无不是充满化学激素的,那古人的体质怎可能和现代人的体质相同呢?生搬硬套就恍如“刻舟求剑”了。

比如前述新闻数据中,中医师心脏病、高血压等疾病都比普通民众西医,就是因为很多中医师疏忽了现代人的饮食习惯和古人已经大为不同了,没有变通之故。这是一些中医养生家寿命不长的一大原因。


中医 VS. 现代饮食习惯


中医的经验理论其实也不见得就一定全都是绝对正确,或完全适合现代人。这点我们必须以客观和辩证的视觉来看。


屠呦呦根据其中一部中医著作——晋代葛洪所著《肘后备急方》中,发现了用青蒿来对治疟疾,获得了诺贝尔奖;甚至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都为此把一颗小行星命名为“屠呦呦星”,以表彰她为人类所作出的贡献。于是大家都觉得,中医真的很牛!中医确实是国宝,为我们增了光。


但其实事情并没有这么简单。这个研究成果,是屠呦呦和她的团队花费了多年查阅了大量古代医学典籍,察访民间药方,拜访各地在世的老中医,选出约2000个有关对抗疟疾的药方,筛选后再集中针对200种中草药的380个可能药方研究,最终才锁定了从青蒿中提取抗疟疾药的。所以,中医经验珍贵吗?珍贵!那么所有的中医经验和理论都正确或者适合现代人吗?那就不见得了。


不错,中医是几千年来一代代中医师经验累积的成果(尽管很多都在战乱中散失了),但希望大家不要对中医过于盲目崇拜。事实上,中医和西医一样都是一直在摸索、纠错、发展的过程中。更何况,现代人们的饮食、生活结构也已经与古人大为不同了呢?


例如,古代普通人逢年过节或者有喜庆,才会烫鸡杀鸭,太公分猪肉。我们老一辈的很多都还记得小时候也是遇上喜庆日子才能吃得上肉的。可见,古来人们日常的肉食量都极少(而且所吃的肉类也是“有机”的,不会有抗菌素、生长激素等各类毒素和重金属)。

自然地,写就各种中医著述的古代中医药家们吃肉的机会也不会多;因而,中医著作中也就不大会提及假如天天吃肉会对健康有什么影响了(不少御医其实时常会委婉地提醒皇帝饮食最好素淡一点,可惜皇帝通常都会当作“耳边风”了)。


然而到了现代,人们天天吃肉,肉食对健康的影响就非常巨大了,所以就有了基于大量研究结果,世界卫生组织得出的结论:红肉属于2A级致癌物——这可是古代中医里不会提及的。


不少养生专家只讲中医,而无视于现代科学研究结果,那就太短视了。梅墨生先生死于肠癌。而肠癌的最普遍而直接的肇因,正是红肉——这些都是中医里没有说的。


张生瑜先生39岁心脏病发逝世。心脏病最大的肇因仍然是肉类脂肪与鸡蛋中的高胆固醇——这同样是中医里没有说的。


如果我们只信中医,而惘顾现代研究成果,是不是很容易就掉进坑里了呢?


正如科林·坎贝尔博士根据其大型研究及其他研究成果所著《中国健康调查报告》中说道,以蔬食、谷物、粗粮为主体的中国传统饮食方式(指中国农村偏素的传统饮食方式,而非大城市西化后的饮食方式),比起现代西式饮食,比较不容易患上心脑血管疾病、各种现代流行的慢性病以及癌症。


读者您如果是年长者,请试回忆一下你们年轻年少时候见过的那些年长者,他们是不是很少现代流行的这些主流疾病呢?我们又不妨问一下自己的饮食方式,更类似于哪一种呢?
中医是中国古代医药家的经验结晶,但乃是基于古人的饮食结构所作出的结论。到了现代,我们的饮食和生活结构已经和古人相去甚远。


比方说,以古人以蔬食为主,极少吃肉的饮食习惯为基准,现代人只要不是素食者,饮食上基本都是“过热”了。您若仍死板地遵循某些传统食疗,这个汤要放块肉避寒,那个绿豆粥太凉了又不宜吃,古代名医们要是泉下有知,恐怕都只有摇头叹息了吧。


不仅如此,事实上,时下好多养生专家的理论都是对错参半的。譬如包括美国乳癌协会在内的众多权威机构与临床调查都已证实牛奶与包括乳癌在内的多种癌症乃至骨质疏松都密切相关;美国最新一期的《国民膳食指南》也仍建议“胆固醇的摄取越少越好”(详见美国卫生部官网:health.gov);然而很多养生专家却还在鼓吹大家每天都要喝牛奶、吃鸡蛋(胆固醇极高)。很多人天天在讲养生,但您确定您的知见是正确的吗?


所以总结而言,您若信奉中医,请同时提取并遵循中国古人饮食生活结构中的好习惯;否则片面地生装硬套的话,後果有可能过犹不及,甚至适得其反;到那时您怪古代医师也没用,其实是您自己“不合时宜”而已。此外,要有机地完善您的养生理念,现代的医学、营养学研究成果您还不应该忽视,而且需要随时关注更新——因为医学、营养学并不是已经发展到终点,而是仍一直在发展、完善的过程之中。梅墨生先生59岁肠癌去世,张生瑜先生39岁心脏病去世,他们献出自己宝贵生命给我们作出的警示,我们不可以掉以轻心啊。


相关阅读:

纽约时报》保健畅销书冠军 数百万人力挺 灵媒写的!

林海峰的保健观念正确吗?

钟南山年轻30年秘诀 每天水果350克 你达标了吗?

古人短寿的主因:忽略了水果之于健康的关键性?

关于西芹汁和蔬果会否寒凉,以及农残、热量的问题

蔬果汁导致低血压?大可放心!谈几种低血压成因

铁证:糖尿病的成因不是糖,而是脂肪!

导致骨疏与癌症 我们远低估了牛奶的危害 – 癌症基金会

动脉斑块随『蛋黄龄』指数上升 蛋协却每年巨额宣传健康

提到转基因有害还是无害,绝大多数人都忽略了这点

纯素食者的血液抗癌能力是荤食者的8倍

有一个非常好的公益群,“自然疗法全身心灵整体疗愈”群(无广告)。专门分享用自然疗法防病治病养生:包括自然疗法,食疗养生,修身,灵性探索,情绪排毒等,内容非常的实用,精彩,落地。合适修行和养生中不同层次的朋友。欢迎有兴趣的朋友加入。

因为自然疗法群已经超过200人,不能直接扫码加入,可以掃碼以下个人微信来加入自然疗法群。添加时请注明想进自然疗法群:

undefined

关于老年痴呆症、脑力衰退,一个从根上疗愈的方法


这一篇其实是来自我的另一篇博文《纠正对于椰子油与脂肪的误解,您可别错过了这宝贝》中的回帖。在那篇中我提到家里一直用椰子油作为食用油,但不建议用《阿兹海默症有救了》一书所说的那样以大量摄取椰子油的方式来治疗老痴症,因为我找到了更好的,而且无副作用的方法。

首先需要指出一个基础观念是,九成以上的老年痴呆症(阿兹海默症)是可以预防和逆转的!以下来自徐嘉博士频道的截屏,对健康饮食感兴趣的朋友大多对徐嘉博士不会感到陌生——他是低脂纯素的倡导者。全国无数各种疾病患者,按照他所倡导的低脂纯素饮食方式而获得了神奇的疗愈。


而在世界范围内,有一位作者的书比徐嘉博士的书更出名,乃《纽约时报》排行榜冠军书籍!那就是安东尼威廉的《医疗灵媒》系列。书中对老年痴呆症有更为高效的预防和逆转方法!

有网友问我安东尼书中对治老年痴呆症的详细方法,以下便是。网友建议我直接发上来,可以利益更多的人。所以就独立发上来了:


————

关于老年痴呆症。我找到的资料呢,老痴症其实和重金属,尤其是汞密切相关。基于自工业化以来的水质污染、土地污染、大气污染(废气中的重金属同样会落到土地及水中),事实上,我们很难避免从三餐中摄取到重金属。 

例如,我们会从水产食品中摄取到汞,而畜牧业所用的饲料也从来不会经过清洗,各种重金属先进入动物的身体,然後再被吃进我们的身体。而且,这些毒素甚至还可以遗传给胎儿,及通过人奶传给婴儿。

其中,汞是非常容易上脑的。汞主要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可造成语言和记忆障碍等。现在被证实汞能破坏胎儿和儿童的神经系统和认知行为,影响智力。当今医学界尚未有更多确凿证据认为汞同样也导致了成年人的脑力衰退及老年痴呆症,但以成年人数十年的重金属积累,这是极有可能的。 

是的自由基也是造成包括老痴症在内的各种疾病原因之一,但那远远不是主因——因为其危害远远小于重金属所导致的危害。《医疗灵媒》认为,很多现代主流的急慢性病包括癌症,实质上都与体内重金属积累太多,以及这些重金属在体内纷纷开始发生氧化反应有相当程度的关系。并认为,汞是老痴症的主要元凶。当重金属氧化後会类似于污流在大脑内流动,将重金属四处扩散,同时损坏途经的大脑组织,以及使得神经元传输短路,不能正常工作。 

下面是一些我们从鱼类摄取汞的资料: 

根据香港养和医院的数据,吃海鲜者体内水银(汞)含量是素食者的8~14倍。

随着鱼龄的增大,鱼肉与鱼子的汞含量没有明显变化,但鱼脑和鱼皮的汞蓄积量明显上升。350克的鲫鱼,其鱼皮和鱼脑的汞含量已有上升;而400克的鲫鱼,其鱼皮的汞含量比200克以下的上升5倍,鱼脑的汞含量竟达20倍以上。 

汞含量最高部位排名:鱼头 > 鱼皮 > 鱼肉 > 鱼子 

以400克鲫鱼为例,鱼脑汞含量达到了0.36毫克/千克,为鱼子的20倍,鱼肉的15倍,鱼皮的6倍。 

所以,小结:现代水体污染严重,海鲜普遍含汞,要想远离汞对大脑及中枢神经的危害,请记住吃鱼三原则: 

1、吃小的鱼(专家的建议是吃少于200克的鱼)。 

2、不吃鱼头。 

3、不吃鱼皮。 

还有一点特别重要的是,不要吃鱼油,因为汞倾向于聚集在脂肪中,而厂家不可能把鱼油中的汞100%除掉,残留的汞则会变得更加不稳定和易于氧化。要补充Omega-3的话,推荐吃奇亚籽、亚麻籽,这两种种子中含量很丰富,并且是非常安全的补充食品。

以上是关于老痴症成因的一点资料。那么,如何排除这些重金属呢? 

根据《医疗灵媒》的推介,以下五样东西是重金属排毒的神器,他们就像一个合作的足球小分队,将重金属这个坏皮球一步步传球直到彻底踢出体外。 

1、香菜(即:芫荽、芫茜,广东人叫“元西”“盐西”):香菜会深入体内,将深藏的重金属排出体外。每天可以榨汁或者直接吃。有些人香菜一进入嘴巴就感觉有刺激味道而不喜欢,其实体内如果重金属开始氧化,香菜一进入身体就会和重金属结合直到排出体外,所以有些人会觉得一吃香菜就会感觉有金属味道。换句话说,其实最不喜欢吃香菜的人可能却是最需要吃香菜的。 

2、野生蓝莓(Wild Blueberry,莓干、莓粉或冰冻都可,只有野生蓝莓有此功效,人工养殖的高灌蓝莓虽也有营养,但无此功效):将重金属从脑部排出,并治愈修复由于氧化的重金属被排出体外後造成的空穴。其独特的光合营养成分是唯一能够将已经氧化的重金属造成体内的伤害逆转的东西。特别对于脑部损伤极其有用,例如可以逆转老年痴呆和失忆等。 

3、螺旋藻(Spirulina):从脑部、中央神经系统和肝内将重金属排除。 

4、大麦草汁粉(Barley Grass Juice Powder):从脾脏、消化道、胰腺、甲状腺和生殖系统将重金属排出,以让螺旋藻吸收後进一步排出。 

5、大西洋红皮藻(Dulse 或 Atlantic Red Algae):红皮藻进入肠道,会和汞结合在一起,直到被排出体外,红皮藻其实在海洋内的作用就是清除海洋的重金属,它在我们体内也是紧紧与重金属结合,直到离开身体为止。 

红皮藻是这个足球小分队的最後一个环节,当各种重金属被从身体各部位抽出而进入肠道後,红皮藻还负责将它们一路带过结肠直到排出体外,彻底离开身体。因此对整个排毒环节不可或缺,保证重金属真正离开我们。 

野生蓝莓与香菜可以单独或加入任何食品或以下中食用,其它三种只要用水冲开服用即可,推荐用椰汁、纯果汁、蜜糖等有益饮品冲服。 

值得一提的是,我父母在食用红皮藻的初期有拉肚子的反应(我和我妹妹则没有)。这是一种排毒反应,如果觉得不方便,可以从小量开始。

不过这里,我必须要说明一下的是,之前关于椰子油的资料,基本都来自各大医疗或营养学的调研成果。然而这次说到这5种排重金属的食疗,则仅仅来自于一本著作《医疗灵媒》。而医疗灵媒的作者安东尼˙威廉,则没有任何医疗或营养学背景——他是一个灵媒。但这个灵媒的营养著作,却居然火红到了《纽约时报》的排行榜冠军,facebook上几百万粉丝。所以,信不信由你咯。

以下,是关于《医疗灵媒》及其作者的介绍:

——————

自从安东尼·威廉的第一本著作《医疗灵媒:慢性与难解疾病背后的秘密,以及健康的终极之道》(Medical Medium:Secrets Behind Chronic and Mystery Illness and How to Finally Heal)出版后,此书已然是美国的话题之书,除了成为美国亚马逊书店及《纽约时报》畅销书,出版半年便在亚马逊累积超过2000则书评,近九成为5星评价,现在其脸书已拥有230多万粉丝。 

作者在提供治疗建议方面前所未有的准确度和成功率让他广受信任,帮助数万人摆脱病痛之苦,其中包括电影/电视明星、摇滚歌手、亿万富翁、职业运动员、畅销书作家,以及无数已被疾病折磨太久的人。 

此外,他也是许多医生遇到棘手病例时会去寻求建议的对象。因此,当他的第二本书《医疗灵媒:改变生命的食物》(Medical Medium:Life-Changing Foods: Save Yourself and the Ones You Love with the Hidden Healing Powers of Fruits & Vegetables)要出版时,未上市前就已经先轰动了,预购即进入美国亚马逊书店畅销百大!之后更成为《纽约时报》书籍排行榜畅销冠军! 

现今他的《医疗灵媒》系列已经出到了第5本。每一本都在系统地专注于各类疾病的自我疗愈方法以及健康保养方法,还纠正了许多坊间所流行的保健误区。而他本人,也成为了各大媒体访谈节目的特约嘉宾,并开播了自己的电台节目,来针对性地提供更多的保健和自我疗愈知识。 

然而吊诡的是,作者安东尼·威廉事实上并不是医生或营养学家,而是一个医疗灵媒。故事开始于他四岁的某一天,当他们全家在吃晚餐时,一名只有他能看得见和听得到说话声的灰髪男子,指示他走向奶奶,将手放在奶奶的胸膛,开口说:“肺,癌。奶奶有肺癌。”当时他连“肺癌”两个字都说不清楚,遑论明白意思;而奶奶也好端端的,所以家人为此震惊无比。但事后奶奶去照X光,证实果真罹患肺癌。 

此后二十五年来,在高灵严格的训练和指导下,无论遇到什么人,他都能清楚知道对方的身心健康状况,以及需要做些什么来改善。而对于自己的“灵魂使命”所赋予的这项天赋异能,他也经历了从好奇、排斥、骄矜、逃避,到完全臣服,进而将此能力奉献给因病所苦之人。直至现在,他将二十五年来为许多人找回健康的过程中所得知的大量疗愈资讯整理编辑成书。

——————

如果您对以上简介有所怀疑的话,不妨上网搜索一下此书或作者名字。他的热度真的超乎想象。而且要知道,一个完全没有医学营养学背景的人写的书,畅销度居然远远高于任何一部专业著作。根据常识,如果这是一个骗子,可能能火红一会儿,但不可能火红这么久。

其实,我觉得中医的经脉理论,气功等等也属于来自这类源头的养生医疗技术。至今西医解剖学都没能发现人体经脉在哪里,然而有些更先进的检测能量的仪器却测出来了。所以,我觉得抱持开放的态度就好。

他的书我也买了两本。对于各种症状,有原理有方法有案例不说,关键是,他所说出各种病因的深层原理,头头是道,但大多数在现代医学界根本还是空白或者仅是一知半解,甚至有些病症,他所说的和医学界所以为的根源截然不同。

譬如他对于糖尿病的解析,就和主流完全不同。以前我看医学界各派对于糖尿病的说法,那真是众说纷纭,各自互为矛盾,然而看了《医疗灵媒》的解析,却不禁让我觉得眼前一亮:“怪不得!应该就是这样的。”

【主流西医界根本解决不了糖尿病,只有少数倡导植物性饮食的专家,例如中国的徐嘉博士、美国的周满福博士(老美,文学城里的“吃与活”的博客里有很多推荐)等,碰巧和安东尼·威廉所说的大部分建议对接,所以就有了可喜的成效。但是这些博士可能仍然不知道,来自蔬果的天然糖和精制白糖进入体内的效果是截然相反的,而且糖尿病的主要成因根本不是糖。其实我以前就发现,中国官方认为,蜜糖对于稳定血糖是有疗效的。还有些老中医甚至用红糖(属于未经精加工的天然糖)来治疗糖尿病,这么多截然相反的矛盾,只有《医疗灵媒》完美地解答了我的全部疑问。】

如果您有兴趣或者觉得不妨一看的话,可以买这套书《医疗灵媒》(Medical Medium)

或者也可以上转载作者书籍的微信公众号。有两位好心人都创立了公众号,专门翻译和系统性地连载《医疗灵媒》的资料。一个公众号叫“MedicalMedium中文站”,另一个叫“蜂鸟健康TheHummingBird”。前者连载得比较全。后者则比较新,比较具重点性和系统归纳性。

两个公众号中,个人建议,除了可以从中查阅自身或家人的相关健康问题的解决方法外,比较重点可以先看的还有:

“蜂鸟健康”公众号里的:疾病救星-西芹汁、基础版疗愈疗程、增强版疗愈净化法、肝脏369净化法、疗愈故事分享

“MedicalMedium中文站”公众号里的:医疗灵媒第17章:消化道健康是疗愈的最佳起点、第18章:为大脑与身体排毒、第19章:你该对哪些食物说No、第20章:水果恐惧症、博客文章:慢性脱水

上面我提到的五种排重金属食疗,来自于《第18章:为大脑与身体排毒》,此外,我们家还有喝西芹汁。其它的保健建议也有不少在执行中。具体方法和注意事项,建议你可以直接进公众号里面看。

对于这些建议,我父母并没有很严格执行——执行的不到一半,例如重金属排毒和西芹汁排毒他们都只愿意每隔天来一杯(有时还取消),三种版本的疗程他们一个都不感兴趣,一些不建议吃的食物他们也只是减少了一点,而没有全戒掉。不过纵然如此,到目前为止,他们的健康状态整体而言比起去年我觉得已经是好多了!尤其我妈的脑力和记忆力问题,明显看到了她的改善。

至于我自己呢,因为饮食一向偏清淡,身体比较健康,也没有三高。现在奉行安东尼·威廉的一些建议后,除了自我感觉更好外,有两点值得一提的:

一是,我原来有一个脚趾有点灰指甲问题,从来没有管没有用药,但最近发现居然已好了八成。灰指甲不用药的话,能不传染其它指甲就阿弥陀佛了,居然还能自己好?!

二是,我从很年轻时就已经有,已经二十年深以为苦的脊椎疼痛,最近也发现似乎好了七、八成,极少发作了。

按照安东尼·威廉的说法,这些问题都和病毒及免疫力有关。排毒、提升免疫力,问题就自然解决了。就这么简单。

所以是的,我自己和家人的健康都从中获益了。希望您和您的家人也能从中获益吧。


後补:上面提到的两个公众号,其中的“MedicalMedium中文站”最近因为怕有版权问题,已经把绝大部分内容都删除了,只留下了零星的一点。不过另外的那个公众号“蜂鸟健康TheHummingBird”内容还是很丰富的。 

5种食疗中的“大麦草汁粉(Barley Grass Juice Powder)”要留意是“Juice Powder”,之前我就买错了不是Juice的。Juice的好处是没有大麦的麸质,因为麸质也是一种病毒喜欢的东西。

网上还看到过大陆的健康节目视频里,有癌症患者每天坚持喝自家阳台种的小麦草榨汁获得了康复。小麦草汁和大麦草汁的功能估计是类似的。不过《医疗灵媒》推荐大麦草的汁,可能是因为小麦的麸质问题比较严重。

顺便一提:文学城网友欲千北曾提到了红海藻疗愈骨质疏松的案例:http://blog.wenxuecity.com/myblog/62236/201807/21066.html

螺旋藻是一种相当神奇有益的营养食品,记得以前看过资料说,美国给太空员的食品里放进螺旋藻。

野生蓝莓在《医疗灵媒》里则是专门占了一个章节介绍的超级食品。

以下是书中关于“大西洋海菜”一节的部分影印:

有一个非常好的公益群,“自然疗法全身心灵整体疗愈”群(无广告)。专门分享用自然疗法防病治病养生:包括自然疗法,食疗养生,修身,灵性探索,情绪排毒等,内容非常的实用,精彩,落地。合适修行和养生中不同层次的朋友。欢迎有兴趣的朋友加入。

因为自然疗法群已经超过200人,不能直接扫码加入,可以掃碼以下个人微信来加入自然疗法群。添加时请注明想进群:

undefined

纠正对于椰子油与脂肪的误解,您可别错过了这宝贝


先声明一下呵,此文是我所编,但我不是专业人士,也不卖油(想想如果卖油的干嘛反而建议不要实行“生酮饮食”呢)。事情源于当时我苦于母亲明显有脑力衰退现象,看似老痴症前兆,后来在本地图书馆看到了一本书《阿兹海默症有救了》(图书馆里还有另一本介绍用椰子油疗愈眼睛疾病的书),于是就都借来阅读,并开始广泛网搜各种关于椰子油的资料。最后得出的结论,用椰子油代替其它食用油会是个好方法。所花的大量时间和精力不要浪费,何不用来分享更多人呢?所以我把所有资料整理而成了此篇。

下述资料比较详细,我给大家提取几点关键吧:

1、大多数油是高温炼制,破坏了分子结构,导致这些油遇高温容易氧化,变成致癌物质。椰子油、特级初榨橄榄油等冷榨的油则没有破坏分子结构,遇到高温不容易氧化。

2、大多数食用油有过高的Omega-6脂肪酸,这个东西过高的话是致炎的。椰子油和特级初榨橄榄油不会有这个问题。

3、椰子油进入身体後,病毒会利用来做自己的细胞壁,然后椰子油就会破裂(因为是中链脂肪酸而非长链,不稳固),导致病毒细胞死亡。所以众多研究都发现椰子油对各种病症有疗效。

4、椰子油是中链脂肪酸而非长链脂肪酸,进入身体後代谢简单容易,不过多耗费消化系统的工作,热量低,并且比较不容易肥胖

资料中还提到英国BBC电视做过一个临床调查实验,比较椰子油(优质饱和脂肪的代表)、高质橄榄油(优质不饱和脂肪的代表)、黄油(优质动物脂肪的代表),这三者对健康的影响。

实验结果:

黄油组志愿者:坏胆固醇(LDL)水平上升了大约 10%,好胆固醇(HDL)上升了 5%。坏胆固醇增长是好胆固醇的2倍,可见动物脂肪摄取越多对健康危害越大。

优质橄榄油组志愿者:坏胆固醇水平略有下降,好胆固醇水平上升了 5%。可见橄榄油不愧为不饱和脂肪中最好的脂肪之一。

椰子油志愿者:他们体内的坏胆固醇水平没有上升或下降,但他们的好胆固醇水平激增了 15%,是优质橄榄油的 3 倍。

总结:椰子油完胜!

安东尼威廉的第二本书(关于安东尼的《医疗灵媒》,可点击这里),50种超级食物中,专门有一篇讲的就椰子的益处,当中就包括了介绍椰子油的功效。

安东尼还推荐了鳄梨,所以我相信鳄梨油同样是不错的。

安东尼没有特别介绍过亚麻籽油,不过根据一些其它资料,我相信亚麻籽油应该也是不错的。

特级初榨橄榄油在试验中逊于椰子油,但也是值得推荐的食用油之一。不过我看过一些资料,橄榄油厂家以次充好的现象很严重,包括很多老牌厂家都是这样。

无论椰子油还是橄榄油,检验质量的一个方法是,放在冰箱里半小时,纯正的椰子油或特级初榨橄榄油都应该会凝固。我家买过的所谓优质橄榄油,都没有凝固。而椰子油只要低于20摄氏度,就开始凝固了。

最后一点提醒是,据我所知道,绝大多数家庭里,都会有家庭成员不喜欢椰子的味道做菜,如果那样,可以买去味的椰子油。我家也是用去味的。

还有最后一点就是,很多书籍因此推介用椰子油作“生酮饮食”治疗疾病,但无论大型研究还是安东尼都说清楚了,绝不要额外摄取脂肪,哪怕是椰子油这样的好脂肪。

补充一点:安东尼说,晚上用牙线及刷牙后,再用椰子油刷牙(他说油拔法无效,必须要有搓拭)可以给牙齿和牙龈形成一层保护膜,我也有用这个方法,确实很棒!



———- 下面是正文


糾正對於椰子油與脂肪的誤解,您可別錯過了這寶貝

一、椰子油防治高血压的临床调查

二、同为饱和脂肪,肉类脂肪和椰子油的区别在哪里?

三、大多数食用油 Vs. 椰子油——孰优孰劣?

A、多数食用油过量Ω-6脂肪酸导致体内发炎,高血压

B、多数食用油脂肪经加热後的“不稳定性”也导致体内发炎

四、植物饱和脂肪 Vs. 植物不饱和脂肪 Vs. 动物脂肪——一次对决实验

五、椰子油有助于防治的健康问题

1、【椰子油的超级疗愈功效】

2、【椰子油被证实能防治的健康问题】

3、【椰子油的抗病毒】

4、【逆转老年痴呆症及其他健康问题】

5、【关于“生酮饮食”】

6、【椰子油与椰子水,逆转视力退化】

7、【保护牙齿】

8、【治愈皮肤炎症及体内寄生虫】

9、【美容功效】

六、如果您打算试试椰子油……

1、【椰子油的保健服用标准】

2、【椰子油的保存】

3、【结语】

不久前,哈佛客座教授米歇尔斯(Karin Michels)发表言论说,“椰子油比猪油更危险,因为它几乎只含有饱和脂肪酸,甚至可以阻塞冠状动脉。”此言一出后,激起了医学界的诸多反弹与争议。例如英国著名心脏病医生马尔霍查博士(Dr. Aseem Malhotra)就认为她简直是“一派胡言”,要求米歇尔斯立刻为其完全错误的言论道歉,并言“如果米歇尔斯不道歉,她将让哈佛的名誉蒙羞。”

确实,在相当一段时间以来,医学界对脂肪的观点认为,饱和脂肪是高血压、心脑血管问题的元凶;不饱和脂肪则是健康的。根据是,调查发现吃肉越多的人,心脑血管问题越大(比如素食者、僧人罹患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及各种慢性病的比率就远低于平均值),而肉类脂肪主要为饱和脂肪。

然而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调查研究深入发现,这个立论过于粗糙草率,问题事实上要复杂得多。


首先,椰子油虽然与肉类同为饱和脂肪,但两者的结构却大为不同,在身体中的代谢过程也截然不同。最後获得的证据显示,椰子油不仅不会如肉类脂肪那样导致高血压,而且以椰子油代替市售的大多数食用油,反而有利于防治高血压及多种流行病症。在讨论原理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些临床调查。

一、椰子油防治高血压的临床调查

其实早在1930年,一位名叫 Weston Price 的牙医就曾周游南太平洋地区,了解传统饮食以及这种饮食给牙齿和整体健康带来的影响。他发现,饮食中含有大量椰子产品的人,普遍身体健康,体型正常,虽然饮食中的脂肪含量较高,但他们的心脏病发病率几乎为零。

后来这类研究就越来越多了。例如其中一个,以学者普莱尔博士(Dr. Prior et al)为首的专家们对南太平洋赤道附近,由新西兰托管的两个岛——普卡普卡岛(Pukapuka)和托克老岛(Tokelau)的居民健康状况作了研究。这些岛民平日只吃少量的肉,主要食品是椰子和含大量淀粉的热带水果和薯类作物。然而,因为他们吃大量椰子,所以他们摄入的卡路里数60%来自脂肪——其中大部分来自椰子油的饱和脂肪。

对这两个岛的居民的考察表明,他们身体都很健康——没有高胆固醇病,没有肾病,没有会影响脂肪代谢的甲状腺机能减退,也很少有消化道疾病或便秘,其他各种疾病也很少见。虽然他们摄入大量来自椰子的饱和脂肪,但是人人身体匀称而且健康。


普卡普卡岛居民


托克老岛居民


这是个什么概念呢?西方膳食摄入的卡路里数32—38%来自脂肪,但是西方人还是容易患上多种疾病。反之,这些岛民虽然卡路里数60%来自脂肪,却因为这些脂肪大部分是来自作为食用油的椰子油,身体棒得不得了。可见岛民的高椰子油饮食对他们的健康就算先不提有什么好处,至少也并无伤害对吧?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岛民中跑到新西兰去的那些移民,因为饮食方式跟着当地人西化了,他们体内的胆固醇都增高了,健康状况也变差了。

事实上不只椰子油,同样含有大量中链脂肪酸的棕榈酥油也有类似效果。世界上出产棕榈酥油最多的国家是哥斯达黎加,那里居民的心脏病发病率和血清胆固醇含量比西方国家低得多。

又例如,马来西亚医疗杂志《Evidence-Based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 发表了一篇研究,研究不同人群分别使用棕榈油(当地常用的食油,原酥油含50%的中链饱和脂肪,可惜因为旧知见而把这些饱和脂肪全部用分馏的方法去除了)和初榨椰子油作为食用油后的身体指标。研究表明,食用反复加热不饱和棕榈油以后,人的血压升高;而作为饱和脂肪的椰子油,则成功地降低了人的血压。(马来西亚还有另外一项研究证实,大豆油加热后会导致心脏疾病。)

还有菲律賓,这里椰子油的使用量占了食用油中的九成;人心血管疾病死亡率(120人/每十萬人)仅为日本人的1/4(548人/每十萬人),且更低於常吃不和植物油的美(814人/每十萬人),其心肌梗塞罹患率,还是全世界最低的

事实上,很多学者都在学术杂志中报告过椰子油能降低胆固醇的事实(Blackburn et al 1988, Ahrens and colleagues, 1957)。而在民间网络,很多高血压的人士也在分享着他们开始使用椰油后,血压明显降低的经验。比如,其中一位署名“王乃华”的网友是这么说的:

“我自从看了《椰子油的神奇疗效-医生不告诉你的秘密》这篇文章之后,对椰子油产生极大兴趣。越南是盛产椰子的国家,椰子很便宜,不妨试一试。我身上没什么大病,只是血压有点高,经常便秘、口臭。我试吃椰子油,每天一大羹匙,约10毫升左右。一个月后这些症状明显减轻。

“先具体说血压方面。半年前我血压升高到160/100,医生说要吃降压药。一个月后药吃光了,血压又升高。再去医院取药,吃光了血压还是升高。第三次去医生拿药,回家一边吃药,一边吃椰子油。后来索性不吃药了,血压也不再升高了。已经有一个月不吃药了,血压还是保持在140/90以下。可以肯定,椰子油有降压作用……

“其次说到便秘现象:我几十年来便秘,三四天才排便一次。自从吃了椰子油,几乎每天都一两次,且很通畅,几分钟就可以离开厕所。”……

营养学家布鲁斯˙菲佛博士(Dr. Bruce Fife)说,他最初听到某些医师说椰子油有益于人体健康时,并不相信,因为大家一向听说椰子油的饱和脂肪能导致动脉血栓。后来他查找文献,才知道早在几十年前,椰子油就已在医院里用于重病人的食谱中,并且由于它与人类的母乳颇为相似,同样以中链脂肪酸为其重要成分,可以改进婴儿的消化吸收,调整血糖,帮助婴儿吸收维生素和矿物质(包括钙和镁),抵抗各种微生物、寄生虫;因而有些专家也推荐孕妇多食椰子油,并推荐椰子油用于婴儿食品(另一与母乳成分非常类似的有益食品是酪梨,即牛油果)。现在它列在美国药物食品管理局(FDA)的“一般认为安全”(GRAS)的名单中。


这位营养学家在研究了大量文献资料之后发现,关于椰子油有害健康的说法全都仅是在重复而机械地说“因为椰子油属于饱和脂肪”;但是否所有的饱和脂肪都危害健康呢?又缺少确切依据。而另有一些资料则根据深入的研究结果和临床报告,证明椰子油有益于人体健康。两种互相矛盾的说法促使一些营养学家和医师们多年来不断探索,最后认定椰子油和猪油、牛油等虽都属饱和脂肪,但其化学结构并不相同,对人体功能也各异,不能一概而论,轻易否定。在进行大量探索研究之后,重新肯定了这一种久被抛弃和遗忘了的古老的健康食品。

菲佛博士开始自己使用椰子油,同时也向他的病人推荐使用椰子油(他是执证营养师和自然疗法医师),实践结果发现,椰子油可用于防治心脏病和其他心血管疾病,防治流行性感冒、阻止胆囊感染、消除持续性疲倦、缓解痔疮……而从其它专家与机构的临床数据上看,它还可以用于防治消化道溃疡、减缓前列腺增生、治疗皮肤病、抑制丙型肝炎甚至癌症和HIV病毒(您没看错,临床确实已证实对HIV感染者,椰子油可以减少病毒载量)。上述情况似乎是天方夜谭,但这是事实——而且是有科学实验、临床病历和病人体验为根据的事实。

有了临床研究,接下来,我们应该从机理上来分析一下,椰子油到底为何如此与众不同了。

二、同为饱和脂肪,肉类脂肪和椰子油的区别在哪里?

好吧,首先,这里首先给读者提供一个让您跌破眼镜的大资料研究结果:

2010年,《美国临床营养学期刊》(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该期刊在营养学界排名第3)回顾了21项研究、超过34万个受试者,其中包含11,006个心血管疾病或中风患者,发现:“摄取饱和脂肪”与“罹患心血管疾病”无直接关联。换句话说,如果某些食物造成心血管疾病,那并不是因为“饱和脂肪”其性质造成,而是因为别的因素所导致的。

注意,这可是权威杂志发表,根据相当可观的大数据研究成果所得的总结哟,跟一般的研究可不是一个级别的。

事实上,临床研究还发现,血管壁上聚集的脂肪74%是不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饱和脂肪酸不易氧化,而附着在血管壁上的脂肪只是被氧化的脂肪。

那么,既然椰子油的饱和脂肪不会成为高血压的元凶,那为何同为饱和脂肪的肉类脂肪却会造成高血压呢?以下四个原因都是拥有确凿证据的:

原因之一是:虽同为饱和脂肪,结构却确实不同。椰子油的脂肪是中链脂肪,肉类脂肪则是长链脂肪。两种脂肪在我们体内的代谢方式不同,对机体的影响也不相同。

肉类的“长链脂肪酸”被摄入人体后的代谢过程很复杂:要经胆汁乳化,胰脂酶水解后,再进入肠道,被酯化为甘油三酯,经淋巴系统进入血液,再被输送到脂肪组织、肌肉、肝脏,最后再根据各方需要被分解或贮存。

反之椰子油的“中链脂肪酸”被摄入体后,则非常简易:通过与肝脏相通的“高速通道”——门静脉,直接就进入肝脏,分解变成能量给各组织使用。完了。就这样完了!非常高效便捷!代谢过程完全不需要劳动到“广大的组织群众”,(因此不少医生对患有胰脏、肝、胆疾病,尤其糖尿病患者往往推荐采用中链脂肪作为他们的食用油;也推荐老年人食用)。

由于中链脂肪酸较长链脂肪酸短,分子量小,溶解度高,所以水解更快更完全,也更易于机体的吸收(因为这个短小精悍的特性,还能够突破血脑屏障进入脑部供给“优质能源”)。

中链脂肪酸在肝脏内不合成脂类,故不易形成脂肪肝,对肝脏具有保护作用。

中链脂肪酸在转运时不需要与其他脂类物质形成乳糜微粒,也不易与蛋白质结合形成脂蛋白。因此,不会增加血液中的胆固醇的含量,即不会增加血脂及造成高血压。

又由于中链脂肪酸的碳链比较短,在未发生延长碳键的代谢反应前,就已经被水解充分利用了;所以,它们不会被当作脂肪细胞的结构材料使用(即不会在体内储存为“肥膏”),也就是不会导致肥胖了。

是的,脂肪都会供应热量。不过相对而言,中链脂肪供应的要少一点,每克只供应6.8卡,比长链脂肪供应的9卡要少24.5%。而这是椰子油的又一个优点。当然,更大的优点在于椰子油供应的主要是能量而非脂肪。许多针对动物和人类的研究已经证明,用中链脂肪酸代替长链脂肪酸会导致体重下降和脂肪沉积减少。所以,就算您出于防治其它疾病的目的而额外摄取更多椰子油,其实问题都不大。

有实验表明,摄入中链脂肪酸后,当时所产生的能量要比摄入长链脂肪酸时多一倍,而且这种作用延续时间长。在一餐中摄入中链脂肪酸,加快代谢的作用可延续24小时。因而很多研究认为,中链脂肪酸有助于优化体能,提高运动表现。

当然,除了提升体能及减重以外,提高代谢速度还具有其他好处——您的愈合速度会加快;能促进细胞再生以取代老细胞,免疫系统功能也更全面。还有就是,您会感觉更有活力,感觉更年轻了。

另有实验表明,只要将膳食中的长链脂肪酸换成中链脂肪酸,人体在一年中可以减少36磅多余体脂。怎么会这么神奇呢?原来因为加快的代谢速度,有时甚至可以消耗长链脂肪酸。

一位营养师分享他自己的亲身经验说,自己曾过度肥胖,采用了许多减肥食谱都没有见效。后来发现并认识了椰子油,用椰子油代替了精炼油,少吃糖,多吃高纤维素食物。由于多吃了椰子油,实际摄入的热量反而多了。出乎意料,几个月后他的体重就减少了20磅(9.1公斤)。几年过去了,他还是持之以恒,采用这种食谱。从此体重再未增加,而且感觉良好。

后面将会提到的玛莉˙纽波特博士,《阿兹海默症有救了》一书作者,给罹患严重老年痴呆症的丈夫服用椰子油,逐渐加到一天11汤匙之多,结合低碳少肉多蔬果等健康的饮食方式,不仅神奇地逆转了丈夫的老年痴呆症,而且一年后居然还轻了15磅。(不过当然,相信假如椰子油摄取过多,人的体重仍是会增加的;一般“生酮饮食法”的建议量多数为每天分餐累计达9汤匙,而这位博士给丈夫的治疗量每天累计达11汤匙之多仍能减重,可见这个额度颇大)。

发生在20世纪40年代还有一个有趣的事实,农民曾尝试在饲料中加入椰子油来为牲畜增重,结果发现这样做根本不起作用!相反,椰子油让动物更纤瘦、更活跃;反之改为大豆油,才实现了给牲畜增肥的目的。

还有,某些长链脂肪如牛油、猪油、黄油的脂肪的确会增加血小板黏度(同时大部分植物源的不饱和脂肪也会增加血小板黏度,甚至所谓健康食用油的橄榄油也是如此。)事实上,只有富含Ω—3脂肪酸的脂肪(如亚麻籽油)和中链脂肪(包括椰子油的一些热带植物油)不会增加血小板黏度,从而减少心血管病的发病机会。

不仅如此,因为椰子油能促进代谢,也就是加快新旧细胞的更替和加强免疫系统的能力(从而增强对退行性疾病和传染病的防护,更快地修复受损伤的细胞),这就激发了整个身体的活力。这样,间接也会减少坏胆固醇LDL水平,增加好胆固醇HDL水平。

而上述这些特性,全都是肉类的长链脂肪所不具备的。


原因之二是:我们平常所吃的肉类一般都是非有机的肉类。而这些肉类脂肪中含有大量的化学物质、激素、抗菌素、杀虫剂(来自动物吃进未经清洗的谷物饲料的积累),乃至重金属(特别倾向于累积在脂肪中)。

请不要小看这些危害。研究发现素食者、蛋奶素食者、荤食者体内所含毒素之比为
—— 1 
: 5.5 : 15,即荤食者吃进的各种毒素总量是素食者的15倍!很惊人的数字。


而当这些毒素被肉类脂肪携带进入人体内,正是导致包括高血压(血管发炎导致胆固醇修补堆积)、心脏病、糖尿病、老年痴呆症、关节炎等等各种慢性病的元凶。支持此论点的专家不在少数,包括心脏科名医史蒂芬˙麦斯利博士(Steven Masley, M.D.)、营养学家钱宁˙包登博士(Jonny Bowden, PH.D.,CNS)等等。

又据美国知名网站“群体演化”(Collective Evolution)报导,在专家的一系列实验中,研究对象们被指定食用完全相反的两种饮食——纯素饮食或典型美国式饮食。此后,他们的血液被抽取放进培养皿中与癌细胞展开战斗,目的是为了弄清哪种饮食对抑制癌细胞的生长更有效(癌症是炎症的终结发展结果)。结果表明,纯素者的血液(在保持了为期一年的蔬食饮食后),抑制癌细胞生长的能力是另一组由典型美国式饮食者所提供血液的八倍。这也是一个惊人的数字。压力管理、瑜伽和其他因素也同样被用来考虑生活方式对癌症的影响,但研究认为饮食依旧是首要原因。

为何素食者其血液的免疫力远远高于荤食者呢?原因有可能是素食者激发抗病毒细胞的能力更强,但更可能是因为荤食者血中的毒素太多。现代医学研究证实,人的血液中含有大量自由基、化学残留物、甘油三酯、LDL、尿素、尿酸、血肌酐,大量产生的酸性物质(碳酸、硫酸、磷酸、乳酸、丙酮酸等)、胍类多胺、重金属粒子(铅、砷、汞、无机硫、铝等)、亚硝酸盐、血锈等毒素和脂肪颗粒等废物;种类达1000多种。这些毒素、废物和杂质、内源性垃圾等总称为“血毒”。人人血中都有毒,区别在于多寡而已。并且随着随年龄增长,会越积越多。到四十多岁时,普通人体内血毒通常已达约1500克。(这也是为何间歇性辟谷,让身体得以排出或分解代谢掉毒素,对身体健康有巨大裨益)。

如前所述,如果荤食者血中的毒素为素食者的15倍之多,疲于奔命的抗病毒细胞就算因而激增2倍都仍寡不敌众,实际作战效果只能及素食者的1/8,这不是在情理之中吗?

血液是提供到身体各个组织的养料,因此血毒对身体各方面的影响也会很全面,让人的精神面貌各方面都处于亚健康状态;针对血毒的战斗如果长期都如此寡不敌众,那么包括高血压等各种慢性病甚至绝症有机会逐渐形成也就不奇怪了。

国际权威期刊《欧洲心脏杂志》上的最新研究表明:经常吃红肉可以使体内氧化三甲胺(TMAO)水平升高达3-10倍,而高水平的TMAO与心血管疾病,包括血栓形成、慢性肾病以及心脏损伤都密切相关。研究人员还发现,长期吃红肉也会使得肾脏对TMAO的清除能力下降。也就是说吃红肉既增加了TMAO的产生,又减少了TMAO的清除,可谓祸不单行了。

究其原因是,长期吃肉会改变人的肠道微生物,使之更易于促进肉毒碱转化为TMAO。

此外还有,近年来的研究指出,血中高半胱氨酸(homocysteine)的含量是发生心脏病最重要的因素。这种物质来自肉、奶等食物,人体自身也会生产(但人体自身造的半胱氨酸多数都分解代谢掉了)。这种东西其实是一种解毒剂,但同时它也会伴随胆固醇含量的升高。所以我们可以推断,高半胱氨酸与高血脂密切相关的原因,其可能性有二:

一,是我们从肉中摄取太多高半胱氨酸,直接导致胆固醇升高。

二,是当体内高半胱氨酸这种解毒剂升高时,意味着体内有更多毒素需要清理。

当各种毒素沉积附着于血管,造成发炎。于是机体就会从肝脏派遣出 “清理工”(胆固醇)来加以清除,以减少危害。这些派来的第一梯队“修补清理工”,就是“低密度脂蛋白(LDL)”。他们负责修补血管损伤,并把那些有害物质包裹隔离起来,这样有害物质就不会造成发炎了。

然而问题是,这些包裹了有害物质的LDL自己也回不去了。于是,肝脏再派出另一队“搬运工”来,把它们一起搬回肝脏分解处理。这第二梯队人马就是“高密度脂蛋白(HDL)”。

但问题是,我们的现代饮食中导致发炎的有害物质源源不绝,实在是太多了。来处理毒物的第一梯队(LDL)来了一批又一批,包裹好之后全部堆积在血管各处。而机体对于第二梯队(HDL)的素质要求较高(需要吃很多健康食物才能充分提高HDL水平),往往人手不够;这就导致了LDL在血管中越积越多,堵塞越来越严重,时间久了还会变硬——这,就造成了“动脉血管粥样硬化”,高血压于焉形成。

所以,人们把LDL称为“坏胆固醇”,把HDL称为“好胆固醇”,这其实是冤枉LDL了。智能的身体是不会制造出用来伤害自己的东西的。问题其实不在于LDL,而在于你自己摄入的毒素。


原因之三是:肉类脂肪中携带的酪蛋白。各项临床调查与实验研究均发现,酪蛋白能明显增加癌症、心脏病、糖尿病、肾结石、高血压等多种慢性病的患病几率。支持此论点最著名的代表学者包括营养学界的泰斗人物柯林˙坎贝尔博士(Dr. T. Colin
Campbell)。坎贝尔博士就是那位曾主持过历时二十年,动用了65万名工作人员,研究了覆盖当时中国人口总数的96%,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型的营养调查研究;其结果著作被《纽约时报》誉为“流行病学研究的巅峰之作”的《中国健康调查报告》作者。不论实验室动物试验还是其大型调查,均支持此论点。

原因之四是:长久以来,《美国国家膳食指南》都建议,每人每天的胆固醇摄取量不要超过300毫克。而世界顶级的医疗机构梅奥诊所(Mayo Clinic)更进一步指出,对于心血管疾病高风险族群,每天胆固醇摄取量应避免超过200毫克。

2016年1月6日,美国政府公布的最新一期《2015-2020年膳食指南》中,对胆固醇摄取量限比以往更加严格,不是每日300毫克,而是越低越好(”As little dietary cholesterol as possible”)。这可是来自美国政府卫生部,综合大量研究,全美最权威的定调了(有兴趣的读者不妨上美国卫生部官网(health.gov)查看《2015-2020年膳食指南》全文)。

胆固醇在哪里呢?胆固醇只存在于动物脂肪中。植物中没有胆固醇,但存在结构上与胆固醇相似的物质——植物固醇(Phytosterols)。然而,植物固醇不但不会导致动脉粥样硬化,而且在肠粘膜,植物固醇(特别是谷固醇)因为会与胆固醇竞争受体,从而能抑制身体对胆固醇的吸收。因而,植物固醇有利于防治高血压。

不过可惜,很多植物油经高温甚至氢化处理后,其植物固醇已被破坏,不再有益,甚至也变成有害了。而以“冷榨”,尤其最好是特级初榨(Extra Virgin)所提炼的植物油则完好地保留了其植物固醇。椰子油就是少数以这样方式提炼的好油之一。

总结一下:至此,我们来回应一下篇首,米歇尔斯认为椰子油比猪油还糟,仅仅因为椰子油主要为饱和脂肪酸。然而这个立论乃来自于一个陈旧而粗糙的观点。假如她有查阅过关于椰子油或者关于脂肪的众多调研数据,相信她就不会这么说了。

而之所以调查发现吃肉越多的人,心脑血管风险越大,其原因并非肉类脂肪是饱和脂肪,而是因为肉类脂肪为长链脂肪,且其中携带着各种长年累积的毒素,又富含胆固醇,以及其主要的蛋白形式——酪蛋白,这多重原因所造成的。

椰子油与肉类脂肪虽同为饱和脂肪,但其化学结构并不相同,不会对其它组织造成负担,也不会在体内囤积成为脂肪细胞,更没有携带各类毒素,不易高温氧化变成发炎源,不含有害的酪蛋白,也不含胆固醇,而且还完整地保存了可以抑制胆固醇吸收的植物固醇;当然,也就不会引起肉类脂肪及其它植物油所导致的各种健康问题了。

三、大多数食用油 Vs. 椰子油 —— 孰优孰劣?

A、过量Ω-6脂肪酸导致体内发炎,高血压

影响血压的东西很多。其中一个是饮食的脂肪,尤其是多元不饱和脂肪。我们日常食物中的不饱和脂肪酸主要分为两类:Ω(Omega欧米伽)-6与Ω-3两种。旧观点认为,Ω-6与Ω-3都是好东西;现在发现,没这么简单。确实,Ω-3能对抗发炎,是好的脂肪酸。而Ω-6呢少量的话也是好的,但大量的话却是会导致发炎的,绝不能太多。理想的Ω-6与Ω-3比例是1:1,不能超过4:1。然而,研究显示我们目前的Ω-6摄取量大约是Ω-3的15—16倍,即高达:16:1。换句话说,我们提供给体内致发炎大军的燃料,比抗炎军队足足多了1500——1600%。


那么,我们到底从哪里摄取了过量的Ω-6呢?

Ω-6脂肪酸存在于多数植物油中。例如大豆油、玉米油、红花油等等大部分植物油都主要由Ω-6脂肪酸组成。


这些脂肪中过量的Ω-6,会促使血管应激收缩,增加发炎反应,增加血小板黏性。所有这些,都在增加血压和促进动脉硬化。

不仅我们日常所食用的植物油、还有人造黄油,使糕饼松脆的油或任何包装或冷冻食品,里面都是大量的Ω-6脂肪酸。换句话说,典型的西方饮食充满Ω-6脂肪酸。而Ω-6脂肪酸促使高血压的产生。

(反之,亚麻籽、奇亚籽与鱼油都富含健康的Ω-3;但因为海洋污染,重金属汞<水银>倾向于积累在脂肪,即鱼油中,因此从浓缩鱼油中摄取Ω-3是个很有风险的途径。香港养和医院曾作研究发现,每周进食海鲜4次或以上者,头中的汞含量<5.38ppm>为素食者头中汞含量<只有0.38ppm>14

以亚麻籽、奇亚籽作为Ω-3来源则安全得多。此外,酪梨、坚果类、种籽类与它们制成的油也是很好的Ω-3来源。然而,这些油虽然健康,却未必适宜高温烹调,原因是下面将会述说的“不稳定性”。用来烹调的话一定要注意只以中、低温烹调,以减少氧化。)


关于Ω-6,还有一点值得一提的是,市场上的肉品与乳制品,大多数都来自谷饲动物。之所以畜牧业选择以玉米、大豆(通常为转基因玉米与大豆)等谷物饲养动物,是因为这样能快速养肥销售。然而这样不仅违反了动物的自然食性,更令我们在吃下动物的肉及奶制品时,同时也吃下了大量致炎性的Ω-6。例如根据研究,谷饲牛平均所含Ω-6与Ω-3的比率为:7.7:1。反之,草饲牛肉中所含Ω-6与Ω-3的比率则为1.5:1,堪称完美。

因而,不少专家都建议,如果你是荤食者,选择来自草饲动物的肉品/乳制品来代替谷饲动物来源,可以降低发炎和众多关于体重与健康问题的风险。有机的肉品可以避开农药等众多毒素,草饲的肉品则可以避开致炎的Ω-6;所以,有机草饲的肉品为最安全健康的肉品。

专家同时建议,假如你所在地区买不到有机与草饲的肉品,选择禽肉与精瘦的肉品,尤其远离肥肉,可以一定程度上避开这些风险;因为无论各种毒素还是Ω-6,都主要存在于脂肪中。这是为何越肥的肉,对健康的危害越大。而至少间歇性地选择全素饮食,也是值得提倡的一种保健形式。

B、脂肪经加热後的“不稳定性”也导致体内发炎

我们平常食用的含大量不饱和脂肪的植物油事实上一般并不适合高温加热,特别是用油煎炸食品。因为高温的油锅很容易使它们氧化(导致食用油发生交联、环化、双键位移、碎片化和聚合作用),有些氧化後甚至变成致癌的芳香族化合物。

这些垃圾、毒素也很容易附着于血管,造成发炎——这意味着体内有更多毒素需要清理,而清理的过程正如上述——更多LDL进入血管工作,HDL又不够,导致阻塞。

因而,这些植物油经高温氧化,也成为了这些毒素的其中之一大源头。

近年来很多医生们都建议,特别要减少不饱和脂肪的摄入量,正是因为不饱和脂肪容易被氧化和被自由基破坏。

要想最大程度地减低食用油被高温氧化之害,如前所述,是选择以“冷榨”(Cold Pressed),尤其最好是特级初榨(Extra Virgin)的食用油,因为这些油不容易被高温氧化。而椰子油与橄榄油都是这类油。


四、植物饱和脂肪 Vs. 植物不饱和脂肪 Vs. 动物脂肪——一次对决实验

基于椰子油的风潮,英国著名的老牌传媒BBC电视(英国广播公司)的“相信我,我是医生”节目组决定做一个实验,看看椰子油到底真的是超级食品,还是垃圾食品。

他们把志愿者分为3组:

第一组连续4周每天都要吃50克的高质椰子油;

第二组连续4周每天都吃同样数量的高质橄榄油;

第三组连续4周每天都吃未加盐的黄油(即奶油/牛油,是用牛奶加工出来的固态油脂,属于最为优质的动物脂肪)。

所以,我们可见这组实验的选材可不是随便选的。这三种脂肪分别代表了大家所认可的:

最优质的植物性饱和脂肪;

最优质的植物不饱和脂肪;

最优质的动物脂肪。

在志愿者开始试验前,他们先采了他们的血样,特别是他们体内的LDL和HDL的水平。因为这两项指标对心脏病风险指数最重要,特别是总胆固醇除以好胆固醇得出的比例,这一数字最好在4以下。

试验的结果令人吃惊。结果显示:

吃黄油的这组志愿者,坏胆固醇(LDL)水平上升了大约10%,好胆固醇(HDL)上升了5%。坏胆固醇增长是好胆固醇的2倍,可见动物脂肪摄取越多对健康危害越大——最优质的动物脂肪尚且如此,那么其它的动物脂肪您就想都别想了。

吃橄榄油的这组志愿者,坏胆固醇水平略有下降,好胆固醇水平上升了5%。可见橄榄油不愧为不饱和脂肪中最好的脂肪之一

这里顺便一提,橄榄油对健康的益处,还取决于橄榄油中多酚含量的高低。如果橄榄油多酚含量高,对心血管就有好处;如果含量低,就不好。这是因为多酚能抑制橄榄油的氧化,促进机体对橄榄油的吸收利用,有利于心血管健康。

而Extra Virgin(特级初榨)的优质橄榄油中,多酚含量高,反之普通橄榄油中多酚的含量就很低。假如上述实验中采取的橄榄油并非优质橄榄油,相信实验结果就不会这么喜人了。

好了,相信读者现在懂得,选择优质橄榄油确实是物有所值的了。不过在各位打算购买优质橄榄油之前,请先继续看完这个实验的完整结果——

最令人吃惊的则是吃椰子油的这组试验者,不但他们体内的坏胆固醇水平没有上升,他们好胆固醇水平激增了15%,是优质橄榄油的3倍。这让参与该试验项目的医生们也对这一结果感到意外。不过当然,那些医生感到惊讶,但读者您看了我们以上其它章节的资料,就一点都不会觉得惊讶,反而觉得这是必然的结果了。


其实不仅高血脂,高血糖也与脂肪的好坏有关。研究人员发现,摄入精炼油过多易使人患糖尿病。她们给试验动物喂含大量聚不饱和脂肪的日粮,结果它们就得了糖尿病。但只要减少这些脂肪的摄入量,这些动物也可以扭转 Ⅱ 型糖尿病。

反之,椰子油不但稳定,而且其中链脂肪酸不会导致血糖问题,因为椰子油的代谢不需要胰岛素帮忙,所以不会导致血液中的胰岛素水平飙升。事实上有研究已经证实,将椰子油加入糖尿病及前驱糖尿病患者的日常饮食,有助于稳定体重,这样就可以显著降低您患上成人期发病的 II 型糖尿病的可能性。

五、椰子油有助于防治的健康问题

1、【椰子油的超级疗愈功效】椰子油不会导致体内发炎,从而能避免众多健康问题;这点我们从上述已经了解其机理了;但要说到椰子油还能有助于防治众多大病小病慢性病,这就未免太神奇了吧?如果椰子油真是如此“超级”的食品,那么,其原理在哪里呢?

原来是这样的,一般而言细菌和病毒外面都包着一层细胞膜,而中链脂肪酸因为与构成病毒脂性外膜的脂肪酸很相近,因此易被病毒吸收来利用。然而,这就使病毒外膜变得柔弱,最後破裂,病毒也就被杀死了;包括有抗药遗传性的超级病毒,都很难对这样的机制形成防范能力。打个通俗的比方就是:扮成敌人的样子,混进敌人城内,然後大开城门,敌城就被攻陷了。

事实上,人的皮肤就会分泌中链脂肪酸以抗菌,母乳中大部分的饱和脂肪都是中链脂肪酸的形式,以协助消化、帮助维持血糖浓度,并保护婴儿不受有害微生物的侵害。这些具有抗菌、抗病毒、抗微菌、抗寄生虫特质的重要脂肪酸,支持着婴儿尚未发展完全的免疫系统;事实上如果没有这些特殊的饱和脂肪,孩子成长期可能会有各种问题,他们会出现营养不良与抵抗力差的状况。而当哺乳中的母亲使用椰子产品後,母乳中的中链脂肪酸浓度就会明显的得到增加,从而更有利于婴儿的成长。

动物实验也发现同样的情况。在喂食已经怀孕、分泌乳汁的动物饮食中,分别添加长链脂肪酸(植物油)及中链脂肪酸(椰子油),在动物的存活于成长率上会出现明显的差别。喂食中链脂肪酸後生出的小动物,成长较快、较健康,存活率也高很多。

由此可见,中链脂肪酸对人体健康而言意义重大。

不说您可能不知道,不少名人都声称平日有吃椰子油,例如著名好莱坞影星安祖莲娜˙朱莉,尽管她既年轻又健康,但几乎每天早晨她都在早餐中吃一汤匙椰子油作为保健。


2、【椰子油被证实能防治的健康问题】事实上早在1980年,研究人员就发现,椰子油对消化道(从嘴到直肠的整条消化路线)发生的各种炎症和溃疡都有一定的疗效。此後临床发现椰子油可以防治的疾病越来越多。

根据一众针对椰子油的研究发现,椰子油有助于防治的慢性病包括:II型糖尿病、气喘、动脉粥状硬化、高血压、关节炎、阿兹海默症、自体免疫疾病、肠道疾病、肝病、肾病、前列腺肥大、香港脚、糖尿病引起的坏足,甚至癌症,椰子油都能有效减轻症状,使之容易恢复常态。(菲律宾大学医药学院名誉退休教授孔拉多˙戴瑞特医生 Dr. Conrado S. Dayrit)

就连癌症也能?是的。例如1987年Lim-Sylianco发表一份50年的文献回顾显示椰子油的抗癌功能。在以化学方式引起大肠癌和乳癌的研究中,椰子油比不饱和油更具保护作用。吃玉米油者有32%得大肠癌,而吃椰子油者只有3%得大肠癌。

同样地,研究还发现喂食不饱油的动物发生较多癌症。这都显示了不饱和油具有抑制甲状腺功能及抑制免疫力的负面作用,而椰子油则相反。(Cohen et al.1986)。

而椰子油有助于改善的其它健康问题还包括: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提升免疫力、改善消化力及营养吸收、减肥(是的您没听错,时下流行的“生酮饮食法”就是依据此特性)、稳定血糖、预防骨质疏松、预防龋齿、抗菌(包括真菌)。


3、【椰子油的抗病毒】椰子油的以上作用恐怕还并不是泛泛之言。椰子油内含的MCT(中链脂肪酸)可杀死的细菌种类繁多,包括链球菌(喉咙感染、肺炎、鼻窦炎)、葡萄球菌(食物中毒、泌尿道感染)、奈瑟氏菌(脑膜炎、淋病、骨盆发炎疾病)、披衣菌(生殖器感染,结膜炎,肺炎、牙周炎),以及幽门杆菌(胃溃疡)。除此之外,至少还有十几种病原性病毒,据研究可被月桂酸(椰子油中的主要成分)消灭。(布鲁斯˙菲佛博士 Dr. Bruce Fife)

其中一个案例是,一位女士发现自己得了流感,专家建议她每餐在温橘子汁中混合2—3汤匙椰子油喝下去。头一天,病情仍然严重,这是流感的普遍症状。第二天开始好转,第三天症状完全消失。病人也很觉意外。要知道人们患一次流感,通常自少得辛苦一两个星期,甚至更长呢。此例说明,椰子油的确是天然的抗细菌、抗病毒的食品。

我们还知道,抗生素是一把双刃剑,使用抗菌药会把病菌和有益细菌一齐消灭。例如肠道有益细菌可以抑制假丝酵母菌(Candida)的生长。如果这些有益细菌被杀死,而不会被抗生素杀死的假丝酵母菌就会大量繁衍,造成多种顽固的消化道疾病等各种病症,因此服用抗生素时要同时服用抗酵母菌药物等。然而食用椰子油以代替抗生素,就不会发生这样的问题。可见,椰子油不仅高效,而且更安全无副作用。

4、【逆转老年痴呆症及其他健康问题】老年痴呆症,学名为“阿兹海默症”,常被医学界称为“第III型糖尿病”。此病西医无药可治,通常只能随时日慢慢变糟,直至死亡,就像美国前总统李根。而平日我所看到的主流对治资料,无非是多运动、多练脑,多吃蔬果少吃肉这类老生常谈。收效较慢,要老人家完全做到也不容易。

老年痴呆症此後不再成为绝症,得益于《阿兹海默症有救了》这本书,把椰子油对阿兹海默症的奇效带进了广大公众的视野。


《阿兹海默症有救了》是由美国医生玛莉˙纽波特博士(Dr. Mary T. Newport)所著,很厚的一本书。医生详细地记录下她怎样结合健康饮食(低碳饮食、吃粗粮、尽量吃有机食品),用椰子油把她患了重度老年痴呆症的丈夫逆转了!

而其机理是,椰子油代谢产生的酮体可以突破大脑细胞屏障,进入大脑清理粥样斑块,并给脑细胞提供“酮体”这种优质能源(酮体代谢不会产生大量自由基)。

(值得一提的是,纽波特医生的丈夫不但成功逆转了阿兹海默症,并且几年来在吃了那么多的椰子油後,反而轻了15磅,而且血脂水平也获得了大幅改善。)

不仅这一个重点描述的典型案例,书中还列举了一大堆类似的成功案例。在他所临床研究的184个案例中,各种综合改善达到91%(167人),当中并不全是与失智症(阿兹海默症为失智症中主要的一种)相关的疾病,还包括其它疾病例如:周边神经病变、车祸昏迷的植物人、皮肤萎缩症、青光眼、癫痫、帕金森、亨廷顿症、脊髓侧硬化症、低血糖症等等。书中并且摘录了很多患者的成功经验分享。还有,让人感到意外的是,书中案例提到椰子油对患失智症的狗狗居然也有效!只是要注意分量,不然狗狗也会腹泻的哟。

纽波特医生并不是唯一提倡用椰子油治疗老年痴呆症的医生。譬如这本布鲁斯˙菲佛博士所著《大震撼!失智症有救了》获得了美国鹦鹉螺图书奖银奖——不错,说的也是椰子油。


又譬如一本名为《初榨椰子油和阿兹海默症——老年人护理的全面指南》(Virgin Coconut Oil and Alzheimer’s Disease——A Holistic Guide to Geriatric Care)的小书,也集结了10个通过椰子油逆转老年痴呆症的案例。


这本小书的简介说道:

在这本书中,我们研究了阿兹海默症的问题和原因。我们研究了饮食干预的有力证据——从椰子油开始。

我们给你们带来了10个不同家庭的故事。他们通过在饮食中加入椰子油来减少或逆转老年痴呆症。这十个故事案例,代表了数以千计获得了类似疗效的患者。我们提供关于椰子油的使用和类型的指导方针,以及其他非药物类补充剂的建议,用于全面的老年护理。

我们的目标受众,是数以百万计的护理人员,他们正在照顾我们的老年人,而他们会发现很难从他们的医生或没有在这些领域接受过培训的医疗专业人员那里得到这些信息。

事实上,知道椰子油能逆转老年痴呆症的人们已经越来越多了。譬如在这个网络时代,只要Google一下,即可找到不少民众个人发表的经验,也同样是用椰子油,或者另外再加硫辛酸等一些营养补充剂,成功逆转了亲人的老年痴呆症。(椰子油和硫辛酸、虾青素皆是属于极少数能够突破血脑屏障,从而进入大脑达到抗氧化作用的物质。)

无论国内国外类似的案例都不少。

例如一位分享者说道,他不仅天天吃,也给妈妈吴桂兰服用,并送给所有公司董事会成员。他说:妈妈最爱吃椰子油煎葱油饼,使用2—3个月後,最近突然叫出了儿子小姑婆的名字。他说:“妈妈好几年都不会叫小姑婆名字了。”

而他朋友的妈妈在每餐服用3-4匙椰子油後,眼神已可聚焦,也证明椰子油真的可改善老年失智的问题。


纽波医生特接受电视媒体采访

顺便提一下,《阿兹海默症有救了》书中还提到了其他的研究者发现,有病患在实行椰子油生酮饮食後,大脑肿瘤在短时间内即能萎缩高达80%,还提及一位65岁病患在实行生酮饮食两个月後,身上的肿瘤就萎缩到无法用正字放射造影或核磁共振扫描观察了。能产生这种卓越效果的原理是:大部分的癌细胞都无法使用酮体(脂肪所产生的能源)。

书中的疗法和“生酮饮食”的剂量类似,是逐渐加到每天每餐随餐喝三汤匙(分散在各餐後能量充足时摄取,能产生较多的酮体),睡前再来2汤匙。这里提一下,事实上纽波特医生是用MCT油和椰子油混一起给他先生摄取的。MCT油,是从椰子油中提取的中链脂肪酸油。椰子油中50%为中链脂肪酸(MCT),即其主要的有效成分。MCT油是把这部分提取出来,也就是高浓度了。MCT油的特点是功力强、见效快,但作用不持久——太快了。一个半小时就到达顶点,三小时就全部代谢光光。而且它比椰子油更容易出现腹泻(因为身体用以代谢脂肪的酶不充足)。

因此,後来纽波特医生在给丈夫的油,每一餐的剂量,都是以4茶匙(20毫升)的MCT油(超过20毫升他丈夫就腹泻了),加上3茶匙(15毫升)的椰子油,混合一起摄取的。如此每天3次随餐摄取。头一年是每餐7茶匙(35毫升),一年後加到8茶匙(40毫升),再几个月後加到9茶匙(45毫升),此後固定下来,每餐9茶匙(即3汤匙),再加上睡前六茶匙(即2汤匙,30毫升)。

5、【关于“生酮饮食”】既然前文提到“生酮饮食”,这里顺便提一下以防误导。时下流行的“生酮饮食”是完全用脂肪来替代碳水化合物的。但2018年8月16日发表在《柳叶刀公共卫生》杂志上,一项追踪了25年来超过15,000美国人饮食习惯的大型研究认为,过高和过低的碳水化合物摄取,长久来看可能都不利于健康。该研究分析还发现,对于低碳饮食,更重要的是蛋白质和脂肪的来源。用动物来源的蛋白质和脂肪替代碳水化合物,包括牛肉、羊肉、猪肉、鸡肉和奶酪,会导致更大的死亡风险。相比之下,用植物来源的蛋白质和脂肪替代碳水化合物,例如用蔬菜,豆类和坚果来代替淀粉类食物,会降低死亡风险。

这个大规模调查能细致地注意到摄取不同来源脂肪的效果截然不同,这点十分难得!但其实还可以再细致些,即其实摄取不同的碳水化合物,效果恐怕也是截然不同的。安东尼·威廉(Anthony William)所著《医疗灵媒》中就提到,真正有害的,其实是带麸质的碳水化合物,尤其是小麦制品(即面包、粉、面等面食类)。而那些未经加工,带着纤维,非以小麦为原料的碳水化合物,例如红薯、土豆等,都是很有益于健康的(经油炸的薯条例外)。

2010年参加国家健康和营养检查调查的24,825人中低醣饮食与任何原因造成的死亡风险之间的联系。此外,研究人员还研究了低碳水化合物摄入量与冠状动脉心脏病、脑血管疾病(包括中风)和癌症死亡风险之间的关系。

这项研究发现,平均而言,研究参与者为47.6岁,他们的碳水化合物摄入量按百分比计算。马齐尔•罗兹教授及其同事跟踪参与者的平均时间为6.4年。 

根据他们的体重指数(BMI),参与者也被分类为肥胖和非肥胖。在该研究的第二部分中,研究小组对前瞻性研究的大型荟萃分析研究了相同的关联,这些研究总结了近450,000名参与者,他们的平均追踪时间为15.6年。 

总体而言,使用调查数据进行的分析发现,食用碳水化合物最少的人过早死亡的可能性高出32%。此外,低碳水化合物消费者死于冠状动脉心脏病的可能性升高51%,死于脑血管疾病的可能性升高50%,死于癌症的可能性升高35%。这些结果在年长的非肥胖人群中最为强烈。

此外,专家还认为,因为“生酮饮食”会摄取大量的脂肪,而即使是如椰子油这样的优质脂肪——只要是脂肪,就需要由肝脏来代谢。然而我们的肝脏原本就已在为现代饮食中的各种毒素而疲于奔命了,再增加大量的脂肪无疑会给肝脏增加额外更大的负担。这并不利于健康,因而并不推荐。生酮饮食法最初是由Atkins医生倡导的。Atkins医生72岁时去世了,因摔跤引起脑部创伤,医生发现他有心脏病高血压。《医疗灵媒》认为,高血压其实恰恰和肝脏的不胜负荷密切相关。

这一节,我们以一个研究案例作为总结:南太平洋的瑙鲁岛居民长久以来主要食用香蕉、薯类和椰子,当初的调查发现,他们不易得糖尿病。然而後来他们收入增加了,就改吃精粉、沙糖和精炼油,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现在那里30—64 岁的岛民中有一半人患糖尿病了。

如果您正在实行“生酮饮食”,或者还是大蒜实行“生酮饮食”,请一定要看看下面这篇链接文章。高脂低碳饮食最大的坑就是“初期好转”,只有经历足够长时间的大型长期研究,才会发现问题:

“生酮饮食”是个坑!初期貌似好转?长期不堪设想!

6、【椰子油与椰子水,逆转视力退化】由布鲁斯˙菲佛博士(Dr. Bruce Fife)所著《终结视力退化!椰子油生酮饮食法》,则详细提供了椰子油对于糖尿病,以及椰子油与椰子水均对于视力退化并各种眼部问题杰出的疗愈效果的临床研究证据(方法是:当眼药水来滴或者直接喝)。


椰子油能够疗愈眼睛问题的原因可以推断正如上所述——椰子油的中链脂肪酸是极少数能进入脑部提供能量并消灭自由基的物质,所以自然地,处在脑部的各器官也能从中获益。然而书中案例提及椰子水亦有此疗效,这就神奇了!

事实上还不只如此,有个研究为了检验椰子汁及Mauby(鼠李树皮所制成的热带饮料)对于改善高血压是否有效,研究人员测量28名受试者的血压持续2周,在这期间不予改善,接着在改善期间也测量血2周。之後受试者被分成四组:一组只喝瓶装水;一组喝椰子汁;一组喝Mauby;最後一组则是混合椰子汁及Mauby。每位受试者每天皆饮用2次指定的10盎司饮料。尽管瓶装水、椰子汁及Mauby的差异很容易分辨,受试者不被告知他们喝的是哪种饮料,也不知道这些饮料具有能够降低血压的作用。研究发现,在椰子水组中,71%的受试者收缩压明显减少许多,29%的受试者舒张压也大幅下降;饮用Mauby或混合饮料的组别也获得大幅的改善。

综合上述书籍及各种研究案例,似乎不少椰子油所具有的功效,椰子汁/水也有!虽然此中机理尚不明确;不过这绝对是个好消息!只要简单地把纯椰子水当作日常饮料,即可令身体大大获益。事实上,《医疗灵媒:改变生命的食物》中有一个章节也专门叙述椰子对于健康各方面的诸多好处,此中当然就不止于椰子油,也包括椰子水了。书中在对酪梨(牛油果)和椰子的描述中,都提到了它们对治疗阿兹海默症有帮助;并且在对椰子的描述中,还提到了能改善眼疾。


以下则是关于眼部疾病的其它几点研究成果:

◆波士顿的研究发现,食用升糖指数超过平均值的食物(例如面食、白糖等),将使受试者出现晚期黄斑部病变的机会增加49%。

◆医学界还发现,大约有50%的糖尿病患者,最终会出现神经方面的损伤,包括视神经。

◆医学界还认为,老年痴呆症(阿兹海默症)事实上可称为第III型糖尿病。

◆日本还有研究显示,罹患阿兹海默症患和青光眼密切相关,只要罹患了其中一样,罹患另外一样的几率都会是普通人的4倍。

换句话说,高血糖和脑部衰退、眼睛衰退此三者都密切相关,此中饮食的影响很重要。

而椰子油(可能还包括椰子水),却可以稳定血糖以及保护、修复因胰岛素阻抗所造成的各种损伤,甚至还可以让细胞新生,对于逆转上述症状以及各种相关的退化性疾病都有着杰出的效果——不论是对于(因糖尿病引起)不能愈合并日益严重的坏足,还是脑部和眼睛的各种问题。

关于椰子油对治糖尿病及其併发症的研究,白泽卓二博士所著《糖尿病的救星!椰子油饮食疗法》(左下图)有更为详尽的说明。顺便地,书中同样提及了椰子油对失智症以及肥胖的疗效。这里我们就不再啰嗦详述了。


椰子油/水治疗眼部疾病的方法有两种:

1、将椰子油或椰子水放进眼药水瓶中,当眼药水来滴就行了。

2、椰子水的话也推荐放在洗眼杯中(通常可容纳15ML),然後将洗眼杯置于眼睛上,并把头向後仰,如此一来,睁开的眼睛便能够充分地浸泡在椰子水中。一只眼结束後,再换另一只眼重复相同的步骤。当双眼皆浸泡过椰子水後,建议躺下来用很湿润的毛巾敷眼睛十分钟。

书中详细描述的案例中,对治青光眼用的是椰子油、对治白内障用的是椰子水,对治干眼症用椰子油与椰子水都有。不过理论上而言,不论椰子油或椰子水都应该对各种眼部疾病有效。

书中并提及健康饮食、适量运动及周期性饮水断食法(断食并且期间大量喝水)对健康的重大意义。

注意:不同于椰子油能长期存放;如果是新鲜而没有作防腐的椰子水,就算密封冷藏,通常也只能保存几天,比较容易变坏,由于洗眼睛的用量很少,因此建议可以将剩余的椰子水喝掉,或冷冻起来,以供日後使用。

7、【保护牙齿】《医疗灵媒》中提到椰子中的化合物具有强大的抗菌、抗病毒与抗真菌特性,有助于抑制牙龈疾病,建议在用牙膏刷牙和漱口後,在牙刷上抹点椰子油,刷在牙齿与牙龈上,能形成一层防菌的保护膜,有助于抑制牙龈疾病。

网上有些人分享说照此做後,都发现效果很好。例如其中一则:

“我于是在睡前刷牙(及用牙线)後也照此来做。神奇了!以前早上起来漱口前是有口臭的。用此方法後,早上起来居然再没有口臭了。


8、【治愈皮肤炎症及体内寄生虫】有资料显示,波利尼西亚妇女食用传统的以椰子为主的膳食时,不会被酵母菌感染。以食用精炼油为主的人才较可能有酵母菌感染、皮癣、脚癣等皮肤病。

印度人还将椰子油糅入头皮以驱除头虱。可见椰子油可以驱除(至少抑制)各种寄生虫。

关于椰子油对皮肤炎症的疗效,其中一则案例是这样说的:有一位女学生开始得了阴道炎,後来发展到皮炎、皮疹,用了多种抗生素都无效。後来她得知自己得了全身性的假丝酵母菌感染。她听从医师指导,从膳食中去掉了糖,并服用从椰子油中提取的辛酸,这些病就好了。

数据说大概有75%的妇女曾经得过阴道炎,但是如果上述酵母菌没有被抑制,就会造成生殖道感染、口腔炎等全身性疾病。男人和女人都可以被这样感染。  

治疗酵母菌感染最有效的非药物物质是从椰子油提取的辛酸。将辛酸与椰子油或维生素E油混合使用,在数日内就可以治愈这种病。月桂酸(椰子油中的主要成分)和其他中链脂肪酸可以杀死有脂肪膜的细菌、酵母菌和霉菌,并且看来对有益的细菌没有损害。现在药房中已有作为膳食补充剂出售的辛酸胶囊卖了。

这是另一则案例:“去年夏天,我的脸额有两块地方忽然起了红斑,会养。皮肤科诊断可能是日光皮炎,皮测後发现原来是某只新换的洗发精引起的。问题解决一年後,没想到今年夏天太阳一晒,同样地方皮炎又起了。这下不关洗发精事了。恰我在图书馆一本介绍优质食用油的书中看到其中一章,谈及美容师用椰子油来护肤;我想到椰子油既然可以抗菌兼润肤,那于是也把椰子油当搽脸油来搽脸。奇迹出现了——红斑很快就消失了!而且此後再也没有重现。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有研究显示涂抹椰子油对湿疹无效,并可能对此有负向作用。

中链脂肪酸不仅有杀死微菌的能力,还可以驱除消化道,包括肠道内的寄生虫,有助于维持消化道内的健康环境。

比如有研究提到,贾第虫(一种常见的易被人类感染的寄生虫,其症状多是消化道症状和全身不适、发烧等因而常被误诊)不能耐受中链脂肪酸。每日食用椰子或椰子油可使贾第虫在人体内无处存身。


9、【美容功效】顺便提一下,事实上,波利尼西亚妇女从来就用椰子油来涂抹皮肤和头髪。据说虽然经受烈日晒,海风吹,她们的皮肤仍然柔软光滑;因为椰油无化学物质加工污染,而又同时具备保水润肤与天然抗氧化的作用。

包括生理学家、生物化学家 Ray Peat 博士在内的很多专家认为,椰子油可以让皮肤看起来更显年轻,认为当椰子油被皮肤和结缔组织吸收之後,就有助于让您的结缔组织变得强壮和柔软,从而淡化细纹和皱纹,它同时还可以帮助您去除皮肤表层的死皮细胞。

不过,基于尽量低脂的原则,我们其实并不建议在皮肤上涂抹油脂,因为这些油脂立刻就会通过皮肤进入身体,增加了身体的脂肪摄取量。如果您认为人必须要额外摄取一点脂肪,那请放心,事实上人即使一辈子采取“无脂饮食”都不会缺乏营养;蔬果中都有一点脂肪(包括 Omega 脂肪酸),那就足够了。请试想想,人和猩猩、猴子的身体结构是一样的,同为灵长类动物。猩猩猴子有需要额外摄取脂肪和蛋白质吗?不需要。详细请点击阅读以下三篇:

※《健康误区(37)- 健康油脂和脂肪的迷思

※《健康误区(44)- 大脑是脂肪组成的吗???

如果您比较关心皮肤和容颜,以及保持年轻,以下链接三篇文章请不要错过:

如何重新拥有婴儿般的皮肤

衰老的真相(逆龄解密)

皮肤问题的原因和疗愈(脂溢性皮炎、酒糟鼻、荨麻疹、老年斑、硬皮病、硬化性苔藓、湿疹、牛皮藓、狼疮、皮炎、蜂窝织炎、光化性角化病)


六、如果您打算试试椰子油……

1、【椰子油的保健服用标准】:最基本的建议是用椰子油代替其它烹调油食用。无论是病毒还是细菌造成的疾病,椰子油都有防治作用而无其它不饱和油的副作用,在许多几千年来都在食用椰子油的民族中,都找不到椰子油有害的证据,所以可以放心食用。

由于椰子油是饱和油,烹调加热不会产生自由基。而其发烟点为350华氏度(177℃),虽然其抗氧化能力强,还是不建议经常性烹调高于此温度。使用椰子油烤制面包、松饼或烹调时,炉温可高于此温度——由于食物的湿度,内温仍可低于100℃。

此外重申一下,我们不建议“生酮饮食法”。生酮饮食法可能会为消除某些疾病带来短期的利益,但根据上面提到的大规模调查,以及这个事实:只要是脂肪,都需要肝脏代谢。而我们的现代饮食每餐都在给身体摄入大量的毒素,我们的肝脏已经为此疲于奔命;大量脂肪会为肝脏带来额外巨大的负担。因此,并不推荐摄取太多脂肪,尤其不推荐在饮食外额外摄取——哪怕是椰子油这样的优质脂肪。切记“生酮饮食法”创始人的教训。详细请看这篇:《“生酮饮食”是个坑!初期貌似好转?长期不堪设想!

根据之前我们谈到椰子水之于健康的很多疗愈作用和椰子油极相似,建议您可以多喝椰子水,而椰子水不会对肝脏造成负担。

值得一提的是,不少人(通常一家人里会有一两个)可能不喜欢菜式中加进椰子油的香味;这样的话,可以买标注已经经过“过滤”(Filtered)或“去味”(Deodorized)的椰子油。或者您可以先购买一小瓶椰子油尝试用来烹调,如果不能接受,就只用来作凉拌与面包酱用,而改用去味的椰子油作烹调用。

2、【椰子油的保存】:椰子油的融点是23℃,在这温度之上,它是液体;低于此温度是白色糊状物。椰子油性能稳定,不需冷藏保存。它在常温中至少可放置2—3年。此外,用椰子油制做的食品也可以放得较久而不易酸败。

3、【结语】:★椰子是南亚和南太平洋诸岛居民(如玻利尼西亚人和美拉尼西亚人)之必备食品。椰子油既用于烹调食物,同时也作为有效药物而久享声誉。

★印度传统草药 Agurvedic 的一些药方中,椰子油是重要的成分。

★在中美洲的巴拿马,病人为了治病整杯地喝椰子油。

★菲律宾人称之为「瓶子里的药店」。

★在非洲的尼日利亚等地,与椰子油相近的棕榈油(同样含大量中链脂肪酸)被列为治疗各种疾病的验方。

★泰国、菲律宾、印度、斯里兰卡等地世世代代的居民都主要将椰子油作为食用油,并且大量吃椰肉,健康极桂。他们甚至让初生婴儿喝椰子水,来补充母乳不足,婴儿断奶时,亦以椰青肉作为主食。

在所有生长椰子树的地方,当地居民都熟知椰子的治疗能力,而世界其他地区是直到近来才有所认识。

事实上,如果您网搜关于椰子效用的研究著作,可谓丰硕。西方世界中研究脂类的专家早就知道这种独特油类的医药用途(椰子油中饱和脂肪达到92%,中链脂肪酸达65%,其中含月桂酸48-50%、辛酸8%、癸酸7%、己酸0.5%。这些脂肪酸都有杀菌作用。它们在乳脂和酥油中只占3%,大部分其他植物油也都很少含有这类优质脂肪)。

在医院里,以椰子油给有消化和吸收障碍的病人服用,也普遍喂给难以消化其他油类的婴儿。

和其他油脂不同,椰子油能够防治多种退行性疾病,并且支持和加强人体免疫系统,而并未增加人体胆固醇,甚至还有助于减肥,它是世界上唯一的低热量油类。

如果仅仅因抱住一个陈旧的观念,就放弃了如此丰硕的研究成果,那恐怕就有点“一叶障目”,太可惜了。

如果您对椰子油仍有疑虑,那不妨在食用的日子里密切留意着血压,那自然就一清二楚了。

(全文完)



后来补充:后来又看到网上对椰子油有正反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我挑出其中看起来最为学术、专业的一篇,觉着这篇更为严谨。其最后的总结如下:

月桂酸约占椰子油中脂肪酸的一半,详细的研究表明,月桂酸对椰子油的许多特性起着重要作用。椰子油的甘油三酯结构使椰子油比其他以长链脂肪酸(LCFA)为主的植物油能更快地被消化。在正常饮食中,摄入的大部分月桂酸通过门静脉直接输送到肝脏。虽然乳糜微粒中可能发现少量的月桂酸以甘油三酯的形式存在,但在磷脂中没有发现。与这些特性一致,椰子油尚未被证明会导致心血管疾病和动脉粥样硬化。

月桂酸通过被动扩散迅速地通过线粒体膜转运,不需要肉碱辅助转运。月桂酸在肝脏中以多种方式迅速代谢。两种酰基辅酶A脱氢酶能迅速氧化月桂酸。月桂酸可代谢为酮体,酮体是体内肝外器官如大脑、心脏、肌肉的重要能量来源。在所有脂肪酸中,月桂酸对脂肪积累的贡献最小。月桂酸的这些性质与椰子油是一种非育肥能源的观察结果一致。

在所有饱和脂肪酸中,月桂酸对革兰氏阳性菌、某些病毒和真菌的抗菌活性最强。这些化合物具有独特的之处在于它们能够避免微生物产生耐药性,这可能是由于它们的多种作用,包括破坏细胞壁和干扰细胞信号和转录。事实上,在所有单脂肪酸甘油酯中,单月桂酸甘油酯具有最强的抗菌活性。它可以作为一个完整的化合物,也可以在水解后释放月桂酸。基于单月桂酸甘油酯的专利和商业产品很多。

椰子油有许多有益的作用。这篇关于月桂酸的综述为椰子油的许多有益作用提供了理论支持。最后,由于MCFA(C6-C12)表现出与LCFA(≥C14)足够不同的代谢和生理特性,在使用术语“饱和脂肪酸”时应指定链长。

想看完整原文的话,可以点击这篇《椰子油中月桂酸的性质及其意义》。




声明一下呵,此文是我所编,但我不是专业人士,也不卖油(想想如果卖油的干嘛反而建议不要实行“生酮饮食”呢)。事情源于我苦于母亲明显有脑力衰退现象,看似老痴症前兆,后来在本地图书馆看到了一本书《阿兹海默症有救了》(图书馆里还有另一本介绍用椰子油疗愈眼睛疾病的书),于是就都借来阅读,并开始广泛网搜各种关于椰子油的资料。最后得出的结论,用椰子油代替其它食用油会是个好方法。所花的大量时间和精力不要浪费,何不用来分享更多人呢?所以我把所有资料整理而成了此篇。

我家目前已经用去味的椰子油作为食用油有半年了。家人的健康很好,结合其它健康食疗方式,父母的三高指数都有所降低,母亲的脑力我也明显感到回复了不少。

但我仍不建议用《阿兹海默症有救了》以大量摄取椰子油的方式来治疗老痴症,因为我已找到了更好而且无副作用的方法。不过那是另一个话题了,如果有需要此建议的网友可以联络或留言给我。


本博其它相关阅读:

【荐】健康问题一直好不了?相信我!试试安东尼自然疗法吧!》(推荐!)

【多例】人类自然寿命为150岁以上,想做到?看这里!》(推荐!)

英国记者——每天三升水后的惊人变化》(推荐!)

当徐嘉博士、杨定一博士和安东尼疗法不一致时,我听谁?

清理心灵,疾病就能自愈无需安疗吗?信念创造实相,垃圾食物也能变好吗?

古人短寿的主因:忽略了水果之于健康的关键性?》(推荐!)

科学证实——人的身体机构最适于吃新鲜蔬果》(推荐!)

神了!这样科学饮食来减肥 不挨饿 无需运动 还不反弹》(推荐!)

纽约时报》保健畅销书冠军 数百万人亲证力挺 灵媒写的!》(推荐!)

关于西芹汁和蔬果会否寒凉,以及农残、热量、光敏、排毒反应等问题》(推荐!)

葡萄糖胺+軟骨素对关节炎真的有效吗?

根治【高血压】关键在“肝” 中医竟和安东尼疗法神吻合了!》(推荐!)

方法正确 癌症疗愈率是很高的 给癌症病人的建议》(推荐!)

蔬果汁导致低血压?大可放心!谈几种低血压成因

别混淆了正确自然疗法与林海峰疗法 差别大了

钟南山年轻30年秘诀 每天水果350克 你达标了吗?

铁证:【糖尿病】的成因不是糖,而是脂肪!》(推荐!)

导致骨疏与癌症 我们远低估了牛奶的危害 – 癌症基金会》(推荐!)

动脉斑块随『蛋黄龄』指数上升 蛋协却每年巨额宣传健康》(推荐!)

提到转基因有害还是无害,绝大多数人都忽略了这点》(推荐!)

纯素食者的血液抗癌能力是荤食者的8倍

回复关于西芹汁的14条质疑

有一个非常好的公益群,“自然疗法全身心灵整体疗愈”群(无广告)。专门分享用自然疗法防病治病养生:包括自然疗法,食疗养生,修身,灵性探索,情绪排毒等,内容非常的实用,精彩,落地。合适修行和养生中不同层次的朋友。欢迎有兴趣的朋友加入。

因为自然疗法群已经超过200人,不能直接扫码加入,可以掃碼以下个人微信来加入自然疗法群。添加时请注明想进群:

undefined

科学研究 – 人类的身体机构属植食性动物,不适于食肉





科学研究 – 人类的身体机构属植食性动物,不适于食肉


我们的祖先一直都是吃肉的,难道不是吗?不,经过许多近代的研究探讨,科学家们得到的结论是,早期的人类,除非是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否则他们是只吃蔬果而不吃肉类的。直到後冰河时期,他们平时所需的水果、坚果与蔬菜不敷所需,为了活命,才开始吃动物身上的肉。

直至过了冰河期之後,吃肉的习惯却延续了下来。这或许是出自需求(如住在北极的爱斯基摩人)、习惯、环境,或由于缺乏适当的知识。

然而,历史上仍有许多个人与团体,或基于宗教的原因,或认为单纯的食物对于身体、心灵的净化有著重大影响,而成为素食主义者。

人类吃肉合乎自然吗?科学家们知道任何动物的饮食必然与他的生理结构有关。

按照饮食习惯,可将脊椎动物分成3类:“肉食动物”“草食动物”与“果食动物”。我们来分析一下人类到底适合於哪类食物:

肉食性动物

肉食动物,包括狮子、狗、狼、猫等,都具有与另两种食性动物截然不同的特征。它们的主要消化系统肠子,都非常简单而短——只有身体长度的3倍。这是因为肉频腐败得很快,而这些腐败物在体内停留太久将会毒化血液;所以它们需要较短的消化管道,以便尽快排除腐败的肉类避免产生细菌。
此外它们的胃部所积聚的胃酸含量甚多,是非肉食动物的20倍。如此强酸环境才足以消化肉与骨头。
肉食动物大多在凉爽的夜晚出外猎食,而在白天睡觉,所以它们不需要汗腺来散发体热。因此它们是由舌头,而非皮肤来散发热度。而素食动物,譬如牛、马、斑马、鹿等等,把大多数的时间花在太阳下去寻找食物,并且经由皮肤蒸发以疏散体热。
肉食动物与素食动物之间另一差异乃在於它们的牙齿。所有的肉食动物,除了利爪之外,主要是靠牙齿来捕杀其他动物。它们以强有力的下巴,尖锐而突出的犬齿去撕裂肉块。而素食动物用来磨碎食物的臼齿,它们却没有。肉类与谷类不同之处,就在於肉类不需在口中多加咀嚼先消化一部份。它大多在胃与肠中消化就可以了。譬如说,一只猫就几乎完全不懂如何咀嚼食物。

草食性动物

以吃草叶为生的动物(大象、牛、羊、骆鸵等),它们所吃的草类、叶类等植物,大多较为粗糙,因而须在口中先行初步消化,那就必须经过适当的咀嚼,并且与唾液中所含的酵素与唾液素完全溶合,才能将其分子溶解。为了这个缘故,草食动物拥有24颗臼齿,进行轻微而密合的磨碎;这绝不同於肉食动物咬合的上下动作。

它们没有利爪与利齿。而喝水时,它们会“吸”,而非像肉食动物那样用舌头去“兜”。

由於它们不吃迅速腐败的食物,它们的食物可在消化道内停留较长的时间,所以它们拥有较长的消化系统——它们的肠子是躯干的10倍长。

更有趣的是,近代的研究得到的结论:“肉食对於草食性动物会有极大的伤害。”柯林博士,一位在纽约伤残医疗中心工作的科学家发现:“肉食动物几乎有无限的能力可以控制饱和脂肪与胆固醇。”如果每天把半磅的动物肉给小白兔吃,2个月以後,它将会血管硬化。

人类的消化系统,和小白兔是类似的,在构造上并不是设计用以消化肉类。所以如果人们吃肉越多则越有可能生病。这点在後面有更详尽的说明。在此单举一例:

在韩战期间,200具平均年龄22岁的美国军人尸体接受了检查,这些年纪轻轻的美国子弟兵一解剖,77%有心血管硬化的问题。同年龄的韩国士兵却没有这种现象。韩国人基本上以蔬菜为主食。

果食性动物

主要是猿猴这类灵长类动物,也包括古人猿。猿猴主要是以水果与坚果为主。它们的皮肤上有数百万的毛孔以供流汗之用。它们也有臼齿来磨碎咀嚼食物。他们的唾液是硷性的,并且,就像草食性动物一样,它有唾液素以事先消化食物。它们的肠子旋绕成很多圈,并且是躯干长度的12倍,以便慢慢消化水果与蔬菜。

人类

肠道:人类的特徵在各方面都与草食性和果实性动物极为相像,而与肉食性动物则极为不同。这在文附的表格中可以很明显地显示出来。人类的消化系统、牙齿、下巴结构与身体功能,与肉食动物完全不同。正如猿猴类,人类的消化系统是躯干的12倍长且充满皱褶(人肠子长度是身高4-5倍。躯干约占身高1/3,肠子至少是躯干长度的12倍以上。)这为的是慢慢消化水果、蔬菜、种子等具有丰富纤维的食物。

吃进肚里的肉食,在人类先天不适应消化肉类的肠壁中缓缓前进,大概需要36-72小时到达排泄器官而排出体外;而素食食物则只需12-24小时。

肠道的问题:香港大学教授,生化学博士邝易行著《肠道,决定你一生健康!》一书中,引述调查数据提到“粪便留在体内愈久,对健康愈不利。很多调查均发现生活在工业国家的人(包括香港),肠胃通过时间一般较发展中国家长。例如香港:平均62小时;美国:平均60小时;非洲:平均24-48小时。”而这是因为工业国家人民吃进过多肉食之故。

想象一下,当这些含有各种激素与毒素残留的肉渣闷在37℃高温中长达几天,腐败分泌的毒素通过肠壁从新被吸收,日积月累,最终引发细胞大规模病变而成为癌症——尤其是肠癌的隐患。

《新英格兰医学学报》在1990年发表过一份空前大型的饮食与健康调查报告,涉及88,000名34-59岁妇女——她们初检时都从未有癌症或肠部病患的病历。在持续六年的跟踪调查中,专家们仔细纪录她们的健康情况,结果发现那些每日中有一餐以牛肉、猪肉或羊肉作主菜者,患大肠癌的机会为那些一个月吃肉不及一次者高250%





想想看,肉类腐败之后会发出恶臭,甚至生出小虫子,植物腐败后则不会如此;爱吃肉的人大便比较臭,素食者的大便气味却较淡,可见其中的不同。

其它方面:我们的皮肤有数百万小毛孔可以蒸发水份,流汗以减少体热。像其他素食动物一样,我们以吮吸的方式喝水。我们的牙齿与下巴结构适於素食。我们的唾液呈硷性,并且包含唾液素可以事先消化谷类。人的双手没有利爪,绝不适於搏杀动物和剥皮之用,而和猿猴相似——非常灵活,适於采摘与剥果皮。

很明显地,在生理上人类并不属肉食动物。我们的消化系统支持这样的证据——我们生存了几百万年,一直都是以水果、坚果、谷类与蔬菜维生。

天然直觉:就人类的自然直觉反应来说,人类也并不属於肉食动物——你不会像肉食动物那样闻到血腥就流口水。人类不吃生肉,得把肉经过煮、烤、炸,加上种种调味料,使得它与生肉的味道完全不同。一位生理学家曾做过如下的解释:“当一只猫闻到生肉的味道,它会感到饥饿并流口水,但是闻到水果的味道却完全没有这种反应。如果人类能够扑杀一只小鸟,用牙齿撕下它仍然活动著的四肢,吮吸它仍温热的血而感到愉快的话,那麽我们就可以推断,人天然具有肉食的本能。从另一方面来看,一串新鲜的葡萄会使得他垂涎欲滴,并且即使他并不感到饥饿,他还是可以吃得下水果,因为水果的滋味是如此美妙。”再且,人类如果直接食用生肉,不但会难以消化,而且更加容易生病。

专家观点:科学家与自然学家,包括提出《进化论》的达尔文在内,都认为早期的人类是以蔬菜水果为生,即使经过历史的演变,人们的生理结构仍未改变。伟大的瑞典科学家林内曾说:“人类的结构,不论从内在或外表来看,都充分显示出蔬菜与水果是他的自然食物。”

所以很显然的,根据科学研究,不论从生理上、结构上以及直觉本能,人类完全适合吃水果、蔬菜、坚果及谷类;人类的生理机能仍是最初的素食形态。吃肉违反了我们的生理机能,这是导致我们众多健康问题的主因之一。

违反食性不利于寿命与健康

爱斯基摩人几乎全部吃肉,靠动物脂肪维生,他们衰老得很快,平均寿命只有27岁半。俄国东部的吉尔吉斯民族也是主要食肉,族人都很早熟,也很早死,平均寿命是40岁。相反,世界上著名的长寿村多是以素食为主。还有人类学家实地考察研究过全球各地不吃肉的民族,了解当地人的健康、体力、精神活力、寿命,这些民族包括巴基斯坦的亨萨斯族、墨西哥原居民奥托米族、美洲西南部的原居土人等,发现这些部族活上110岁而仍然精力充沛、身体壮健者司空见惯

而全球多项健康调查均显示:吃肉最多的国家民族,患病率(特别是心脏病和癌症)也最高,而各地吃素的民族患病率则最低。 

以下是一个说服力十足的视频讲座:

新世纪健康饮食——周泳杉
视频地址: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tiJjJRSR7PE/

人类与其它动物的比较

 比较项目    食肉动物食草叶动物  食果动物 人类
有爪 无爪无爪无爪
出汗通过舌头流汗散热通过皮肤的汗腺排汗使身体散热 通过皮肤的汗腺排汗使身体散热通过皮肤的汗腺排汗使汗使身体散热
犬齿有尖利突起的犬齿无尖利的犬齿无尖利的犬齿无尖利的犬齿
口内唾液腺细小不发达(无需初步消化食物)发达,需要初步消化食物发达,需要初步消化食物发达,需要初步消化食物
唾液呈酸性,不含唾液淀粉酶呈碱性,含唾液淀粉酶用来初步消化食物呈碱性,含唾液淀粉酶用来初步消化食物呈碱性,含唾液淀粉酶用来初步消化食物
臼齿无平坦的臼齿有平坦的臼齿,用来碾碎(嚼)食物有平坦的臼齿,用来碾碎(嚼)食物有平坦的臼齿,用来碾碎(嚼)食物
胃酸含强盐酸用来消化骨骼和肌肉胃中盐酸比食肉动物的弱20倍胃中盐酸比食肉动物的弱20倍胃中盐酸比食肉动物的弱20倍
小肠长度约3倍,以便易腐烂的肉食迅速排出体外约10倍,素食不易腐烂可慢慢地消化吸收约12倍,素食不易腐烂可慢慢地消化吸收约12倍,素食不易腐烂可慢慢地消化吸收

(采编/菩提)

上面这张图片来自纪录片《健康是什么 What The Health》的截屏,展现了杂食性动物果实性动物(包括人类)的肠子之不同。这是一部非常值得推荐的片子,告诉你大部分人都存在的饮食观念误区有兴趣观看的可点击这里

不仅如此,作为全世界最大的食物与营养机构,美国营养与饮食协会同样认为,纯素食的饮食方式不仅完全能够满足身体所需,还能对健康带来各种好处,而且能预防并治疗多种急慢性疾病与流行病。

此图像的 alt 属性为空;文件名为 c3.jpg


另一些摘录:


肠道 – 你没有想到?这个盘绕长达5~6米的家伙竟然是你衰老最开始的地方?的确如此,因为肠道是我们身体里重要的消化吸收系统,营养从这里吸收,毒素、垃圾从这里排出。医学专家指出,人体90%的疾病与肠道不洁有关,1天不排便等于吸3包烟。

肠道衰老带来的最直接的问题就是便秘,肠道中最高能积存约6.5公斤的宿便,大量的宿便堵塞在肠道里,使得毒素、垃圾无法及时排出甚至被肠道当做“营养”重新吸收,于是导致肤色晦暗、斑痘丛生、口臭熏人,不仅如此,由于腹部堆积了太多的废油,小“腰”精直接升级变成小“腹”婆。

二战时被德军占领的挪威,因其牲畜大量被德国人掠夺,其国民的饮食被迫改成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在短短的5年时间,心血管病、糖尿病和其它富贵病的发病率、死亡的人数各各大幅下降。所以有医生戏说,希特勒是挪威人最好的营养师。

无独有偶,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丹麦由于被封锁而食物短缺,政府任命全国性素食团体的领导者负责指导食物的定量配给计划。在封锁期间,丹麦人被迫靠谷物、蔬菜、水果和乳制品维生。在食物定量配给制度实施的第一年(1918年),有着3百万人口的丹麦首都哥本哈根的死亡率就下降了34%。战后,挪威和丹麦两国人民恢复肉食后,其死亡率和心脏病的发病率很快就恢复到了战前的水平。

印度99岁的老寿星辛格.乔吉德尔,于1993年在荷兰举办的世界元老级运动员田径运动会上,以20.8秒的成绩荣获百米冠军。在谈到养生秘诀时,他说道:“不喝酒、不抽烟、不吃肉、每天4公升牛奶并锻炼4小时”。

1970年,科学家们曾对中国著名的长寿地区广西省马瑶族自治县进行了全面的考察,调查了43位百岁老人,发现他们主要以玉米、红薯、大米和豆类等食品为主食,副食则主要以青菜、南瓜、红苕叶和瓜苗为主,很少吃荤食。

曾有一队哈佛大学的医生和科学家考察了位于厄瓜多尔山区的一个约4百多人的偏僻村落。他们吃惊地发现,许多当地人的年龄都非常高,超过百岁的有许多位,其中一位的年龄为121岁。在对年龄超过75岁的人进行的详细体检中发现,只有2个人有明显的心脏病症状。他们全村的人都是严格的素食者。医生们说这一发现是极不寻常的,并说:“若对美国的同类人群进行同样的体检,则95%的人会是心脏病患者。”

科学家们曾用11年的时间对德国1900名素食者的研究显示,这些素食者因各种疾病的死亡率比一般大众低了2.5倍。美国国家健康研究所(ANIH),曾对美国的5万个素食者进行了研究,发现他们比肉食者活得长寿,且心脏病及癌症的发病率也明显低于肉食者。

据报道英国一保险公司已开始向素食者提供高达25%的人寿保费折扣优惠,因为素食者较平常人更长寿更健康。另外,素食餐馆投保食物中毒的费用也较低,因为素食的食物中毒机会要比肉食低。





编者注:有些朋友说,肉好吃,少活几年算什么。不错我也认为少活几年没什么。
可关键是,少活的那几年都是不需要工作,最爽的那几年啊。
人家退休了每天去爬山、旅行、购物、聚会。。。
如果那时候自己却是每天拖着带病残躯带着大瓶小瓶串医院、排队、化疗。。。。。。而且因患癌症死的漫长过程比自然老死要痛苦得多。
其实很多素食者在食素前也是无肉不欢的,根据他们的经验,他们一般在习惯了素食之后,都会越来越觉得素食清甜可口,反之对肉食的欲望却越来越少,最后甚至觉得腥臭难吃。可见转变成为素食者其实就是稍微忍受一阵食肉的欲望,等待身体习性的改变而已。

*

实证不同饮食的肠道差别——新谷弘实医学博士的医学临床纪录短片

我有位朋友,单单看完上面这个小视频,就决定再也不碰肉了。


美国官方的国民膳食指南建议人们吃肉应该少于10%,不是没有道理的。

医学的昌明不但解决了大部分古来的致死疾病,还抵消了一部分现代饮食的副作用。想想以前伤寒或肺结核都可以死人。而现在主流的致死疾病,都属文明病,都是鲜见于古籍或是在古代不属主流的。超过80%的癌症和疾病都和饮食有关。肉类的酸性、过量的饱和脂肪以及肉中毒素都十分主要。癌症的比例从百年前的 1:27上升到现在的1:3(美癌协会 AMERICAN CANCER SOCIETY 的患癌率数据:男性为50%,女性为33%。台湾的数据是1:4),每三个家庭中,就有两家有或将有癌症病人。心脑血管疾病更成为人类头号杀手。您有没有想过为什么?

再请看下面一段摘录:“吃肉越多,越可能得癌。一个由协和医院等单位的著名医师组成的医疗委员会的调查也显示,肉食与癌症相关。调查报告显示:北京市癌症发病情况,1996年是1955年的520%。他们调查了城区的医院、居民上个世纪大肠癌患病比例。对照上个世纪中页,80年代增长200%,90年代增长了240%,2001年增长了604.5% 。。。癌症的增长率跟肉食的增长率曲线相似。”

美国有全世界最先进的医学技术,还具有最温和的气候,美国肉类及动物类食品的消耗量却跻身世界最高消耗量国家当中,而平均寿命却是先进工业国家中最低的。现代人凭着发达的医疗技术,解决了不计其数的古来绝症,然而却因为肉食的增长,轻轻就被癌症、心脑血管疾病之类的“文明病”打垮。

请点击延伸阅读:

牛奶健康?中计了!这是奶业行销的陷阱!

提到转基因有害还是无害,绝大多数人都忽略了这点

『纽约时报』保健畅销书冠军 数百万人力挺 灵媒写的!

铁证:糖尿病的成因不是糖,而是脂肪!

动脉斑块随『蛋黄龄』指数上升 蛋协却每年巨额宣传健康



另一资料摘录:


B.为了我们的地球:


1. 地球危机

今天地球上的氧气浓度比百年前减少了1/3。温室效应已到了令地球的生态危机已经到了不可逆转的临界点。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警告:“世界正处于重大灾难的边缘”,呼吁各国政府付出更大努力对抗全球暖化。

德总理默克尔曾在八国峰会上表示,希望八国同意在本世纪末将气温上升的幅度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而这最后2度,正是最后的重大灾难临界点。英国前首相布雷尔表示:我们只剩两年可应对气候变迁。

未来如果地球温度继续升高两度,那么我们的经济、生态系统、粮食安全、水资源、海岸线、海平面上升等等,都会发生异常的变化。最后影响到人类生存的条件,那人类社会就不可持续发展。

例如冰盖融化可能导致海平面上升6公尺,淹没包括纽约在内的一些沿海城市。而美国宇航局(NASA)宣布,全球暖化导致北极冰层将在2012年夏天结束前完全融化!

又如08年05月造成缅甸十万人死亡的风暴潮“纳尔吉斯”,研究指出主因就是全球变暖。

更且,海洋和冻土暖化,其中潜藏的巨量甲烷气体会释放出来足以杀死每个人。如果人类不解决,这些致命灾难在四年之内就会来临。

2. 肉类,尤其牛肉是最大主因

联合国粮农组织06年底报告指出,饲养牲畜是造成气候变化的最大元凶:

* CO2的排放量牲畜比汽车多18%
* N2O排放的65%来自牲畜,其暖化能力是CO2的296倍
* 甲烷排放的37%来自反芻牲畜的消化道(例如牛)。甲烷的温室效应是CO2的23倍
* 饲养牲畜所产生的温室气体量约占全部温室气体总量的1/5
* 土地面积的30%被饲养业占用
* 可耕地的33%被用于种植饲料作物
* 为饲养牲畜砍伐森林,地球之肺热带雨林急剧缩小





美国「世界观察研究院」07年的报告中指出,牲畜所产生的全球温室气体比起所有飞机、船舶、车辆等交通咻敇I所排出的还要高。

例如,每生产1Kg牛肉,从饲养到贩卖过程可产生76.4Kg的CO2。生产2.2 磅的牛肉所产生的CO2,相当于普通欧洲汽车行使 155 英里所排放的CO2量,其消耗的能源足以使一个家用20瓦节能灯泡点亮 3 个多月

而甲烷则是生物灭绝的真凶。研究显示:全球暖化引爆海底天然气,造成2亿5千万年前二叠纪生物大灭绝。

今天,由于气候暖化,西伯利亚西部一片面积约一百万平方公里的永冻土已经开始融化。当中所含甲烷相当于全世界土壤中甲烷存量的四分之一,正开始逸出。进一步加速地球暖化,成为极严重的恶性循环。

今天,同样的地球生态灾难危机的确已经开始发生!

08年联合国数据,今天每5秒钟,这世界上就有一个人因饥饿而死。
为了我们以及地球上所有的生灵,还为了我们的子孙后代,请多转发!

请点击延伸阅读:
这块牛肉让你大吃一惊!!!









请点击以下推荐图片集:

比很多人更有人性——几个感动中国的动物(图)!

即使你超爱吃肉(图片集)

肉蛋奶的真相(图片集)

请点击:
一份非常有说服力的素食质疑答复——供您参考或照搬

有一个非常好的公益群,“自然疗法全身心灵整体疗愈”群(无广告)。专门分享用自然疗法防病治病养生:包括自然疗法,食疗养生,修身,灵性探索,情绪排毒等,内容非常的实用,精彩,落地。合适修行和养生中不同层次的朋友。欢迎有兴趣的朋友加入。

因为自然疗法群已经超过200人,不能直接扫码加入,可以掃碼以下个人微信来加入自然疗法群。添加时请注明想进群:

undefined